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

1929年英國霍布遜發表有“至正一年(1351)”題記的青花雲龍紋象耳瓶後,1944年日本久志卓真發現青花周亞夫罐肩部的紋樣特徵與至正象耳瓶相類似,推斷是同時代之作。


【一】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波普的著作發表後,逐漸引起了世人對元青花的廣泛興趣。但是多數對元青花圖像和圖案的認識仍處於轉述階段,只有極少學者曾作過研究。筆者認為把元青花與古代文物放在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作比較研究,比依靠偶存的孤證作紋樣特徵的排比更具研判價值。從這個理念出發,元青花人物故事圖(以下簡稱“元青花圖”)豐富的文化內涵就極具研究價值。本文就以此展開相關的討論。

【一】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
(一)元青花圖描繪的內容源自“平話”和“雜劇

宋元間有一種說唱藝術稱講史,也稱平話。只說不唱,講述歷代興廢和戰爭故事,據史傳加以敷衍。瓦舍講史藝人有口傳底本。
【一】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元至治(1321一1323)年間建安虞氏刻《全相三國志平話》,現存建安的刻本尚有《全相武王伐紂平話》、《全相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平話》、《全相秦並六國平話》、《全相續前漢書平話》,後人名為《全相平話五種》此五種同出於建安虞氏一家,版本圖式相同、刀法構圖一致,是同時之作。


【一】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從書名來看,這套平話小說是不完全的,但仍是極為珍貴的史料元雜劇是金末元初形成於北方的戲曲形式,後逐漸流行到南方,是在宋雜劇、金院本發展的基礎上,綜合音樂、說唱、舞蹈等多種藝術而成的。山西洪洞明應王殿壁畫描繪有元雜劇的演出場面。
【一】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元至治年間刻《平話》時,元青花瓷產量極為稀少。1975年湖北黃梅延祐六年墓出土的青花纏枝紋塔式蓋瓶是目前所見有確切年代的最早元青花瓷。元青花圖各器的胎釉、製作工藝、裝飾紋樣和彩繪技法等特徵都是“延祐期”青花革新和展的結果。從圖式的文化容量、藝術造型、器物形制等方面判斷,元青花圖明顯晚於《平話》插圖。

(二)元青花圖與元刊《平話》、元雜劇內容對照

元青花“西廂記”梅瓶、“西廂記”罐一一金董解元諸宮調《西廂記》、元王實甫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元李景雲南戲《崔鶯鶯西廂記》等。
【一】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
元青花“昭君出塞圖”罐一一元馬致遠雜劇《破幽夢孤雁漢宮秋》、關漢卿《漢帝哭昭君》、張時起《昭君出塞》、吳昌齡《夜月走昭君》。


【一】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追韓信”瓶—元金仁杰雜劇《蕭何月夜追韓信》。
【一】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周亞夫”罐《細柳營》罐一一元王廷秀雜劇《周亞夫屯細柳營》、元鄭光祖雜劇《周亞夫細柳營》,《全相續前漢書平話》也有此情節。

【一】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尉遲恭”罐一一元尚仲賢雜劇《尉遲恭單鞭奪槊》。
【一】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錦香亭”罐一一元王仲文雜劇《孟月梅寫恨錦香亭》。

【一】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百花亭”罐一一元無名氏雜劇《百花亭》。

“鬼谷下山”罐一一元《全相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平話)之“鬼谷下山”。
【一】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三顧茅廬”瓶、罐一一元王譁雜劇《臥龍崗》、《全相三國志平話》之顧孔明”等。


【一】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以上所列元雜劇有的今已不傳。

(三)元青花圖構思、構圖與《平話》插圖相契合

(1)題材內容。“平話”是通俗小說故事讀物,具有口語化、重情節、不拘史實的特點,其故事性和趣味性贏得廣泛的讀者。因此,元青花在創作題材上借整《平話》插圖能獲得豐富多樣的素材。

(2)裝飾形式。第一,元青花圖裝飾在圓形、立體器形的腹部,用弦紋確定圖畫上下幅度,以罐為例,畫幅展開高與寬的比例約為1:5,《平話》每頁上圖下文,每一對頁一圖,每圖各有小標題。圖的面積佔總頁的三分之一。插圖幅度比例約為1:4。插圖描繪故事直觀,適合前者借鑑、參考,甚至移植。第二,插圖為線描刀刻,人物形象質樸,衣紋簡潔,姿態多樣,配景屋舍、樹石、花卉都具有觀賞性,適合青花彩繪。第三,插圖為木刻版畫,圖畫的線條爽利、渾樸,刀刻雕版後再印刷。因此,它的材質限制要求版畫布局近似平面構圖。元青花圖描繪在瓶罐上,它的藝術性質是裝飾畫,可以直接從版畫中取得樣稿輪廓,在藝術構圖上有便捷性。第四,插圖描繪通俗《平話》帶有民間意識,不拘於歷史常識,器物服飾的形制有很大的創作自由,甚至隨意而為,如“桃園結義”中張飛穿盔甲。元青花圖重在裝飾意匠,有很大的藝術想象空間。


【一】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最後一張圖為筆者收藏品)

以上是筆者的觀點,​有什麼不足之處還望指點,請關注下一期,更詳細的與您一起研究青花圖佈局與造型方面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