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教育局推廣市中、平陰經驗——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共同體行動 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向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濟南市教育局推廣市中、平陰經驗——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共同體行動 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向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在全市上下積極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之際,為進一步加快推進縣域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化集團化辦學工作,破解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和不充分的現實問題,6月4日下午,濟南市教育局在濟南十四中學組織召開深化集團化辦學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共同體行動現場交流會,向全市推廣濟南市市中區集團化辦學及平陰縣域教育均衡發展經驗,就下一步如何把握教育發展共同體的實質內涵,在深層次和關鍵性問題聚焦發力,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向高位優質均衡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會議由濟南市教育局副局長方輝主持,來自全市各區縣教育局局長、相關科室科長、中小學校長代表共計200餘人參加會議。

濟南市教育局推廣市中、平陰經驗——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共同體行動 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向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濟南市教育局副局長方輝主持會議

濟南市教育局推廣市中、平陰經驗——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共同體行動 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向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市中區委書記宋永祥致辭

市中區委書記宋永祥在致辭中談到市中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中關於市中教育的三個觀點:第一,品質市中,教育先行;第二,市中教育,全國一流;第三,一流教育,齊抓共管。教育是品質市中之要,打造“國內知名、全省一流的品質之區”與教育密切相關;教育是美好生活之盼,教育直接影響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老師自信、學生自信、家長自信,則市中自信;老師微笑、學生微笑、家長微笑,則全區微笑;教育是未來發展之需,教育興則全區興,教育強則市中強。市中區制定了“舉全區之力辦全國一流教育”的戰略目標,“全國一流的教育”其內涵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教師為魂、二是質量為本、三是均衡為基、四是特色為要。市中區對教育高度重視,給予財力、人力、氛圍支撐。財政收入四分之一投向教育,既在數量上增加,又在質量上提升,著力提高老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全區上下營造出了濃厚的支持教育發展、尊師重教、為教育發展盡一份力的氛圍。

濟南市教育局推廣市中、平陰經驗——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共同體行動 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向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市中區教育局局長劉紹輝向大家分享了市中區集團化辦學經驗

濟南市教育局推廣市中、平陰經驗——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共同體行動 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向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平陰縣教育局局長李仲波交流了平陰縣域教育均衡發展模式

濟南市教育局推廣市中、平陰經驗——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共同體行動 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向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緯二教育集團理事長煙文英介紹集團發展經驗

會上,市中區教育局局長劉紹輝從為什麼、是什麼、追問與思考三個維度向大家分享了市中區集團化辦學經驗,闡述了“133334”市中集團理論模型。5年間,市中區集團化辦學“做實、做大、做強”, 區委、區政府累計投入集團化辦學專項資金6000萬元,讓全區6.8萬名居民子女在家門口享受到了更有品質的教育。平陰縣教育局局長李仲波交流了平陰縣域教育均衡發展模式:《優化調整教育資源 統籌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緯二教育集團理事長煙文英介紹了集團發展經驗:《用成全之道打造集團命運共同體》。

濟南市教育局推廣市中、平陰經驗——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共同體行動 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向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濟南市教育局局長王品木講話

濟南市教育局局長王品木認為,全市集團化辦學“市中樣本”有六個突出特點:一是探索起步早;二是縣域全覆蓋;三、機制動力足;四是推進模式多;五是內涵品質高;六是社會效果好。集團化辦學已經形成了政府、教育的強大合力,贏得了社會、家長的廣泛讚譽,讓轄區所有城鄉學校學生實實在在的受益,也成為了市中教育、濟南教育的一個品牌,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全國範圍具有廣泛影響。

平陰教育在城鎮化加快的進程中,為全國各地縣域教育均衡發展推演出一個極有借鑑價值和推廣意義的“教育方程式”。主要經驗有五點;一是頂層設計好,改革政策與思路清晰;二是合點並校早,學校佈局和資源實現最優化;三是聯盟辦學實,幹部教師交流常態化;四是民生服務強,村村通校車,校校有食堂,學生能雙洗,室內全供暖,校外有驛站;五是均衡程度高,實現了城鄉一體、向高位均衡發展的態勢。

濟南市教育局推廣市中、平陰經驗——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共同體行動 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向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會上,濟南市教育局副巡視員、基教處處長王紘還傳達了《濟南市教育局關於實施城鄉教育發展共同體,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意見》徵求意見稿。下一步,濟南市將以促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目標,通過科學設計、統籌協調,將若干個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發展水平相對接近的學校或處於不同發展層次的學校、不同空間區域的學校,組建為教育發展共同體,形成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發揮優質資源優勢,帶動新建學校、薄弱學校、農村學校高效、快速發展,推進優質教育資源規模擴張,實現義務教育資源的優質化、均衡化,讓每個孩子享有教育起點和教育過程的公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到2020年,力爭實現全市縣域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發展共同體建設覆蓋率達8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