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從《共產黨宣言》透視當下若干思潮

鹿野:從《共產黨宣言》透視當下若干思潮

今年2月21日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週年,《人民日報》與《光明日報》等諸多媒體均撰文紀念。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當下的中國,越來越多的人對於這部歷史文獻感到陌生了。筆者在這裡想結合現今流行的種種思潮,帶領大家回顧一下《宣言》的若干重要觀點,以作為紀念。

一、階級對立還是“官民對立”?

現在很多歷史專家不承認歷史上存在階級鬥爭,宣稱歷史上只有官民矛盾,或曰政府與民眾的矛盾,沒有階級和階級矛盾,農民起義都是民眾反對政府。而《宣言》開宗明義,指出了階級鬥爭的歷史意義:

【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
自由民和奴隸、貴族和平民、領主和農奴、行會師傅和幫工,一句話,壓迫者和被壓迫 者,始終處於相互對立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鬥爭,……但是,我們的時代,資產階級時代,卻有一個特點:它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分裂為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事實上,政府並不是一個抽象的空殼,“民眾”也不是具有同等地位的個體,兩者都是由不同的人組成的。政府裡的高級官僚與民眾當中的富豪地位是一致的,同樣政府當中的基層人員與民眾當中的普通人地位是一致的。而且正如《宣言》所指出的,如果說過去身份政治還帶有一定的迷惑性,那麼現在財富政治已經越來越突出。

還有,最早提出階級鬥爭的並不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恰恰是資產階級在奪取封建貴族權力時提出的。只不過他們自己取得了統治地位之後,又反過來不允許別人提這種學說罷了。所以,歷史專家如果真的認為歷史上不存在階級鬥爭的話,應該勸現在的資產階級把權力還給舊貴族。可是,他們敢麼?

因此,所謂“官民對立”說,只不過是掩蓋階級對立的謬論。現在的學術界這種學說的流行,本身就是資本勢力打著“民眾”的旗號,企圖奪取政權的一種輿論攻勢罷了。

二、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應該界定於何時?

當前,歷史學家們有一種無限延伸資本主義社會的傾向。比如說,在80年代時還是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或曰資本主義社會的開端,到90年代以後,卻逐漸改成了把新航路的開闢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開端。還有不少人言之鑿鑿,宣稱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但是隻要我們讀一下《共產黨宣言》原文就會發現,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認定的資本主義統治是工業革命才建立的:

【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現代大工業代替了工場手工業;工業中的百萬富翁,一支一支產業大軍的首領,現代資產者,代替了工業的中間等級。
大工業建立了由美洲的發現所準備好的世界市場。世界市場使商業、航海業和陸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這種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了工業的擴展。同時,隨著工業、商業、航海業和鐵路的擴展,資產階級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發展,增加自己的資本,把中世紀遺留下來的一切階級排擠到後面去。……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實際上,這些專家們有意無意的混淆了“階級出現”與“階級統治”這兩個概念。例如,原始社會末期,就出現了階級分化,但是這時的社會仍然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末期就出現了奴隸制瓦解和封建制興起的狀況,但是這時的社會仍然是奴隸社會。只有新的階級佔據了統治地位之後,才能算是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世界近代史的開端顯然是工業革命而非新航路開闢,也就是距離《共產黨宣言》發表還不到100年的時代。有一些專家可能是真的由於輿論環境的變化而對於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不大瞭解,但是更大的可能性是迎合以美國的斯塔夫裡阿諾斯等為代表的西方反共人士,傳播其所鼓吹的以西方為中心的帝國主義和種族主義。

三、馬克思和恩格斯對資本主義是肯定還是否定?

這個問題本來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如果要是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資本主義的話,那麼他們還搞共產主義革命幹什麼呢?但是,現在的某些專家總是喜歡斷章取義,刻意去宣傳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於資本主義若干歷史進步性的肯定。比如說,近年中考和高考的考試當中就多次引用《共產黨宣言》當中的一句“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

但是,只要我們看一下《宣言》全文就會明白,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提到資產階級革命性和進步性時用的全都是諷刺的語氣,比如說“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這一句相關的原文是這樣的:

【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
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般的關係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於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繫了。它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忱、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聖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
總而言之,它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

有的朋友可能不太理解,“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怎麼還能算是革命的呢?答案很簡單,隱蔽的剝削很多人看不出來,所以也就會默認它。而公開的剝削必然會引起反抗,最終會被勞動者推翻,這就是資產階級的“革命性”所在。也就是說,所謂“革命性”正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必然被推翻的否定性前提之下。

另外,馬克思和恩格斯口中的資本主義歷史的進步性僅僅是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來論述的。從勞動者的地位來看,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者情況不但沒有絲毫的改善,反而比過去的任何一個階級社會都低:

【我們已經看到,至今的一切社會都是建立在壓迫階級和被壓迫階級的對立之上的。但是,為了有可能壓迫一個階級,就必須保證這個階級至少有能夠勉強維持它的奴隸般的生存的條件。農奴曾經在農奴制度下掙扎到公社成員的地位,小資產者曾經在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下掙扎到資產者的地位。現代的工人卻相反,他們並不是隨著工業的進步而上升,而是越來越降到本階級的生存條件以下。……資產階級不能統治下去了,因為它甚至不能保證自己的奴隸維持奴隸的生活。】

所以,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第一章得出的結論就是“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一點今天的專家往往不願意承認,但是除了最後的結果尚未實現,其對於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狀況的分析卻是反覆為歷史所證實。

四、資產階級在“消滅私有制”上的雙重標準

《共產黨宣言》第二章當中有一句名言:

【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

這也是《宣言》的核心觀點。現在很多專家極為恐懼這一點,像不久之前人大的周新城教授引用這句名言就引發了一陣喧囂。筆者當時在《圍攻人大教授的人都沒看過?——馬克思恩格斯是怎樣講“消滅私有制”的》一文中曾經詳細的談過這個問題。這裡不再過多重複。今天我只想談談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的一個重要的問題,也就是資產階級在所謂“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問題上是持雙重標準的:

【一切所有制關係都經歷了經常的歷史更替、經常的歷史變更。
例如,法國革命廢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資產階級的所有制。
共產主義的特徵並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有人責備我們共產黨人,說我們消滅個人掙得的、自己勞動得來的財產,要消滅構成個人的一切自由、活動和獨立的基礎的財產。
好一個勞動得來的、自己掙得的、自己賺來的財產!你們說的是資產階級財產出現以前的那種小資產階級、小農的財產嗎?那種財產用不著我們去消滅,工業的發展已經把它消滅了,而且每天都在消滅它。……我們要消滅私有制,你們就驚慌起來。但是,在你們的現存社會里,私有財產對十分之九的成員來說已經被消滅了;這種私有制這所以存在,正是因為私有財產對十分之九的成員來說已經不存在。】

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建立,本身就是在不斷的掠奪和侵犯從舊貴族到普通勞動者的財產基礎之上的,只不過他們把別人的財產掠奪光了,所以才表示自己的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因此,這些專家們與其譴責“消滅私有制”多麼不合理,不如先勸告一下資本勢力把侵佔的國有資產與通過股市與競爭的手段掠奪的勞動者財產還給原主,甚至乾脆勸告英國法國的資本家把財產還給幾百年前的舊貴族,美國的資本家把整個國家還給印第安人。

但是,他們是不可能這樣乾的。不信你們看看,那些鼓吹“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的和鼓吹“赦免原罪”的,不正是同一批人嗎?所以,他們所捍衛的私有制與私有財產,只不過是極少數人的特權罷了。

五、對於若干社會問題的精妙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共產黨宣言》第二章在批判資產階級種種責難的時候,對於工業革命之後的若干社會問題作出了獨到的分析,可謂妙語連珠。

比如說,《宣言》當中指出,資產階級的家庭關係恰恰是建立在無產階級家庭關係被破壞的基礎上。資本主義社會越發展,普通勞動者家庭當中的矛盾也就會越發展,甚至穩定的家庭本身也逐漸變成奢侈品:

【現代的、資產階級的家庭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呢?是建立在資本上面,建立在私人發財上面的。這種家庭只是在資產階級那裡才以充分發展的形式存在著,而無產者的被迫獨居和公開的賣淫則是它的補充。……無產者的一切家庭聯繫越是由於大工業的發展而被破壞,他們的子女越是由於這種發展而被變成單純的商品和勞動工具,資產階級關於家庭和教育、關於父母和子女的親密關係的空話就越是令人作嘔。】

再比如說,《宣言》強調民族宗教矛盾其實都只不過是現實社會當中階級矛盾的反映。甚至資產階級的所謂宗教信仰自由,也只不過是現實社會當中市場競爭的反應,其實是把宗教本身資本化了:

【人對人的剝削一消滅,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就會隨之消滅。
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一消失,民族之間的敵對關係就會隨之消失。
從宗教的、哲學的和一切意識形態的觀點對共產主義提出的種種責難,都不值得詳細討論了。……當古代世界走向滅亡的時候,古代的各種宗教就被基督教戰勝了。當基督教思想在18世紀被啟蒙思想擊敗的時候,封建社會正在同當時革命的資產階級進行殊死的鬥爭。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過表明競爭在信仰領域裡佔統治地位罷了。】

今天的專家們普遍不承認這一點,往往強調家庭問題、教育問題、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都是具有獨立性的。但是他們難以否認的一個事實是,公有制發達的年代裡,這些問題確實不突出,而隨著私有制的發展與資本勢力的膨脹,這些問題才逐漸凸顯。歷史,總是一次又一次的證明馬克思與恩格斯的睿智。

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才是進步的?

《共產黨宣言》第三章當中論述了那個年代的種種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學說。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當時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反動的社會主義,又包括封建的社會主義和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其實是後者的變種);第二類是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第三類是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值得注意的是,《共產黨宣言》並不像有一些人那樣想當然的認為,第一類社會主義是反動的,第二類社會主義就是中間力量,第三類社會主義就是進步的。所謂反動、保守或者進步僅僅是指其在誕生那個時期的情況,而在科學社會主義形成後,這三種觀點本質上就都是反動的了。例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評價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時就明確指出:

【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意義,是同歷史的發展成反比的。階級鬥爭越發展和越具有確定的形式,這種超乎階級鬥爭的幻想,這種反對階級鬥爭的幻想,就越失去任何實踐意義和任何理論根據。所以,雖然這些體系的創始人在許多方面是革命的,但是他們的信徒總是組成一些反動的宗派。】

大體說來,《宣言》判斷進入工業革命時代以後某種自稱社會主義的學說是進步還是反動的,主要依據是以下兩點。

第一是其是否承認公有制與社會化大生產。比如說,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強調保護個體小生產,在某種程度上似乎也符合勞動者的利益,但是這種做法是與社會生產力發展背道而馳的,所以在本質上是反動的:

【這種社會主義按其實際內容來說,或者是企圖恢復舊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從而恢復舊的所有制關係和舊的社會,或者是企圖重新把現代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硬塞到已被它們突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舊的所有制關係的框子裡去。它在這兩種場合都是反動的,同時又是空想的。】

第二是其是否承認階級鬥爭與推翻資本主義的必要性。如果要是僅僅強調所謂慈善、動物保護或者性別與種族一類的身份政治,否認階級鬥爭與推翻資本主義的必要性,那麼這種學說不管打扮的多麼花哨,終究還是反動的資本主義衛道士:

【資產階級中的一部分人想要消除社會的弊病,以便保障資產階級社會的生存。
這一部分人包括:經濟學家、博愛主義者、人道主義者、勞動階級狀況改善派、慈善事業組織者、動物保護協會會員、戒酒協會發起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小改良家。……絲毫不會改變資本和僱傭勞動的關係,至多隻能減少資產階級的統治費用和簡化它的財政管理。】

對照一下《宣言》這些對於種種“社會主義”的論述,是不是與某些熱衷於學習西方白左的專家們驚人一致呢?筆者希望某些專家在搞“理論創新”的時候最好也能夠看一看《共產黨宣言》,不要把馬克思恩格斯早已批判過的東西拿出來作為創新。

通過以上對於《共產黨宣言》當中若干主要論斷的回顧,我們可以發現,其主要內容不但沒有過時,反而大都是當下輿論界與主流學者中長期受關注的熱點問題。只要我們認真研讀《共產黨宣言》,很多重大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鹿野,察網專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