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救贖我們本該擁有的

文/夢惜

影迷心中的經典、電影論壇裡的話題、影碟店內的暢銷貨,《肖申克的救贖》由於某些原因無緣奧斯卡,但它是真正的無冕之王。

《肖申克的救贖》無異於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它不是快餐文化,它反映的是社會的現實、人性的本真和價值,它能真正地打動人心,觸發人們靈魂的思考。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我們本該擁有的

▊ 故事梗概

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未過多久,安迪嘗試接近囚犯中頗有聲望的瑞德,請求對方幫自己搞來小錘子。以此為契機,二人逐漸熟稔,安迪也彷彿在魚龍混雜、罪惡橫生、黑白混淆的牢獄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牢獄管理層逃稅、洗黑錢,同時憑藉與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間也漸漸受到禮遇。表面看來,他已如瑞德那樣對那堵高牆從憎恨轉變為處之泰然,但是對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著心中的希望和目標前進。而關於其罪行的真相,似乎更使這一切朝前推進了一步。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我們本該擁有的

▊ 獲獎情況

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1995)

最佳影片(提名) 妮基·馬文

最佳男主角(提名) 摩根·弗里曼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弗蘭克·德拉邦特

最佳攝影(提名) 羅傑·狄金斯

最佳剪輯(提名) 理查德·弗朗西斯-布魯斯

最佳音響(提名) Willie D. Burton / Michael Herbick / Robert J. Litt / Elliot Tyson

第20屆報知映畫賞(1995)

海外作品獎弗蘭克·德拉邦特

第1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1996)

最佳外語片

▊ 辣評

回顧那一段經典臺詞:“有的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輝,即使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獄,也無法長久地將他圍困!”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我們本該擁有的

這個電影的故事情節充滿了好萊塢的傳奇色彩,肖申克就如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透過老布那懸掛著的身軀,看到的是個性與思想的死亡。然而希望是關不住的、鎖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鳥,是流動的空氣,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無法染指的。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我們本該擁有的

《肖申克的救贖》反映的是“希望”對於人的重要性。“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Hope can set youfree。”這句話已經成為名言。魯濱遜流落荒島,沒有消沉等死,最終獲救回到了大陸;貝多芬雙耳失聰,仍堅持創作,最終成為世界聞名的音樂家;安迪入獄,沒有認命背鍋,最終逃出牢獄。一個人,有了希望,一切就都有了可能。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我們本該擁有的

安迪救贖的不僅僅是自己,他也盡一切努力拯救囚犯們的靈魂。影片中令觀者感觸頗深的鏡頭,就是安迪逃出肖申克之後,站在河水裡擁抱風雨雷電的那個俯視鏡頭。肖申克監獄,對人身自由的監禁是次要的,對人性的摧殘才是主要的。瑞德在出獄後,不用向誰報告就能上WC,但他因此不習慣,“一滴尿都擠不出來”。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我們本該擁有的

怎樣才能抵制監獄對人性的摧殘?作者者認為,

首先就是要對人生抱有希望,永遠不放棄,如果一個病人自己放棄了,最好的醫生也是救不回來的;其次就是要有反抗的勇氣,有理想而沒有勇氣,那這理想等同於無;第三就是要有毅力,沒有毅力和恆心的人,只能做夢想家;第四就是要有腦子,所謂的有腦子,就是要有智慧,只有精密的計劃,才有輕而易舉的成功。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我們本該擁有的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我們本該擁有的

1994年的電影,湧現出《低俗小說》、《阿甘正傳》、《四個婚禮一個葬禮》、《肖申克的救贖》等等眾多經典影片,在作者看來,《肖申克的救贖》要比《阿甘正傳》更好一些,《阿甘正傳》表現的是美國的“主旋律”,而《肖申克的救贖》表現的是“體制化”的問題,這部影片對中國的社會更加具有意義,中國同樣面對著“體制化”的問題,所有的事情都有著所謂的“標準”、“規定”,當這些消失的時候,是不是也會出現“一滴尿也擠不出來”的現象?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我們本該擁有的

《肖申克的救贖》深刻的揭示了美國司法制度的黑暗,殘酷現實下所謂的生活,成為了一種不能自己的選擇。人類社會創造監獄,也許有兩層含義,一個是懲罰,另一個就是救贖,讓囚徒們在這裡淨化心靈,洗清罪惡。但救贖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完成的,更多的人在監獄裡得到的是身體的創傷和心靈的摧殘,精神受到的摧殘,遠比身體上的傷更難癒合,它會伴著人們的一生,就像影片中的老布,在監獄裡充當著圖書管理員的身份,幾十年的牢獄生活已經讓他習慣了體制下的生活,獲得假釋後的他,反而在自由的社會中選擇了自殺。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我們本該擁有的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我們本該擁有的

《肖申克的救贖》反映出了“人性之韌”。安迪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或許叫敲鑿出了一條小隧道更合適,那個榔頭實在太小了。這難道不是體現了人的韌勁嗎?不過在讀者看來這個情節明顯是戲劇化的,這只是導演在情節安排上的需要,這樣的結尾只是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贖”最終成功了,否則整個情節和主題難以為繼。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我們本該擁有的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我們本該擁有的

《肖申克的救贖》,引人深思,我們沒有在牢獄中受到摧殘,那我們是否在另一種體制下受到摧殘呢?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是什麼?是現實社會中的黑暗,是吃人不吐骨頭的社會,這些更需要救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