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魔法成真?科學家開發隱形斗篷,可躲過紅外線偵測

《哈利波特》魔法成真?科學家開發隱形斗篷,可躲過紅外線偵測

因哈利波特等影視作品,人們對隱形斗篷產生嚮往。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簡稱UCI)研究團隊,借鑑烏賊、章魚等頭足類動物偽裝技術,開發出能達到隱形效果的“變色隱形皮膚”,能夠躲過紅外線反射和凝聚,以此來躲避追捕,未來可望應用於軍事、航天、緊急救難、臨床護理等領域,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科學》(Science)期刊。

據UCI官網消息表示,該發明靈感來自於魷魚、烏賊等頭足類動物的偽裝天性。這些動物能控制體表色素細胞和虹細胞的擴張、收縮,從而使自己的皮色、形態與環境反射出的光譜相像,達到“隱形”於所處環境的效果。另外,在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中,恐龍因植入可調控色素細胞的樹蛙基因,成功避開了紅外線相機監測,這一個虛構橋段也是“變色隱形皮膚”的重要啟發。

澳洲侏儸紀公園

《哈利波特》魔法成真?科學家開發隱形斗篷,可躲過紅外線偵測

據“IFLScience”科學網站報道,研究團隊中的戈洛傑茨基(Alon Gorodestsky)表示,受動物天性和電影故事的雙重啟發,團隊將鋁點滴落在由柔性塑料電極、紅外線反射膜組成的聚合物表面上,仿製魷魚體表吸收、反射光線的方式,當鋁收縮時,它反射的紅外光比凝聚時多,能進而控制紅外線反射,在紅外線波段下及時“隱身”。

報道指出,通常紅外線波長是在760納米至1毫米之間,一般物體在室溫下散發的熱能多在這波長段內。紅外線裝置就是透過熱能定位物體,不過一旦物體的紅外線反射率改變了,就會影響監測效果。這項“隱身”的新技術除可應用在戰場,包括軍隊躲避紅外線偵測、建造緊急庇護所等之外,也可應用在彈性調控紅外線輻射的設備,像調節建築表面和窗戶、生鮮食品的包裝,或是太空防輻射物件等。

目前,這個團隊已經完成了它,並創建了原型,目前正在申請專利,以後也可以放在大片商業中當拍攝材料。

左Alon Gorodestsky,右Chengyi Xu。

《哈利波特》魔法成真?科學家開發隱形斗篷,可躲過紅外線偵測

該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許程程(Cheng Cheng Xu)博士生表示整個研究過程很艱難,“特別是當我們學習如何使用粘性材料時的第一個階段”,直到最後看到研究成果,他認為“整個項目太令人興奮了”。

團隊指出,目前該研究還是有侷限性,如果物體的紅外線反射率改變,就會影響監測效果,僅適用於調控紅外線的反射量來達到隱身效果。但團隊也表示將持續研究、精進,繼續探索隱形的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