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前任氾濫,真相是這屆群眾都想搞破鞋

中國電影前任氾濫,真相是這屆群眾都想搞破鞋

從前,白血病是東亞三國苦情片的標配。

而如今,“前任”,成了國產電影的萬能鑰匙。

愛情片、喜劇片,甚至動作片,都要拿前任來說事。

這一窩蜂前任故事的背後,實際是敝國巨大的集體無意識。

思念是一種病

文|Zazie

中國電影前任氾濫,真相是這屆群眾都想搞破鞋

中國電影跟“前任”槓上了。

年初《前任3》大爆,最近又是《後來的我們》。

拋開愛情片,喜劇片也是如此,《港囧》和《夏洛特煩惱》都是以前任或是年輕時未實現的愛情作為劇情推動器。而《心花路放》說的是,我TM就是放不下這個人

中國電影前任氾濫,真相是這屆群眾都想搞破鞋

夏洛特煩.穿越也不會放過你.惱

怎麼這些票房爆倉片總是有懷不完的舊呢?是什麼讓我們陷入了集體懷念過去的心理狀態——尤其是懷念年輕時夭折的愛情?

這場銀幕上的懷舊盛宴所映射出來的,一方面是我們現實的平庸困境,另一方面是我們過去備受壓抑的情感

1.

先說第一方面。

懷舊意味著當下現實感的抽離,意味著此時此刻此地生命力的匱乏。

無論是在今年兩部爆款愛情片中,還是在前幾年的中年危機喜劇片裡,都能看到這種抽離和匱乏。

後者非常明顯了,《港囧》和《夏洛》都是兩個油膩中年男無法忍受當下的柴米油鹽婚姻生活,開啟了一場追逐舊戀人/心上人的二逼冒險之旅。

而前者,幾乎就是後者那些油膩中年的前傳。

中國電影前任氾濫,真相是這屆群眾都想搞破鞋

油膩中年念念不忘心頭的白玫瑰

《前任3》,男女主角分手後都找到新人,男方找了個富二代小妞,女方找了個穩重熟男;《後來的我們》,男主分手後結婚生子,過上平淡如水的小日子,偶爾作死想想前任。

在這兩部影片中,現實的伴侶都是非常模糊的形象,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色——就跟食品衛生法一樣安全又標準。說白了就是無聊

雖然這些影片如此失敗地塑造了那些毫無特色的人物,但簡單地批評劇本並不能回答為什麼這些膚淺的形象會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銀幕上。

中國電影前任氾濫,真相是這屆群眾都想搞破鞋

在這對你儂我儂時,現任不過是作為一個符號存在

其實在這背後,是一場大規模的現實瘟疫,這些人物只是一塊表現現實的背景板,他們所投射出的,是當下乏味又貧瘠的生活,尤其是婚姻生活

可以說,在所有這些懷念前任的愛情片中,內核都是對婚姻的反動

前面提到的幾部喜劇片同樣如此,雖然結尾男主還是迴歸了家庭,但顯然這只是為了“正三觀”,全片最大的爆點仍然是脫軌的情節。

2.

現在說說第二方面。用句俗話說就是,還沒有年輕過,就已經老了

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青春愛情,大概很難在我們這片土地上出現。這些被壓抑的慾望和未實現的苦悶全部寄存在了對過去的美好想象中,所以這些影片一直在重複追回過去的動作。

我們年輕時的愛情常在壓抑的大環境下歪曲地萌發。

青春期戀愛叫做早戀,不允許。

這種年少的心照不宣的小曖昧格外動人

大學相對來說算是最輕鬆的時光了,但仍然被畢業即失業的壓力擊中,畢業即失戀也是常態。

工作後則是更加現實的生存問題,沒錢買房,東漂西漂,前一個月還在北京,後一個月可能就去了上海,漂泊的生活看似自由其實卻別無選擇,多少愛情消亡在了幾千公里的路途上。

《後來的我們》和《前任3》中韓庚那對情侶都是因為無力掌握失控的生活而分開。

我們大部分人,終其一生可能都沒有過一次大徹大放的愛情。

更別說學會愛。愛是需要學習的,而我們卻喪失了這樣的土壤

度過的歲月裡,那些情愛從未得到釋懷

這兩部影片表面上都在說“過去我們不會愛,所以錯失彼此”,但現在會了嗎?《前任3》沒有說,《後來的我們》顯然不會。那幾部油膩中年危機片則是主角醒悟“前任不可追”之後,又突然發現妻子的好,趕回家庭。這樣就會愛了嗎?夠嗆。

很多人批評《後》三觀不正,男主完全不顧妻子的感受跟前任廝混,然而正是這種對現實的極端否定(黑白畫面),對個人(男主妻子)極端模糊的描摹,《後》以一種最不正的姿態道出了現實中人們的集體創傷——從壓抑的青年時代到乏味的中年歲月,我們從未獲得過釋放

3.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

後來我們有了什麼?房子、車子、票子、伴侶、孩子——婚姻的標配。“我們”是什麼?是愛情,是被物質和現實壓垮的愛情。

在這些關於前任的故事背後,是一組尖銳的衝突:愛情和婚姻

愛情是赤誠,是冒險,是激情,而當下的婚姻卻更多是精緻又理性的算計。Ayawawa這類“愛情計量學”的火爆無非就是把婚姻當成一種實現階層躍升的路徑。

中國電影前任氾濫,真相是這屆群眾都想搞破鞋

《前任3》的結局,還是選擇了安全的愛人

在很多人的感情生活中,安全成為了第一要素,講求投入產出比,講求跟什麼人結婚最穩定最划算。

所以,《前任3》和《後來的我們》最終選擇了安全如白水的愛人,《港囧》和《夏洛》最終還是迴歸了家庭。

然而這些電影中,顯然最打動人或者最刺激人的地方還是婚姻之外的東西,那些能被稱之為愛情的東西。

中國電影前任氾濫,真相是這屆群眾都想搞破鞋

《港囧》最終也擁抱家庭

對觀眾來說,這些影片中的前任正是現實重壓之下溜走的青春,殘缺的、未能成就的青春。

過去真有那麼好嗎?不見得。那些前任僅僅是我們抱憾青春的情感投射,是我們對於寡淡現實的反叛

或許我們更期待的是一部《邦妮和克萊德》,年輕時操天操地了,還有什麼遺憾好追溯呢?然而,很難。

中國電影前任氾濫,真相是這屆群眾都想搞破鞋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