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人:馬克思是對的,嗎?

最近有部德國片叫《青年馬克思》上映了,這是一份送給馬老的生日禮物。

它原本有118分鐘,來了中國卻成了115分鐘。

3分鐘裡,我們錯過了什麼?沒有人知道。

最近還有一檔關於馬克思的節目,非常一顆賽艇,以至於在某瓣和某乎上都找不到任何評論。

不過,幸好我們還有嚴苛與溫柔並重的賽人老師……

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文|賽人

賽人:馬克思是對的,嗎?

01

應該說,在過去的相當長的時間內,有好多中國人第一次聽到的外國人的名字,第一次看到的外國人的模樣,就是那個出生在萊茵河畔的德籍猶太人卡爾·海因裡希·馬克思,我也不例外。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降,你能在各個學校、圖書館、新華書店見到一個腦門發亮、面龐沉毅、一臉大鬍子的老人的畫像(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還如此)。若碰到集會和遊戲,你還能看到他的尊容位列於火熱人群的中央。

賽人:馬克思是對的,嗎?

馬克思的畫像是上個世紀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他的生日非常好記,我是想忘也忘了。

那日子是1818年5月5日。

小學時,歷史老師就告訴我們,他的生日是他一生鬥志的光輝寫照。他是一巴掌一巴掌向資產階級扇去,然後資產階級就嗚嗚地哭了起來。

今年是他誕辰200週年,我不知道在世界範圍內,會有多少關於他的紀念活動。我對國內的馬哲的學術狀況一點不熟,也不知道會不會有相關的論壇在召開。

賽人:馬克思是對的,嗎?

《青年馬克思》已經在5月5號在中國上映

我只知道,在2018年5月5日,一部名叫《青年馬克思》的影片在全國公映。

它顯然對再度喚醒勞工大眾對馬克思的追憶,或者說重新激發他們對馬克思的興趣,缺乏應有的熱情。它只是一卷匆忙紀錄的流水帳,也像極了國內某些奉命行事的二三流電視劇。

你若像掙脫鎖鏈一樣將那糟糕的視聽,乏味的表演拋置腦後,且你對馬克思,亦或他的戰友恩格斯的生平確實一無所知,那麼看這部電影,也可算是補補課。

02

就我僅有的認知裡,馬克思是個很有趣的人,煙不離手,酒不離口,表面不善待人接物,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在歐洲各地收穫到各種各樣的人緣,走到那兒,人們都不願意把他當客人看。

他是個職業寫手,社論、政論、哲學論述,沒有他寫不了的,他靠此謀生,但卻患有嚴重的拖延症。他對整個世界有著強烈的規劃欲,而自己的日常起居卻是一團糟。

他懂所有人的經濟,而自己的經濟狀況卻常捉襟見肘。他勤于思考,他的國際象棋下的非常好。人們在他的頭上加了很多頭銜,而我更願意稱他為詩人和思想家。

賽人:馬克思是對的,嗎?

《青年馬克思》基本還原了馬克思的形象

他精力充沛、熱情洋溢,有著超強的人格魅力,你即使被他貶低,也會被他的詞鋒吸引,而樂於呆在他的視線裡。這些,在這部《青年馬克思》的影片裡都有所體現,但你仍然感受不到他真正異於常人的是哪些特質,與普通人並無二致的又是什麼。

只有將差異和共性進行精細的調和,才能讓我們看到一個偉大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而不僅僅是偉大

。一個能把令人熱血沸騰又浪漫無比的人間傳奇,卻讓人味同嚼蠟,也是奇事一樁。

馬克思是個金句高手,出一本不薄的《馬克思語錄》,應不是件難事。我最喜歡馬克思的一句話是:偉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我們都跪著。不知道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者,包括這部電影的主創們,是不是真把這句話聽了下去。

03

回到《青年馬克思》的電影,它一開篇,就用影像的方式帶領我們進入馬克思24歲所著的《關於林木盜竊法的辯論》。這是馬克思的成名作,當時的普魯士政府認為平民撿樹林裡的枯枝也屬違法行為,這引起了馬克思的極大不滿。在這篇雄文中,馬克思尖銳的指出,在私有制的國家中,國家和法律保護的不是人,而是私有產權。也正是這篇文章中,馬克思認為社會日益發展成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國家是暴力統治的工具,只有用革命的暴力推翻國家。總之,階級矛盾無法調和。

影片的落幅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用“共產主義同盟”取代了“正義者同盟”。要細講社會背景,此文顯然容納不下。簡明扼要說,“正義者同盟”倡導“人人皆兄弟”來吸引人入會。此時,恩格斯的辯才顯露出來,他鏗鏘有力的語調無非是在講,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是不可能建立兄弟情義的。他提出的口號,便是著名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一擲地有聲的口號,直到今天,仍起到震聾發聵的作用。

賽人:馬克思是對的,嗎?

《青年馬克思》的開篇和落幅都是關於馬克思闡述偉大觀點的再現

這一年,是1847年,共產主義者同盟在後來的歲月中演化成了共產國際;第二年,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寫的《共產黨宣言》問世,而中國人最早接觸這五個字,間接來自日文譯本。

片中,出現了很多著名十九世紀中葉,在思想界舉足輕重名的歷史人物,如巴枯寧、浦魯東、魏特琳、費爾巴哈等。有趣的是,這其中有幾位都是無政府主義的倡導者,乃至是踐行者。馬克思對這套學說絲毫不感興趣,嚴格來說,國家制度雖對自由、平等有著不可迴避的損傷,但處於人類的現行發展階段,國家這個暴力機關,仍有著它不可或缺的存在價值。我只對魏特琳,這個“正義者聯盟”的領導者之一的一句話有所觸動。

他是這麼說的:“批判會吞噬一切存在,當沒有其他東西可吞噬的時候,它就只能吞噬自己。”我們看不出來,年輕的馬克思將這話聽沒聽進去。而在真實的生活中,恩格斯毫不吝美地稱讚魏特琳是“德國共產主義”的創始人。

賽人:馬克思是對的,嗎?

“德國共產主義”的創始人——威廉·魏特琳

馬克思或者說是馬克思主義,跟其他的哲學思想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僅要解釋,還要解決;更科學的說法是,它將實踐引入到了哲學。晚年的馬克思,對自己青年時代的苦苦求索也有一定的質疑,在此,不便作更深入的討論。

一個再明顯不過的事實是,在他光輝思想的指引下,在一個時期,一大群一大群的無產者確實聯合起來,並取得了實質性的勝利。最振奮人心的便是俄國的十月革命,而他的家鄉德國,則是在二戰後,以分裂的狀態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

在此,我不對之後歐洲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的紛紛解體,再發極有可能出現的謬論,免得誤人誤己。

04

我想正是由於馬克思主義的高度實踐性,和它對絕大多數人群的適用性。它在運行、研發和操作的過程中,總難免會出現南轅北轍的狀況。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十九世紀以來,最龐大、最複雜,相對容易進入又很難置身其中的一道羅生門。就如美國近代馬克思主義學家達拉普所言“在人類歷史上,少有學說像馬克思思想一樣,被不一般地人為嚴重扭曲”。

要說的是,馬克思主義學說在世界上最被廣泛熱議的高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各地都有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機構,除在社會主義國家繼續發光發熱以外,在資本主義陣營也掀起了各色各樣的紅色熱潮。如法國的五月風暴、日本的赤軍、黑人平權運動,也包括世紀英雄切·格瓦拉事件。

賽人:馬克思是對的,嗎?

世紀英雄切·格瓦拉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主將讓-呂克·戈達爾就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極深,日本新浪潮的急先鋒大島渚也一度尊馬克思為偶像。而一代搖滾巨星約翰·列儂所提出的“要做愛,不要作戰”的口號,同樣受馬克思主義的啟發。還有一位是諾貝爾文學獎迄今惟一的一位音樂家,民謠大師鮑勃·迪倫。《青年馬克思》的片尾曲就是他廣受樂迷摯愛的《像一顆滾石》。他唱道:了無牽掛,無人知曉,像一顆滾石。

賽人:馬克思是對的,嗎?

以鮑勃·迪倫的歌作結,是馬克思的思想與受其影響的現代思想的碰撞

好了,說說馬克思主義對於我,有那些受益吧。

第一,他告訴我,錢不重要,它只是物品交換的媒介。而這個世界的荒誕在於,價格並不完全由價值來決定。這種現象,從前有,現在還會有,但以後應該不會有。

第二,馬克思反覆強調,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讓某些人樂於呆在其中,而讓另一些選擇遠離,還有一些人決定抗爭。他希望抗爭的人多起來。

“無論如何,沒有對於某一個馬克思、對於他的天才、至少是對於他的許多精神中的一個的記憶和繼承,就沒有未來。……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們願意與否,知道與否,他們今天在某種程度上說都是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繼承人。”這是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克·德里達對馬克思的評價,我非常贊同。

賽人:馬克思是對的,嗎?

馬克思,還是很靠譜的

我也想起了《非誠勿擾2》裡,孫紅雷飾演的李香山在生命垂危之時,誇獎自己的女兒,認為他們是有希望的一代。因為他的女兒在看《資本論》,女兒告訴父親,馬克思這人還是挺靠譜的。

有希望的一代,希望是這樣,希望能把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然後帶著馬克思最深情的祝福,掙脫舊的鎖鏈,好贏來一個嶄新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