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15年的老教師無奈辭職,為什麼引來老師們大聲叫好?

近日,一封來自駐馬店西平縣小學老師的一封辭職信火了。這封辭職信沒有“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那份夢想和情懷,有的卻是滿滿的無奈和現實。

寫信的是一名小學四年級班主任,此前,這位老師把學生在校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了家長群裡,引發了部分家長的不滿。老師在信中說,“沒有考慮到個別差生和家長的感受及自尊,給個別家長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傷害。家長早上聲稱要我去登門道歉,如若不然就把我告到西平縣教體局。我很惶恐,深感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不能勝任四年級班主任的工作,故申請辭去。”而在信的最後,這位老師又進一步表示,自己已經心生魔障,不適合再在校園裡和孩子們在一起。

從教15年的老教師無奈辭職,為什麼引來老師們大聲叫好?

這位老師發到家長群裡的道歉信息:

從教15年的老教師無奈辭職,為什麼引來老師們大聲叫好?

這封信被網絡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

有人支持老師:“這個世界,最不應該被苛責的是老師,最不應該被嬌慣的是孩子。小錯就管,才能大錯不犯。讓老師管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和保護……家長護孩子懟老師,教育部門怕輿論還是懟老師,所以一切都是老師受委屈。

還有人對老師的做法有質疑:看這個老師發到群裡的那段話,看似道歉,實則是在抱怨,自己多忙多累,工資多低,這本身就是你的工作,喊什麼累?活在這世上的普通人,哪一個不是為生活打拼累死累活?

作為一個有15年教齡"負責任"的教師,受到委屈就憤而辭職,讓人可惜。不過,我們仔細看看老師在群中發的短信及“請假條”,這背後,我們還能解讀出很多很多…

胡牛一刀:發人深省的教師辭職

實話說,一個受委屈就公開辭職施加壓力的老師,是很難讓人同情的。既然來當老師,就應該瞭解這份與人打交道的職業,既要懂得學科專業知識,更要懂得教育倫理,學會處理人際關係,特別是能受點委屈,沒有這樣的耐力還確實當不好老師。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教師的委屈主要來自於工作中的兢兢業業,甚至犧牲家庭為了學生成績好,也是為了督促家長重視才在群裡公佈相關成績,而家長們卻不領情,去局裡告狀,影響了教師的熱情,受到了傷害,乃至心生魔障,只能憤而辭職。不過,在老刀看來,這事絕非這麼簡單,關心學生的成績,這是教師應盡之責,但必須是以“尊重”作為關心的前提。離開這前提,老師單方面的、強權的和自以為是的“負責任”往往造成對學生的傷害,這是得不償失的。教育過程中因教師過分的負責任而剝奪學生該有的尊嚴與權利,同時傷害到家長自尊心的現象比比皆是。

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對學生自信心的維護,是教師的基本責任,也是教育的基本倫理,能讓孩子的學校生活免於恐懼,免於對知識學習的恐懼,免於對教師的恐懼,免於家長的強大壓力,這大概是最起碼的教學業績。讓孩子親近老師,熱愛學習,既需要教育情懷,也需要教學藝術。由此才能談得上學生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才能有孩子的幸福童年、快樂的學習。從老師的“請假”信中來看,老師在受到委屈後,將這種情緒擴大化,在她的最後一課中,體現了在賭氣之後繼而冷暴力對待學生的行為,這樣其實更為不妥。說實話,老師表達的這種心理,正是家長最擔心的,他們就怕與老師直接交流後老師冷暴力對待自己的子女,家長們只能向教育行政部門告狀而不與教師直接交流。所以,這位老師辭職信正好應對了家長們的顧慮,老師自己的信恰恰說明老師已將這種負面情緒擴大到其他教學環節了,已不敢也不願管學生了,情緒的擴大化其實是教育工作之大忌。老師啊,現實生活中,任何崗位、任何職業都難免不順暢,難免受委屈,怨天尤人不足取,借題發揮更為不妥,你辭職後真的能找到不受委屈的職業嗎?

這位老師的辭職信發佈後,老師們普遍持同情的態度,恰好說明了教育界現在流行的一種情緒:我是為了學生好,為了你的孩子好,我這是負責任,結果吃力不討好。於是我抱怨、放棄、選擇不負責任,並且我還是有理由的、是受傷害的。這種邏輯和態度是不恰當的,這種“負責任”不被學生與家長接受,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單方面的導善性所造成的,其實這種自以為是正當的、善意的負責任的行為需要質疑與反思的。尊重學生與家長不是教師的施捨,有關在群裡公佈成績的方式,是否有過侵害學生的合法權益的考量,是否考慮過對家長自尊的影響,這過程中難免給孩子與家長打上烙印。作為教師,是否應該考慮哪些信息可以在群中發佈,那些適合個別交流,這也是作為教師應該有的一項教育的基本技能。教師自己的行為方式不妥,家長有反映也是正常的。大家換位思考,家長要能體諒教師工作的辛苦複雜,老師則也要考慮學生與家長在某個特殊群體當中的影響。相互尊重緣於教育中教師與學生、家長的人與人之間的互主體性關係,教師必須以“蹲下來”的姿態來實現師生和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否則,這種“負責任”的行為往往會產生事與願違的副作用,對家長與及教師本人都造成傷害。

從教15年的老教師無奈辭職,為什麼引來老師們大聲叫好?

當前,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這還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緒化地走極端比較普遍,這有點從世俗化走向無賴化。教師難當是事實,但哪一種職業沒有無奈之處呢,一種驕嬌二氣的蔓延,一種怨婦心態的擴散,從中也可以看出教師隊伍的整體職業素養有點滑坡。當然,我們不能片面強調教師對學生的關懷與尊重,教師本身更需要社會的關懷與尊重。作為教師,更需要在教育過程中自我完善與發展,提升教育專業水平,加強與家長的人際溝通,形成家校合力,創設一個有助於生命舒展、多元開放和相對寬鬆的教育環境,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自我。

不代表中國教育在線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