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造航母為何造不出頂級發動機?原因值得所有人反思

中國能造航母為何造不出頂級發動機?原因值得所有人反思

近日,俄羅斯蘇-57戰鬥機的原型機編號502的T-50-2在如可夫斯基機場進行試飛,這是俄羅斯第二臺裝備“產品-30”發動機的T-50原型機。“產品-30”是俄羅斯最新研發的戰鬥機用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該發動機和其上一代AL-41F1一樣擁有全向矢量推進能力,但比AL-41F1更加先進,尤其是從其發動機噴口收斂片的鋸齒狀設計可以推斷,該發動機針對隱形性能進行了突出的設計,該發動機是目前俄羅斯研發的推力最大的戰鬥機發動機。而俄羅斯塔斯社的報道表示,在2019年“產品-30”就要就可以加入俄羅斯空天軍現役,並展開大規模裝備。

中國能造航母為何造不出頂級發動機?原因值得所有人反思

從性能上看,此前“產品-30”的研發部門俄羅斯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公佈了該發動機的部分數據,其中間推力達到107千牛,加力推力則能達到176千牛,和蘇-35以及蘇-57現在使用的AL-41F1相比,推力提升了近2成,雖然和美國F-35戰鬥機使用的F-135發動機的中間推力128千牛,加力推力191千牛相比還有差距,但是比F-22戰鬥機使用的F-119-PW-100發動機的中間推力105千牛,加力推力155千牛大了不少。但是美國的F-119-PW-100發動機的壽命達到8000小時,改進後甚至達到12000小時,而俄羅斯的航空發動機卻常年受到發動機壽命短的困擾,俄羅斯在同級別發動機上壽命至少比美國產品短一半,儘管“產品-30”研發方面宣稱其擁有比此前發動機更長的壽命,但很有可能仍然無法和美國相比。

中國能造航母為何造不出頂級發動機?原因值得所有人反思

美國和俄羅斯作為航空發動機強國,在研發高性能戰機時有著先天優勢,發動機帶來的推力是戰鬥機擁有戰鬥力最關鍵的基礎。以F-22這種重型五代機為例,根據美軍設計要求,F-22戰鬥機的推重比達到1.2:1的推重比,配合矢量機動能力,才讓F-22擁有非常高的機動能力,同時,強勁的發動機也是戰鬥機可以超音速巡航的最重要條件之一。F-119-PW-100發動機是世界第一款五代機發動機,因此此後的發動機研發在性能上都以該機作為標準,F-119的自重僅有1.4噸,推力卻達到105千牛,推重比超過10:1,而“產品-30”推力更強,重量也不會和F-119差距太遠。

中國能造航母為何造不出頂級發動機?原因值得所有人反思

相比國產發動機,雖然中國投入了大量資金研製發動機,但是和世界先進國家依然有至少20年的差距,有觀點稱,中國能造出國產航母這種複雜的裝備,但是卻造不出一臺頂尖的航空發動機,這使得國人深刻反思。目前中國擁有的最強大國產發動機還是渦扇-10發動機,該發動機是在俄羅斯AL-31發動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性能不及AL-41,也沒有矢量偏轉能力。這讓已經服役的殲-20戰鬥機擁有了一處明顯的短板——沒有矢量推進能力,不過好在中國已經開始展開先進發動機的研發工作,此前在一架殲-10C戰鬥機上測試的擁有鋸齒髮動機噴口收斂片的發動機據信是渦扇-10B型發動機的測試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殲-20也可以換裝上大推力的國產矢量航空發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