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尊重父母,這三個實驗告訴你問題在哪裡

孩子不尊重父母,這三個實驗告訴你問題在哪裡

尊重,這個我們經常聽到、卻似乎不怎麼明白的詞語,到底跟教養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隨意在街上走走你便可以發現答案。

你看左邊那個帶著4歲女兒的年輕媽媽,身上正揹著女兒的小包。

還有右邊這位剛走出童裝店的爸爸,他3歲的孩子正在吆喝:“快幫我穿鞋子!”

還有這位在餐館吃飯的小弟弟,他的媽媽正在告訴他:“你看爸爸都不吃這個香菇,我們一起嘲笑他:哈哈哈!哈哈哈!”

以及在便利店一定要買糖果的妹妹,那麼用力地踩地板,那種彈簧腿不去學踢踏舞實在太可惜了,除非你買給她,否則她不會停止。

這些狀況我們都感覺是不被尊重,那怎樣是尊重人呢?

“傾聽對方的聲音,瞭解對方的感受,給與對方屬於他的責任,也將他所期待合理被對待的方式,給與他。”

三個娃娃的實驗

孩子不尊重父母,這三個實驗告訴你問題在哪裡

社會心理學裡,有一個很有趣的社會模仿實驗。研究者讓幼兒園的三組孩子看一段影片,片中有一個大娃娃,然後一群小孩衝過去踢這個大娃娃,第一組孩子看到的影片是:踢完娃娃後孩子們得到了一顆糖果,第二組的影片則是踢完後什麼事都沒發生,第三組的影片卻是踢完娃娃後每個人都被打了一下屁股。

猜猜這三組孩子看完影片之後,再看到一模一樣的大娃娃,哪一組孩子往死裡打娃娃?哪一組孩子最不想碰娃娃?

是的,你的直覺與研究結果一模一樣。第一組孩子瘋狂打娃娃,而第三組孩子最不想打娃娃,為什麼?因為第一組的孩子藉著影片中的線索,假設了打娃娃會得到糖果,而第三組影片則是告訴孩子們,千萬別動娃娃,小心皮肉的痛。

那麼,我們的孩子,又會在哪些線索裡去觀察自己該做些什麼事,哪些事會受皮肉的痛,哪些事有糖果吃呢?

如你所想,日常生活中的每分每秒:爸爸怎樣對待媽媽,媽媽怎樣對待奶奶,奶奶怎樣對待爺爺,爺爺又怎樣對待爸爸……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對誰表現出不可違抗,又對誰鞠躬哈腰,對誰是大眼瞪小眼,有對誰是呼來喚去,孩子全都看在眼裡。

這些他看過的影像紀錄,就儲存在他的小腦袋瓜裡,讓他準備與這些人互動時,心裡有底。而這些權利的運作,誰的感受可以最不在乎,對誰說話應該最大聲,誰最有權利,又應該怎樣對待,誰在痛苦,又是怎樣無能為力,誰在堅強,又在抵抗著什麼……這些人際間的交織,也都記錄在孩子的資料庫中,幫助他知道應該怎樣與人互動,什麼時候要放肆,什麼時候又該亦步亦趨。

孩子不尊重父母,這三個實驗告訴你問題在哪裡

有一首歌的歌詞是:“賣歌阿捏怕吻媽媽(別再這樣打我媽媽[閩南語])”。

當主要照顧者都無法快樂時,一個不快樂的媽媽有可能教養出快樂的孩子嗎?一個被束縛的媽媽有可能教出敢闖蕩世界的孩子嗎?

多一點寬恕、包容與尊重,讓每個人可以得到他的自由、權利以及責任,不管是對孩子或是對任何一個成人,都是有幫助的。做到這件事,不僅可以包容異己,還可以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未來。

你的腦海裡還有爺爺對著誰吆喝的身影嗎?那時候你躲在哪裡?或是誰對誰不公平對待時的樣子,那些故事,那個被傷害的人,剛好是你所愛的人,而你感覺到如此無能為力。

的確,在這些風風雨雨中,總是會有一個堅強的人,默默地承擔起這一切,然後慢慢地我們長大了、獨立了,一切彷彿雨過天晴了。但你心裡很清楚地知道,有些恐懼,或是憎恨,都被刻在你心底藏著的那塊石板下,你想忘掉它們,卻總髮現在一些人生的轉彎口,在眾多紛擾的黑白混沌選擇裡,它們跳出來左右了你的決定。

那些看過親人被剝奪自由權利而慢慢長大的孩子,究竟身上被鎖上了多少脫不開的腳鐐手鐐?那些枷鎖,又是怎樣有形、無形地束縛著他們的翅膀,掐陷著他們的生命、思想與所有的能力呢?

時代越來越進步,但我們還是清楚知道:在社會的整體期待與假設裡,女性仍舊是被視為操持家務與教養子女的關鍵角色。甚至有許多這類的教養書籍或理論,清楚地點出:沒有女性的犧牲,就不會養出好的孩子。事實是這樣嗎?當女性為了子女犧牲奉獻,在痛苦中咬牙忍受,就會養出比較有能力、比較有成就、比較幸福的孩子?這些孩子親眼看著所愛的人犧牲、痛苦,他們的生命就會比較有活力與創造力?有可能嗎?

事實上,研究表明:教養孩子的關鍵,是主要照顧者的愛、人格穩定度與適當關注的能力,這些能力與性別完全沒有關係。

而現在,你不會相信還有多少媽媽,告訴我們在家庭生活中,爸爸事實上根本不管事,每天回家就是做自己的事(包括看電視),而母親必須同時兼顧工作、家務以及育兒,不只養大孩子,還要養好孩子。當孩子表現得不如預期時,這些母親又承受了多少關注與壓力,無法傾訴與尋求幫助,因為母職是天命,這樣的一個非理性的信念與訴求,扣在每個母親的頭上,彷彿是解不開的緊箍咒。而當孩子發生問題時,只有一個可能:這個母親不夠盡責、不夠努力,是這樣嗎?

以我們的教養機構來說,目前前往這裡的家長已經是高度關注教養的群體了。如果還有這樣的育兒不對等狀態,我們就不該繼續閉上眼睛,彷彿沒看到問題,就當問題不存在似的。一個痛苦的母親,養不出自在的孩子。性別平權不只是代表著對另一個性別的尊重,還代表著我們對整個未來子代的尊重與愛護。

不尊重伴侶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不尊重父母,這三個實驗告訴你問題在哪裡

在課堂中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孩子:小學一年級的他,對母親的態度像使喚婢女一樣極不客氣,在教室裡也遠離其他女同學,彷彿靠近女生會得傳染病一樣。分組也絕對不會找女生同組,要是被老師強迫必須與女生同組,便會立刻像發瘋一樣地大喊大叫,彷彿這一刻他不竭盡全力地抵抗,下一秒鐘他就會落入十八層地獄。在帶著他討論的過程中,那孩子會這樣說:

女生這麼白痴,我才不要跟女生同組!

女生都很笨!

女生都要聽男生的話,所以你現在要聽我的話!

我現在要出去,我跟你說(命令口吻),你要聽我的話!

你不聽我的話,我就叫我爸來揍你!

在21世紀的今天,還有這樣的男生身陷性別偏見的毒坑裡,儘管他已經無數次親眼見過其他的女生表現得如何優秀,甚至比他的表現好太多,他仍舊無法打開自己腦中的刻板黑牆。在他的世界裡,他看不見真實,只看得到自己的意念所投射的影子。試想一下,這個孩子一味地認為只要自己是男性,他就立刻強過這世界上一半的人口,當一個人(無論是成人或孩子)有這樣想法的時候,請問他有能力與這個世界競爭嗎?

在這種思維的左右下,孩子有辦法客觀地理解這個世界上真實競爭力的差異,有辦法聽進去母親給他的生活忠告嗎?

完全沒有。因此這個孩子在帶著這種思維的時候,他的各種學習、表現、態度,包括課業以及禮儀、人際關係等,都十分差強人意。他沒有人緣,沒有成績,沒有能力可以做任何表現,除了逞強與鄙視女生。

於是,我們告訴了這個孩子一個故事:現在,有一隻男生的老虎要吃你,他說:“過來,我要吃你。”而旁邊有一個女生的老婆婆告訴你:“小朋友,快跑,我保護你,你快跑。”請問你要聽誰的話?

那孩子愣住了,他沒有辦法回答。他以前所有的正確知識在這麼簡單的問題下,卡住了超過3分鐘,足足可以被老虎撕裂吞進肚子裡的3分鐘。

當然,3分鐘之後,孩子決定要改變他對待女生的態度。因為他無法確定,未來會救他一命的人,到底會是什麼性別!

試想:一個性別平等的國家有20萬個成人,就有20萬個頭腦嘗試解決問題。但一個性別歧視的社會不但自己先砍掉一半性別的腦袋,若再使用階級制,向上揣摩思維的結果是隻有一個腦袋在解決問題,這樣能有競爭力嗎?

尊重我們身邊的所有人,就像愛護我們的每個孩子一樣。多一個人是自信自在的,我們的社會就可以多創造一分價值,多一個人能自在地呼吸,我們的孩子就多一份深層的能量。只要我們試著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孩子身上的枷鎖就少一點,競爭力就強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