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區錄取率破90% 物理成高校錄取“香餑餑”

備受矚目的高考即將開鑼。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在經歷4年穩定之後,今年迎來拐點,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透露,高考報名人數漲至975萬,較2017年增加35萬,是近8年來高考人數最多的一年。

日前,學邦教育在近年來教育部等公佈的高招數據基礎上進行調研分析,發佈了《2018年度高招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全國高考錄取率繼續保持高位,自主招生競爭更為激烈。此外,隨著新高考改革平穩落地,學生由之前的“選大學”逐步轉為“選專業”,特色高校“逆襲”將成為現實。

部分地區錄取率突破90%

雖然今年高考報名人數大漲,但從長遠看,高考生源基礎並沒有根本性變化。2014年與2015年普通高中招生均保持在797萬人左右,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803萬人,變化不大。報告顯示,目前高考報名人數的增長,主要是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各地不斷打通中等職業教育升學渠道有關。

報告顯示,近年來,在高考招生總量保持平穩的背景下,部分地區高考錄取率連創新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也近50%。河北2016年高考實際錄取率首次突破90%,2017年超過91%,並且連續3年實現高考報名人數和錄取人數雙增長;山東2017年高考錄取率為84.95%,較上年上升2.8%;江蘇2017年總錄取率91.91%,創歷史新高;河南2017年高考錄取率為84.14%,同樣處於高位。這意味著,高等教育更加普及化。

不過,在各地高考錄取人數與錄取比例提高的同時,招生難問題依然突出,部分省份整體招生計劃未能完成現象依然存在。此外,部分省份雖然整體上完成招生計劃,但批次計劃存在未完成的情況,主要集中在專科層面。

部分地區錄取率破90% 物理成高校錄取“香餑餑”

2017年內蒙古高考錄取,未完成高職(專科)招生計劃的高校為355所,其中區內高校錄取不足140人的院校有4所。高職(專科)第二、第三批次填報志願時,僅分別有1839人和285人參加網報志願。

對於部分地區與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計劃的情況,有專家分析,在高等教育逐漸普及化的背景下,這是一種正常的供需變化,也提醒高校思考辦學定位與辦學質量等問題。

新高考平穩落地 選考物理優勢明顯

2017年,新高考改革在浙江、上海落地,打破了以前只有文科、理科兩種選擇的限制,擴大了學生選擇權。報告統計,2017年浙江省選擇傳統理科科目的學生由63%下降到17%,選擇傳統文科科目的由37%下降到10%,更多學生交叉選擇三門選考科目,充分體現了個性化與多樣性。

在隨機開展的一項針對高中學生選科依據的多項選擇中,依據學科成績選科的學生人數最多,佔比69.99%,其次是依據興趣和愛好選科的學生,佔比為61.47%,而依據大學專業的選科要求進行選科的學生佔比為42.28%。

關於物理“遇冷”,多數考生是因其“難度高、賦分低”,怕在錄取時吃虧。而從2017年實際錄取情況看,選考物理的考生反而更具優勢。在“985”“211”高校錄取考生中,選考物理的人數達到74% ,特別是選考物理的考生本科錄取率為72%,比不選考物理的考生高21個百分點。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公佈的《2020年擬在浙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統計,在高校2020年擬在浙江招生的2.7萬多個專業中,限物理一門科目的專業數佔所有招生專業的比例為22.17%。而此前公佈的《2017年擬在浙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範圍》中,該比例僅為3.9%。可見要求選考物理的專業顯著增加。

部分地區錄取率破90% 物理成高校錄取“香餑餑”

隨著新高考考試規則的改變,錄取規則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取消了批次,打破了原來因錄取批次而設定的高校等級界限,同時更強調專業特色。

這一方面給學科特色較強的普通高校提供了“逆襲”機會,如在浙江2017年第一段投檔時,部分原“二本高校”躋身一段,其部分專業投檔分數線甚至超過“211”“985”高校;另一方面,新高考也給高水平大學某些不具優勢的專業敲響了警鐘。在2017年浙江高考錄取中,部分原“985”“211”高校的專業投檔分數線出現了較大差距,同一所學校內,專業最高投檔線和最低投檔線之間的差值高達60分之多。

繼上海、浙江首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之後,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省市也於2017年9月啟動了新高考改革。新高考以專業為核心的錄取制度,強化了專業的地位,學生由之前的“選大學”變為“選專業”。這必將促進高校不斷優化專業佈局、更加註重專業內涵建設,同時“倒逼”高校迴歸自己擅長的領域,而不是盲目擴張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