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系列採訪:沂源東里鎮,家的方向

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

你心目中的鄉村是怎樣的?

那裡是否有叮咚的泉水?是否能聽見悅耳的鳥鳴?是否有環繞的綠樹?是否有洋洋灑灑的陽光照拂?是否有繁花掩映?是否有蜂蝶齊舞?

我們走進淄博市沂源縣東里鎮,帶你找尋鄉村記憶。

初遇

東里鎮位於淄博、臨沂交界處,沂源縣東南部,地處山區和丘陵地帶。

山川連綿,布穀聲聲,綠樹白牆紅瓦,生機勃勃,鬱鬱蔥蔥……是東里鎮給人最初的印象。

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

“沂蒙紅蘋果”“金黃金桃”“黃金油桃”……東里鎮梅家坡村十幾種果樹,經集約化栽培,疏密有秩。東里鎮梅家坡村的果樹,不僅用作觀光采摘,還用作農業科研。透過初夏茂盛的枝葉,彷彿可以看到秋天掛滿枝頭的碩果。

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

“看見村口的大槐樹,就找到了家的方向”。你是否像梅家坡的村民一樣,在記憶深處留存有相伴你良久的大樹?

如今,大樹有涼亭曲水相伴,從大樹根部綿延出的“花路”,使路過的人腳步生香,一路繁花相迎,一路流連。

三三兩兩錯落分佈的老房子,還留存有舊時記憶。房屋雖已破敗,但殘留的牆壁依舊挺立,和一旁的小樹比拼著新生力量。

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

拾光

“田園柳舍”項目位於東里鎮下柳溝村,定位以田園生活、鄉村記憶、生態飲食及農事體驗、觀光采摘為主。

遊客中心、青年旅社、柳溝人家、伴山精舍、民俗街、手工作坊街等正在建設中。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下柳溝村保留有石拱橋、石碾、石頭坪、烤煙房、永久窖等留存著鄉村記憶的老物件。

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
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

聽著鳥叫,望著遠山,沏一壺茶,讀一本書,好不愜意。

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
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

晚上坐在酒吧,聽一曲音樂,小酌一杯,微醺沉醉。

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

知味

薄荷清涼、野菜爽口、菌菇鮮美、大餅充飢有嚼勁……帶有鄉土氣息的美食讓人口齒留香。

長期居住於城市的人們吃慣了大魚大肉, 這些被鄉里人認為是“不好意思拿來招待客人”的鄉村小菜卻吃起來格外香甜。或許這是存在於中國人骨子裡對於大地饋贈的喜愛,那些綠油油的野菜在總能唇齒間留下意想不到的美味。

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
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
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

品深

或許大多數人的鄉村記憶裡都坐落有一座小山,幽靜的山林中,時不時傳出陣陣鐘聲。這是內心深處的沉靜。

東里鎮境內有一座九頂蓮花山,山上有座彌陀寺,寺內有一棵古銀杏樹。

據傳,這棵銀杏樹是魯隱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莒魯會盟時由魯隱公所植,是魯國最大的銀杏樹。當地人尊稱其為“銀杏王”。

此樹已四世同堂,樹齡2700多年,枝繁葉茂,果實累累,常顯瑞象,被人們尊奉為彌陀寺護法神樹,有朝拜樹王,喜降吉祥之說。

雖然不是秋季,但依然目睹到滿地的金黃,爆發著生命力的兩千多年的銀杏樹,繼續見證著歷史與現實,沉澱下記憶。

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

遐思

“美麗新農村的建設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把一、三產業結合起來,在搞好農業的同時,把環境變得更好,吸引遊客來感受鄉村美景。”東里鎮黨委於壽磊在談到鄉村振興的時候,眼神中總是帶著一份堅定的色彩:“什麼是鄉村振興?鄉村集體有錢了,老百姓富裕了,鄉村才能振興。”今天的美麗鄉村,美好生活,是祖國騰飛發展帶動起來的,是鄉村集體建設發展而來的,是樸實的鄉民們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

你是否想躺在草地上,仰望一帶星河劃過天際?

是否想隨手撥開一叢矮樹,發現點點螢光閃爍若星?

是否想掬一捧山間溪流,讓來自地脈深處的甘冽沁入心脾?

是否想光著腳丫,踩著山石,在這樣美麗的鄉路上一路徐行?

你心目中的鄉村生活是怎樣?

文字、綜編:孫宏瑗、楊添錦

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沂源东里镇,家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