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張靚穎,沒人能唱好《就算》這首歌

除了張靚穎,沒人能唱好《就算》這首歌

張靚穎又出了新歌,這次的新歌叫《就算》,是電影《爵跡2》的主題曲。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張靚穎的開嗓,讓《爵跡2》這部還沒有上映的電影,已經可以讓人形成一種基本的色調印象。

你不得不相信,有的歌手確實有這樣的能力,能夠通過對一首作品的塑造,成就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這一次的張靚穎,事實上就通過演唱《就算》這首歌曲,彷彿用人聲為電影做了宣傳海報,你在音樂裡聽到的那種油畫感,或者也將是你即將看到的。

《就算》也是一首中日藝術家合作的作品。歌詞由郭敬明和落落完成,前者依然還是這部電影的編劇及導演。而作品的音樂部分,則來自於日本音樂人巖崎琢。

除了張靚穎,沒人能唱好《就算》這首歌

雖然是歌曲的體裁創作,但《就算》卻是一首很有技術含量的音樂作品。儘管作品的時間不長,但其音樂的層次感和豐富性,卻不亞於一首大部頭的作品。

巖崎琢很明顯是一個科班出身的音樂人,《就算》的創作不僅學院而且嚴謹,無論是音樂結構還是和聲佈置,以及每一個細節的處理,都有著古典音樂的邏輯,並且嚴絲合縫、無懈可擊。

但《就算》卻並不是一首套路化的大格局作品。即使層次豐富、結構立體,但在歌曲主旋律部分的譜寫上,巖崎琢卻既提供了溫婉細膩的旋律,也蜿蜒舒展的迴響,有小有大、有收有放。

而且,作為一首偏大氣氣質的作品,作為東方人的巖崎琢,並不像歐美或好萊塢的配樂人那樣,讓音樂更多體現氣勢的磅礴,而是為作品注入了一種東方的內秀氣質。所以,《就算》這首歌曲聽起來,也特別的內斂和嫻靜。

除了張靚穎,沒人能唱好《就算》這首歌

但這一切,更重要的是因為還有張靚穎這個歌手的刻畫,從而將旋律部分的特質,以自己獨特的人聲體現出來。

感性與大氣,這是兩種不同的歌手性格特徵,它們往往很難兼容於一個歌手,但張靚穎在《就算》這首歌裡,確實做到了。或者也可以這麼說,這一次的張靚穎,又一次的做到了。

因為,這顯然並不是張靚穎第一次做到了。

而且作為一個典型的唱將歌手,張靚穎在《就算》這首歌曲裡,並不是機械和生硬的在唱歌,卻是在融入曲境之後的一種發聲,也是一種和作曲人巖崎琢同步完成的創作。

除了張靚穎,沒人能唱好《就算》這首歌

比如在主歌部分唱到“悲哀”這兩個字時,張靚穎的聲線,明顯體現的是一種“小瑕疵”感。這種演唱上的不精準,對於學院化的古典音樂來講,簡直就是一種罪過,但結合整首作品來聽,這樣的人聲“出戏”,恰恰是用一種不完美,體現出了最真的人性和感性,並且讓人感受到張靚穎演唱時心聲的震盪。

這才是真正有溫度、有感情的人聲。

感性的歌手一般會一路感性到底,但張靚穎卻在《就算》裡,又完成了從感性的技巧的轉換,甚至在同一段落下的同步。

雖然聲線細膩,但張靚穎的聲線同時又很有聚焦力,並且充分利用胸腔的共鳴音,讓人聲於高處時,可以形成一首有銳度的力道,鋒利且有穿透力。這也讓這首整體比較溫婉的作品,最終能夠形成一個破格的爆點,讓人既能沉醉於張靚穎的細膩動人,也能在最高點的位置,形成不絕的回味與迴響。

音樂是有生命的,歌唱也是有生命的。

除了張靚穎,沒人能唱好《就算》這首歌

聽多了量身定造或者商務定製,就更能體會到張靚穎這次與電影《爵跡2》合作的不同。事實上,當巖琦琢寫下《就算》這首歌曲的時候,它就註定是張靚穎的作品。除了一些技術上的難點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整個華語樂壇,很少有女聲,可以像張靚穎那樣,以吟唱的方式來聲壓全場,以感性的方式蕩氣迴腸,還能夠以不完美與完美相結合的方式,將一首至情至性的歌曲,演繹得既像小調又像史詩。

一首人聲,也可以是一部電影。

而除了張靚穎,沒人能唱好《就算》這首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