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山海經》:遠古時期的神話青海

《山海經》是我國先秦時期的典籍,是崑崙神話的重要載體。崑崙神話是歷史的折射,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遠古氐羌先民對自然現象和歷史事件的一種認知反映。專家考證,崑崙神話中不少故事的發生地在青海。

重读《山海经》:远古时期的神话青海

崑崙山

在崑崙神話中,有一座磅礴大氣、雄渾詭奇的神山——崑崙山。有專家考證,神話中的崑崙山是生活在西北的羌人先民們山崇拜的產物,當時,他們把自己所知最高的山峰稱之為崑崙山。

重读《山海经》:远古时期的神话青海

崑崙神話中的鳥崇拜

崑崙山具體是哪座山,人們的說法很多。有人認為,神話中的崑崙山就是現在的崑崙山,有人認為是天山,也有人認為是祁連山。

古籍《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了崑崙山的位置,“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我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達木地區有不少地方是沙漠,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一帶古稱赤水,發源於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山,向北流入河西的一條河叫黑河。《漢書·地理志》也記載崑崙山在臨羌西。根據這些史料,專家們推測,神話中的崑崙山大致在今天的青海境內,也就是崑崙山山脈位於青海的部分。

神話故事中,崑崙山上還有一位雍容華貴、儀態萬方的女神——西王母,她是崑崙神話中的核心人物。

西王母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山海經》中。《山海經》記載,西王母“豹尾,虎齒,善嘯,蓬髮戴勝。”根據《穆天子傳》《史記》《周本紀》等史書中對西王母的記載,專家考證,西王母很有可能是遠古時期活躍在青海湖周邊的羌人大首領或是大巫師。

《山海經》中描述西王母的情景都是和鳥在一起。《山海經·海內北經》曰: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

在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巴溝鄉黃河沿岸的臺地上發現的宗日遺址中,出土了以鳥為紋飾的彩陶,這是宗日人鳥崇拜的體現。

據瞭解,蘇毗是宗日人通過部落兼併收復的西羌部落集團。《北史·女國傳》記載,蘇毗以狩獵為生,他們祭祀時,會抓來一種像雄雉的鳥,剖開鳥肚子後,如果有糧食則豐收,如果鳥腹裡是沙石,那麼就會有災難,這是“鳥卜”。“三青鳥取食”就是鳥卜,是羌人鳥崇拜的自然延伸和對宗日文化的繼承。

重读《山海经》:远古时期的神话青海

大洪水時期的青海記憶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遠古人類治理水患的民族記憶。《山海經·海內經》中記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史記·六國年表》記載,禹興於西羌。他是遠古時代羌人治水首領的代表。”我省文史學者任玉貴先生介紹。

那是上古時期一個大洪水頻發的時期,黃河氾濫,民不聊生,堯和舜先後派遣了鯀和禹治水。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父親鯀失敗的教訓出發,導河積石,改堵為疏,歷經十三年,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完成了治水大業。

這段遠古先民的洪水記憶,在我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喇家遺址發現後,得到了印證。

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根據研究,還原了當時的場景。大約在四千年前,黃河上游的甘青交界處發生了一場大地震,黃河沿岸的一些早期人類聚落受到了重大的打擊。突然的天崩地裂,埋葬了喇家人。地震也摧毀了積石峽,大規模的山體滑坡堵塞了積石峽段的黃河,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堰塞湖。

不久後,堰塞湖潰堤,形成的滔天洪水迅速湮滅了不遠處的喇家遺址。科學家們在喇家遺址找到了洪水浸泡的證據。

南京師範大學地質學家吳慶龍博士等考證,積石峽堰塞湖決堤後的巨大洪水造成史書中所記載的“洪水滔滔,天下沉漬,九州閼塞,四瀆壅閉”的局面,破壞了黃河流域脆弱的文明。

在我國神話體系中,某些史前事件雖以民間傳說或神話的形式存在,卻存在著事實依據,任玉貴先生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在湟源縣哈拉庫圖古城中,還曾有一處禹王廟,這是大禹治水神話的佐證。”在我省很多地方都還有與大禹治水傳說相關的遺蹟和傳說,如禹王洞、禹王足印等,證明了世紀大洪水下大禹治水是有事實依據的。

重读《山海经》:远古时期的神话青海

喇家遺址

日月山留名《山海經》

日月山這個地名,早在《山海經》中就有記載。《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記載:“日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樞也……日月所入。”

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有一個名叫夸父的人,他不自量力,想將太陽摘下來,於是便一直追著太陽落山的西方追趕太陽。追趕的過程中,他口渴難耐,有的記載稱,夸父最終在路途中渴死。也有記載說,夸父最後是被應龍殺死的。

夸父應該是上古時期炎帝部落的夸父族,他追逐太陽的動機是什麼,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追日是夸父族對於光明的嚮往。也有人認為,追日是一種遠古時期祈雨的巫術活動。

很多學者都認為,夸父時代是發生了非常嚴重的乾旱,水源是部落生存的先決條件。於是,夸父開始了一場追逐落日,尋找水源的大遷徙,只是這次的遷徙並不成功,夸父和他的部落消亡在了遷徙的途中。

遷徙必須選擇方向,而太陽的方位則是他們遷徙的依據。從故事的描述來看,夸父來到了“禺谷”,也就是日落的地方,因此他們可能是選擇向西遷徙。

對於夸父追日的神話,有專家考證,是發生在四川,夸父追日最終因沒有喝到大海的水而渴死。任玉貴先生認為,夸父追日到達的地方應該是日月山。根據《山海經》中對日月山所在位置的記載,山海經中的日月山應該就是現在的日月山。

任玉貴先生看過許多歷史資料,他說:“在魏晉南北朝以前的史書中,日月山這個名稱就已經存在。直到南北朝時期,宋雲西行求法,路過日月山,看見日月山草木稀疏,便稱日月山為赤嶺,很久以後赤嶺又被恢復成了日月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