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當今世界十大最強破冰船


1957年下水的前蘇聯的“列寧”號,是世界第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其動力心臟是核反應堆,高壓蒸汽推動汽輪機,帶動螺旋槳推動船隻。

俄羅斯“北極”級核動力破冰船,安裝有兩座核反應堆,是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首艦1975年服役。可在北極圈內深水海域使用,破冰厚度2米。1977年8月17日,首艦“北極”號是第一艘到達北極點的水面艦船。

“亞馬爾”號破冰船一般常用兩種破冰方法,當冰層不超過1.5米時,多采用“連續式”破冰法。主要靠螺旋槳的力量和船頭把冰層劈開撞碎;如果冰層較厚,則採用“衝撞式”破冰法。衝撞破冰船船頭部位吃水淺,會輕而易舉地衝到冰面上去,船體就會把下面厚厚的冰層壓為碎塊,如此週而復始。


50年勝利號”號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動力破冰船,該船於2006年建成下水試航,2007年正式交付使用。“50年勝利號”號船長159米,寬30米,有船員138名,滿載排水量2.5萬噸,最大航速21節,航速為18節時最大破冰厚度2.8米,總功率為 75000匹馬力,船上還載有米八直升機一架,用於偵察冰情和人員物資的運輸。

2011年1月,俄羅斯“馬卡羅夫元帥”號破冰船(圖左)在鄂霍次克海將一艘被困在冰層中長達1個月的大型魚品加工船救出,這艘船從2010年底起,就與其它幾艘船被困在鄂霍次克海海域厚約2米的冰層中,無法行動,不得不請求救援。而這次救援,耗費了大約500萬美元資金。

北極星”號(WAGB-10)是世界上最強的常規動力破冰船,滿載排水量13000噸,隸屬於美國海岸警衛隊。“北極星”號破冰船,共建造2艘,1976年服役。全長121.6米,裝備2架直升機。“北極星”號能以3節航速連續破1.8米厚冰,如果用倒車衝擊法,可破開6米厚的冰。


北極星”號破冰船和它的姊妹艦“北極海”號。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表示,目前“北極星”號已裝載補給於週日出發,預計7天內抵達俄羅斯受困船隻所處海域。“北極星”號前往南極的原定任務是在麥克默多灣開闢出一條運輸通道,便於補給船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科學研究站運送食物、燃料等。澳海事局表示,“北極星”號將在本次營救工作結束後,恢復執行原定任務。

美國現役最大的破冰船是“希利”號,1997年下水,1999年服役。“希利”號船長128米,寬25米,吃水9.8米,最大航速18節,滿載排水16700噸,主要作為高緯度科學研究平臺和執行冰區護航任務。“北極星”號與“希利”號、“北極海”號共同組成美國海岸警衛隊的中型極地破冰船隊。

雪龍”號極地科考船是中國現役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1993年在從烏克蘭進口的破冰船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自1994年服役以來,已完成多次南極航行。“雪龍”號長167米,寬22.6米,型深13.5米,續航力19000海里,能以1.5節航速連續破冰1.2米前行。破冰等級分1到7檔,第1檔破冰能力最強,第7檔最弱,“雪龍”號破冰能力大約在第6檔。


2013年12月25日,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科學考察船在南極洲航行時被浮冰所困,當時船上除一支澳大利亞科考隊外,還有來自英國、阿根廷、荷蘭、新西蘭、智利等國的遊客。“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受困後,中國、澳大利亞和法國的科考船參與了救援。而“雪龍”號卻在救援結束撤離途中遭遇浮冰圍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