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樣餵飯,是在親手毀掉孩子的健康,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

吃的健康,長得強壯。但你一些錯誤的做法,很可能讓這樣重要的環節出現差錯。

餵養誤區,你中招幾個?

看到同齡的孩子每餐都比自家娃吃的多,會下意識地給孩子增加進食量。

總是認為孩子吃的比自己想象中要少,常會逼著孩子多吃點,再多吃點。

孩子食慾差,不愛吃飯,擔心長不高,長不壯,所以會端著飯碗,跟在孩子後面追著喂。

覺得自己不夠高、太瘦弱,擔心孩子受遺傳影響,想通過後天餵養改變,所以常在孩子吃不下時再多喂上兩口。

看著孩子自己吃飯太費勁,弄得哪都是,就忍不住端起飯碗餵飯。

你這樣餵飯,是在親手毀掉孩子的健康,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其實這些做法,可能正在讓寶寶走上與健康成長相反的道路,甚至越走越遠~

在家長的眼裡,孩子的飯量總是差一點,所以常常會按照自己的想法,用盡各種招式,儘可能的讓孩子多吃些。

孩子的飲食量會根據運動情況、所處的環境、以及心情的波動而變化。

而家長一味按照自己的意願給孩子餵飯,一不小心就會喂多,導致孩子積食。食物積滯在腸胃中,則很容易損傷脾胃。

你這樣餵飯,是在親手毀掉孩子的健康,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身體所需的營養都要通過脾胃來運化。孩子脾胃虛弱,出現納化不健,水谷精微攝取不足等情況時,形體就會變的瘦弱,接著抵抗力也會下降。

所以古人常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由此可見脾胃對身體的重要性是無法替代的。

其實,遵照一個神奇的法則,孩子自己就可以好好吃飯!!法則很簡單:父母決定每天給孩子吃什麼,父母決定每天吃飯的時間,父母決定吃飯的規矩,然後,孩子決定這頓飯要不要吃,以及吃多少,你可能會質疑,這麼放任孩子,他會不會因此而營養不良呢?不要驚訝,幼兒天生擁有挑選正確食物及正確控制食量的能力,在孩子出生的頭幾個月父母基本都不會擔心孩子的吃飯問題,而到了一歲以後,很多家長就會覺得孩子吃太少或者偏食,實際上,真的有實驗證明,只要每頓飯給孩子提供豐富有營養的食物,他們可以自己搭配出理想的飲食組合。


當然,這些提供的食物不應該包含蛋糕、巧克力或甜品,因為孩子天生愛吃甜食,吃多了這種高糖高油的食物,孩子的內在飲食調節系統就會被打破。所以,父母首先應該提供多元有營養的食物給孩子,餐桌上有什麼食物出現這是由父母決定的。


你這樣餵飯,是在親手毀掉孩子的健康,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1至6歲的孩子應該設置固定的用餐時間,比如三頓正餐加兩頓點心,如果孩子拒絕吃午餐,兩分鐘後又吵著要餅乾,你就可以明確告訴他,午餐時間已過,等到點心時間吧!

你這樣餵飯,是在親手毀掉孩子的健康,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壞習慣的形成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要想矯正也絕非一日之功。所以孩子有進餐壞毛病,家長 必須要作好 “ 打持久戰 ” 的心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