四則令人深思的人性故事

故事一

兩馬各拉一貨車。一馬走得快,一馬慢吞吞。於是主人把後面的貨全搬到前面。後面的馬笑了:“切! 越努力越遭折磨!”誰知主人後來想:既然一匹馬就能拉車,幹嘛養兩匹?最後懶馬被宰掉吃了。這就是經濟學中的懶馬效應。

點評:如果讓你的老闆覺得你已經可有可無, 那你已經站在即將離去的邊緣。

四則令人深思的人性故事

注: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故事二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麼?”農夫:“什麼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點評:一個不願付出、不願冒風險的人,一事無成對他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四則令人深思的人性故事

注: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故事三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點評: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四則令人深思的人性故事

注: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故事四

二戰時期,兵荒馬亂,逃難的人,經常吃不上飯。

一位德國老太太,發現柵欄外有位穿著講究、手提皮箱的男人在徘徊。

老太太知道,男子是餓了,又不好意思進來討吃的。

這裡方圓幾十裡,人煙稀少,能找到吃飯的地,實屬不易。

老太太主動過去對男子說:

先生,您是否願意幫我把柵欄裡的這堆木頭,扛到那邊角落裡去,我老了,扛不動了。

男人連聲答應:好,好!

於是脫去外套,把木頭從這頭搬到另一頭,並碼放整齊。

男人很賣勁兒,不一會兒就滿頭大汗。

老太太巧妙地表達了善意,將善意給與的恰到好處,暗地裡溫暖了每個需要幫助的人。

點評:當善意披上“外衣”,不動聲色,才為真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