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一料拼傳奇,這樣的老手藝也只有老一輩見過了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在當今這個機械工業化時代,傳統的手工業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說到拼布繡,也許很多人會很陌生,但是生活在農村的老一輩還是見過,小孩子戴的口水兜、涼帽、肚兜,還有婦女用來揹小孩的揹帶,人們鞋子裡墊的鞋墊等很多都是一些傳統實用且歷史悠久的拼布繡。然而這些,離我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遠了。

一布一料拼傳奇,這樣的老手藝也只有老一輩見過了

前段時間去韶山旅遊,有幸參觀了韶山非物質文化博覽園,在裡面見到了郴州大布江拼布繡這珍稀的老手藝,不禁驚歎中國古人的智慧以及獨特的傳統技藝。

大布江拼布藝術起源於漢,自佛教傳入中國,有些僧人行苦行,吃千家飯,穿百納衣,每家化緣一缽飯,一塊布,最後拼成塊狀的百納衣,也叫福田衣,體現了勤儉節約和廣結善緣的精神。民間老百姓也開始效仿出家人這一善行,到村裡百家結緣,每家討一塊碎布,拼縫成寶寶的衣帽鞋襪,期望得到相鄰鄉親的祝福。更多的用舊衣物和邊角廢料拼出生活的日用品,全憑手工製作。

一布一料拼傳奇,這樣的老手藝也只有老一輩見過了

這種流行於民間的原生態造型藝術,具有獨特的表現技法和藝術語言。在湘南一代的人以布為載體,用不同顏色的布料拼出圖案,拼布花紋,表達出對生活和事物的認知以及對美好未來的祝願與期盼,拼出嬰幼兒用的如口水夾,涼帽,肚兜,揹帶,布鞋,等等。。。地域風格濃郁。在70年代前這門民間技藝在湘南一帶廣為流傳,農家婦女幾乎人人都會製作。

大布江拼布繡瀕臨失傳的境地,於2009年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傳承人何娟的帶領下走向了文化產業發展和生產線保護的路線,她秉承傳統的表現手法,同時借鑑了其他藝術種類如版畫等的表現方式,並採用了現代美術的設計理念,在熟練運用傳統意象的基礎上並融加入了現代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元素,突破了傳統的應用領域。將其應用到更為時尚和高端的掛畫藝術以及其他現代生活的必需品,並走進了現代生活當中。使得大布江拼繡這項傳統技藝得以發揚。

一布一料拼傳奇,這樣的老手藝也只有老一輩見過了

大布江拼布繡傳承人何娟老師

2012年列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於2015年,在湖南省“記住鄉愁——尋找湖南最美古村鎮、老手藝”活動中,大布江拼布繡榮獲首批湖南“最美珍稀老手藝”稱號。2015年7月被評1為湖南省“十大最具發展潛力的傳統技藝項目”之一。2015年,該項目還作為郴州市唯一代表,被湖南省文化廳推薦到澳大利亞參加國際文化交流。2016年4月參加法國把黎國際展。

傳統的手工技藝不應該被取代被遺忘,祖輩留下的這些有深深民族文化烙印的東西,應該被賦予新的生命力,讓拼布繡非遺文化大放異彩,世世代代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