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我選擇不再打擾她,我沒資格,也沒勇氣!”

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擊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分手後,我選擇不再打擾她,我沒資格,也沒勇氣!”

分手後,很多人都知道不該再去打擾對方的生活,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段感情結束之後,兩個人當中,總有一個人會不甘心,不想放手,幻想著重歸於好。這種自作多情式的不放棄最後會轉化為痛苦,有些人無法自拔,有些人選擇離開,還有一些人逼著自己放手。朋友大壯就是逼著自己放手的那個人,他最終選擇了不再打擾她,說自己沒資格,也沒勇氣。

當時在重慶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和前任阿琳分手半年了。我沒有問他,只是和他閒聊。他是喝了酒之後主動交代的,“雖然我現在每天還會想起她,但我選擇不打擾她。我已經是過去時了,一個前任,還有什麼資格去打擾她。我也沒勇氣去打擾她,更沒有藉口。聯繫她隨時都可以,但是說什麼呢?總不能閒著沒事瞎聊天吧?我不想那樣,那會毀了愛情在我心中的美感。”

他和阿琳的愛情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算不上那種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是,別人眼中普普通通的愛情,在他自己眼中卻看的比天還重。他深深愛著她,縱使從頭至尾都被她冷淡對待,他也絲毫不介意。他覺得愛一個人,自己付出多一點,對方付出少一點很正常,沒必要去過多地追求所謂的公平。他不知道什麼叫可有可無,只知道一廂情願地付出不求回報。最後,愛情終於如他所願,沒有任何回報,而是迎來了分手。

她提出分手的時候,他沒有表現出太過激的反應,因為他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一天早晚會到來。他掩飾內心的痛苦,裝出一副很冷靜的樣子接受了分手。不過,在她轉身要走的時候,他終於忍不住了,跑到她面前告訴她,“我愛你,這一點永遠都不會變。”她笑了,“分手後,我們還可以做朋友,別搞得那麼煽情。”

“分手後,我選擇不再打擾她,我沒資格,也沒勇氣!”

他不停地告訴自己,“對,分手後還可以做朋友,我們之間的關係還沒有斷。”可是,一切都沒有他想得那麼簡單。他按照做朋友的方式跟她聯繫,她從來都是被動接受,冷淡回應。聯繫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停了幾天不聯繫她,才意識到自己在她心裡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她身邊不缺男人,他只是其中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而已。說什麼分手後做朋友,當初戀愛時她都不能好好對待,哪裡還能做什麼朋友。

那之後,他就開始逼著自己不再聯繫她,因為聯繫了也什麼都得不到。就算以朋友的方式把她約出來,那兩個人之間不可能以朋友相處,只會尷尬地讓空氣靜止。所以,他乾脆用一條“沒資格,沒勇氣”的戒律約束自己。

我問他,“你內心是牴觸這種做法的,對嗎?”

他點點頭,“是很牴觸,但是我知道我只能這樣做,不然我會發瘋的!”

很多人都有過他這樣的經歷,這種逼著自己不聯繫前任的做法,表面上看沒有問題,但有個深層次的問題一直沒解決,那就是:你還沒想通。在你沒想通的時候逼著自己不去聯繫前任,那很可能會起到反效果,你越是忍著,越是忍不住。你最應該做的是應該先梳理自己的心,先“療心”再“療身”。當你能夠清楚地認識到你們之間不再有可能,有主動放下的意願時,再去逼著自己不去想,不去聯繫。

關於前任跟你說“分手後還可以做朋友”這件事,真的不要當真,這種話很大程度上都只是一種安慰人的話。哪有那麼多分手後做朋友,有幾個人能做到分手後做朋友?曾經愛過,最後分手了,兩個人之間肯定會有隔閡,就算分手後勉強做朋友,那也只會有尷尬。所謂分手後做朋友,只是感情的一種後遺症,那種友情維持不了多久,最後都會不了了之,因為再也沒有聯繫對方的藉口。

“分手後,我選擇不再打擾她,我沒資格,也沒勇氣!”

我不知道大壯最後有沒有從那種狀態中走出來,我希望他能走出來,如果他執迷不悟,那一直活在痛苦之中就是咎由自取了。沒有人逼著你必須用消極的狀態緬懷愛情,你要非得煽情,那敬請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