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發力!2018合肥將重點支持這些區域創新發展……

再发力!2018合肥将重点支持这些区域创新发展……

日前,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2018年合肥市自主創新工作要點。明確今年我市自主創新7大類25項重點任務,根據任務要求,我市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突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以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創新活力,全力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建設,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奠定堅實基礎。

再发力!2018合肥将重点支持这些区域创新发展……

主要目標

2018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0戶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15%以上,新增各類研發機構100家以上,爭創“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進入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

再发力!2018合肥将重点支持这些区域创新发展……

重點任務

全面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

1

提升區域創新發展能力

支持高新區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推進新站高新區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廬江農高區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支持肥西桃花工業園、長豐雙鳳經濟開發區爭創國家級開發區。推動自主創新政策落實,增強縣(市)區科技創新能力。

2

推進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

發揮高新區在合蕪蚌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中核心區作用,利用經開區、新站高新區、巢湖產業聚集區等輻射區優勢,積極推進國家賦予示範區各項重大政策試點實施,落實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和發展規劃。

3

推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建設

高標準推進合肥濱湖科學城和大科學裝置集中區規劃和建設,全面落實建設創新型城市工作指引有關要求,建立健全創新政策制度體系,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

再发力!2018合肥将重点支持这些区域创新发展……

加強科技創新源頭供給

4

高水平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創新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體制機制,豐富和完善“2+8+N+3”創新體系,探索形成國家、省、市三級聯動協同推進機制。參與發起或組織實施國家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積極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新能源國家實驗室,高水平建設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加快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等大科學裝置規劃建設,開展合肥先進光源、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等預研。基本建成離子醫學中心,全力推進超導核聚變中心、天地一體化合肥信息網絡中心、分佈式智慧能源創新平臺、大基因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5

加快建設一流創新平臺

集中支持中科大高新園區、合肥北航科學城、中德合作教育示範基地等綜合性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形成產教融合、學城融合示範效應。重點支持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院技術創新工程院、合工大智能製造研究院、哈工大機器人創新院等新型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建立市場化運行機制,加快成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發源地。

6

推進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

組建一批市級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積極培育安徽省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支持人工智能創新平臺、智慧能源創新中心等交叉前沿研究平臺建設。整合集聚創新資源,在量子通信、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領域建設一批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

再发力!2018合肥将重点支持这些区域创新发展……

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7

完善科技成果尋找捕捉機制

支持科技成果登記系統、網上技術市場建設,加強技術交易監測統計分析。組織開展科技成果路演展示對接等活動,辦好創新創業大賽。推進安徽創新館建設運行,打造面向全球的創新成果路演展示中心。研究對尋找捕捉科技成果機構和個人的激勵政策,培育專業化科技成果尋找捕捉隊伍。

8

健全科技成果孵化服務體系

統籌推進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發展,配合做好科技服務業統計監測工作。建立健全市縣區技術轉移工作網絡,支持高校院所、企業新建一批技術轉移機構。支持高校院所建立前期成果孵化園、科技成果育成中心。開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運行績效評價,擇優給予獎補。

9

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扶持機制

出臺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政策,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設新型研發機構,鼓勵高校院所及企業積極開展技術轉移轉化,完善技術交易平臺建設。探索科技成果社會化評價機制,鼓勵有條件的科技服務機構按照市場機制開展科技成果評價。

再发力!2018合肥将重点支持这些区域创新发展……

強化科技支撐產業創新

10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支持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智能語音、量子保密通信等新產品示範應用,打造一批光伏應用示範工業園區,構建智能光伏產業生態體系。開展“四送一服”活動,加大自主創新產品招標採購力度。

11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加強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數字經濟,加快建設世界級“智慧+”產業集群。支持新能源汽車、智能光伏等產業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產業集群。出臺支持“三重一創”建設若干政策及配套細則,支持重大新興產業基地、新興產業工程、新興產業專項建設。

12

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

實施“萬千百”智能改造工程,積極爭創“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拓寬軍民融合產業領域,重點支持軍民融合產業培育和平臺建設,創新軍民融合體制機制,積極爭創國家軍民融合示範城市。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開展企業對標達標專項行動。

13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大力發展會展、物流、中介諮詢等生產性服務業,培育發展健康養老、旅遊休閒、家政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提速發展工業設計、大數據、服務外包等高技術服務業,提升服務業集聚發展水平。完善電子商務園區綜合配套功能,積極創建中國軟件名城。

14

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技行動,打造全國種業強市。支持龍頭企業建立研發中心,聚焦生物育種、農產品精深加工、生態環保和智能農業等重點領域加強協同攻關。培育發展共享農業、創意農業、“互聯網+農業”等新型業態,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再发力!2018合肥将重点支持这些区域创新发展……

提升創新創業發展新動能

15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支持企業提升研發機構層級及聯合國內外研發機構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聯合上下游龍頭企業共建產業創新中心。在企業新建各類研發機構100家以上。圍繞國家、省市重點產業,佈局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等新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16

加快孵化體系建設

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基地”階梯型孵化體系,新建一批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深化小微企業“雙創”示範基地城市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無償資助、業務獎勵等,全面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17

增強科技服務民生髮展能力

圍繞人口健康、生物醫藥、生態環保、公共安全、減災防災等社會民生重點領域,組織開展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推動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應用。推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旅遊、特色小鎮等技術研究與示範應用。組織開展重大科普活動,加強創新文化建設。

再发力!2018合肥将重点支持这些区域创新发展……

優化創新發展環境

18

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

落實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等全面深化改革任務。加強戰略規劃、政策創新、實施監督等統籌協調職能。健全公開統一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加強市級財政科技經費統籌監管使用,推進科技報告制度。加大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等政策落實力度,支持開展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試點。

19

統籌加強科技人才工作

積極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力爭扶持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20個,大力發展院士工作站等載體,完善柔性引進人才工作機制。推進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工作,爭取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權改革試點。研究制定支持大學生在肥創業就業若干政策措施。

20

推進科技和金融結合

繼續推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創新貸、科技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貸款、專利質押貸款、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政策。大力推廣創業創新服務券等政策,高效運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加強優質科技型企業投資和分類輔導,培育更多掛牌上市企業。

21

擴大科技對外開放合作

推進長三角、中四角區域創新合作,主動佈局和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推進合肥國家中德智能製造國際創新園等項目建設。支持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際科技企業孵化器。支持企業、高校院所與世界一流科研機構開展戰略合作,鼓勵各類高端研發機構在肥集聚發展,加強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建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22

完善自主創新政策體系

適時開展自主創新政策績效評估工作,並結合實際及時進行政策修訂。加強政策頂層設計,增強政府投入引導和調動全社會科技資源的能力,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

再发力!2018合肥将重点支持这些区域创新发展……

加快推進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建設

23

提高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水平

24

增強知識產權執法與維權能力

25

健全知識產權管理與服務體系

成立合肥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實現專利快速審查、確權、維權一站式服務。建立重大項目專利申請快速通道,加快新興產業的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和服務。

再发力!2018合肥将重点支持这些区域创新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