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為何在移動互聯網落後大陸那麼多?

香港為何在移動互聯網落後大陸那麼多?

文/軟捷科技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迅速崛起,而香港的移動互聯網發展幾乎停滯,內地在移動互聯網、電商、移動支付、O2O、共享經濟、大數據、雲儲存、AI與VR/AR等領域的發展,已將香港遠遠甩在身後。而最近兩年內地興起的知識共享、付費社群……在香港則完全沒有影子。

香港為何在移動互聯網落後大陸那麼多?

香港大學生眼中的大陸互聯網行業

香港最近加入加入“搶人大戰”,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人才,媒體卻發現在香港缺失如騰訊、阿里巴巴、華為之類的大型創科企業的情況下,高端創科人才來港將會無用武之地。

儘管擁有著眾多世界領先的大學源源不斷提供人才,但是香港從PC端到移動端沒有一個有著巨大影響力的互聯網產品,特別是和以高速狀態蓬勃發展的大陸移動互聯網行業相比,香港在移動革命時代的失落更加明顯。記得有一群香港學生到大陸互聯網企業實習,驚訝發現原來大陸的互聯網行業這麼發達,存在這麼多在香港聽都沒聽過的大企業。過去他們在香港只聽過BAT,來大陸之前以為愛奇藝是家小公司,驚訝發現原來愛奇藝也很大。還有一個在汽車之家實習的香港學生,她說來之前還以為這是家修汽車的公司,沒想到是家互聯網公司。

香港為何在移動互聯網落後大陸那麼多?

香港公司為何在互聯網領域集體掉隊?

筆者認為原因之一,香港的高房價扭曲了人們的價值觀。香港那些靠房地產發家的企業,已經習慣藉助壟斷地位賺錢。地產鉅富們利用無比強大的資本,逐步控制了物流、金融、電力、碼頭、電信等所有具備“坐地收租”特性的產業。而在他們擅長的房地產行業,則繼續玩著“限制土地供應,合謀推高地價”的遊戲。

香港為何在移動互聯網落後大陸那麼多?

讓地產鉅富們不願意冒風險進軍互聯網行業。

相比於大陸的互聯網鉅富,香港房地產鉅富們的人生觀缺乏冒險精神。哪怕他們已經意識到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物聯網將會爆發,未來是萬物互聯的時代,哪怕他們被人指責“未曾製造一件營銷世界的商品”,他們也依然只盯著港口、超級市場、電訊公司等壟斷行業的生意。

空洞的政治考量和虛假的道德說教對於地產鉅富們是無效的,安全比利潤對他們來說更重要。企業沒有教導人民的責任和義務,香港需要尋找未來,但是地產鉅富們需要尋找的只是利潤。最終導致他們對必須冒著風險的互聯網技術革新缺乏投資熱情。

在這種背景下,香港在科創領域與中國大陸的差距越來越大,以至於目前的香港沒有一家拿得出手的互聯網公司!

成為房奴的香港年輕人已經失去了夢想不願意創業。

當香港年輕人看到房地產開發商賺到了錢,他們看到有便宜的房子了就想買,而不是投身創新創業大潮。但是你耗盡六個錢袋的積蓄,只夠在香港買套單元房。當大陸的年輕人看到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 15 億人民幣,賺得盆滿缽滿,而心神嚮往;香港年輕人卻更願意守著一堆鋼筋石頭等著房價升值。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如果連他們都有了錢只想買房,這種行為和過去那些拿著玻璃球當寶貝的非洲、美洲的原始部落人有什麼差別?

如果歷史稍微好點的人都應該知道文明是會消亡的,許多文明的消亡,都是因為科技樹點錯了。瑪雅文明的那些人,玩石頭玩到了高級。而香港人玩得最溜的房地產,不也都是些鋼筋,水泥,磚頭,高附加價值又體現在哪裡?房子是需要人住的,在人口老齡化的未來,香港該何去何從?房地產是有創新天花板的,摩天大樓已經是頂點,GDP超90%來自服務業的香港,又有哪些職業,是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

香港為何在移動互聯網落後大陸那麼多?

砸錢投入到app/物聯網開發中到底值不值?

本人進入一家主營業務為app開發/物聯網開發的外包公司軟捷科技工作後,有段時間,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和公司的商務們溝通,來我們公司諮詢想開發app的客戶最看重的是什麼?結果他們回答,是價格。因為我們公司的app都是定製開發的,相對於那些app模板來說,定製開發的app報價自然會高許多的,開發一款app動輒以萬元為單位,而大部分客戶都覺得貴,捨不得花這個錢。

這幾年,移動互聯網領域先後出了滴滴,美團,今日頭條(以下簡稱 TMD)等獨角獸,而且他們都是在兩三年內迅速成長起來。如今,沒有人會否認現在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也沒有人會意識不到,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傳統制造行業的智能化升級換代是大勢所趨,但是,中國的傳統制造企業現在面臨一個問題,砸錢投入到app/物聯網開發中,對企業產品進行升級換代到底值不值?

許多生產硬件的企業老闆需要思考,產品是否需要進行智能化升級換代

是否需要實現智能製造?在物聯網爆發的時代,也將自己的硬件設備結合軟件。

5月23日,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副總裁陳冠棋在騰訊雲+未來峰會上透露,通過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的導入,富士康已經有非常多的產線和工廠實現了完全自動化,不需要人,甚至不需要開燈。“很多客戶到我們這邊,到車間看到連燈都沒開,就問我們現在是休息時間嗎?我們沒有半個人,而且燈都是關著的,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熄燈工廠。”陳冠棋說道。

“沒有人,你就不會擔心他的手會不會被機器夾到,會不會被割到,會不會被什麼東西砸到,它帶來的效益是非常顯著的。”陳冠棋指出,富士康的“熄燈工廠”反映的不僅僅是自動化帶來的人力節省,還體現在製造技術的精進、品質管控的提升,會反映在製造場域需求的最佳化,甚至能源損耗的降低,以及信息和生產安全的提升。

作為一家app/物聯網開發外包公司的員工,一個客戶嫌開發一款app貴,不願意投資,然而客戶中總會有捨得投資的,只是個比例問題,否則軟捷科技也不可能養活上百個軟件開發人員,並在短短的六年之內成功將企業做上市。聯想衰落不可怕,畢竟只是一家企業判斷失誤,可怕的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錯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