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與無聲處看波瀾——讀《小說課》

「好书推荐」与无声处看波澜——读《小说课》

與無聲處看波瀾 ——讀《小說課》

好書推薦

「好书推荐」与无声处看波澜——读《小说课》

★★★★★

畢飛宇,著名作家,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品《哺乳期的女人》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玉米》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代表作品《青衣》、《平原》、《慌亂的指頭》。

二、內容介紹

這是一本解讀小說的書。不同於文藝評論家或是從事文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從專業角度解讀小說,這本書是作者畢飛宇以一個在文學創作第一線的小說家的視角來解讀小說。這就如同帶領讀者重返小說作品的創作現場,以其實際創作的經驗糅雜著自身的文學素養和文藝觀點,解讀出另一種不同凡響的音符。

這本書用10個篇章解讀了11部小說或其中的人物,既有對小說文本整體結構的解析,也有對其中關鍵的、點睛的細節的剖析。

首篇“讀蒲松齡《促織》”,作者評價讀這篇只有1700字的短篇小說,猶如看蒼山綿延,猶如聽波濤洶湧,並款款道來這裡面蒼山是如何延綿,波濤是如何洶湧的。作者不斷告訴讀者,會看小說的讀者一定會有兩隻眼睛,一隻眼看大局,一隻眼盯著局部,也就是要處理好“大”與“小”的關係,如果只盯著大處,我們會失去小說的生動性,如果只盯著小處,我們會失去小說的格局與功能。作者自己也是這麼讀小說、解析小說的。以《促織》為例,從大局看,它在開篇就奠定了整篇悲劇的色彩,而後劇情跌宕起伏,不斷出現低谷與高潮,但終究是人物悲劇命運的終結;從局部看,兒子跳井後“夫妻向隅,茅舍無煙”,八個字的傳神白描,讓化為促織的兒子與公雞爭鬥的文學想象,都能持續激起讀者內心的情感波瀾,可謂每一步每一處都在牽引讀者同喜同悲。

在“走與走——小說的內部邏輯和反邏輯”中,作者以《水滸傳》中林沖草料場夜奔中的動作表現和《紅樓夢》中王熙鳳的走路姿態為例,分析經典小說是如何描寫走路這一動態,並且是如任何被用來塑造人物並呈現小說邏輯的。小說語言的準確,包括對人物動作的準確描寫是小說的第一需要,從美學角度講,準確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美。審美的心理機制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應該符合兩個基本的概念——合規律、合目的,也就是說審美的心理機制來自於我們現實生存,是首先要符合生命目的的。同時,對人物動態的準確描寫能夠傳遞給讀者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以此構建起小說的內部邏輯,人物命運的發展就會顯得自然而然,而不著作者刻意為之的痕跡,這種寫法叫做“莎士比亞化”。在寫作中,作家的能力越小,他的權力越大,作家的能力越大,他的權力就越小。

在“什麼是故鄉?——讀魯迅先生的《故鄉》”中,作者帶我們重讀了《故鄉》。五四那一代的知識分子,或者說作家,有兩個基本的命題:反帝、反封建。在大部分作家眼裡,反帝是頭等重要的,因為關於民族存亡。但魯迅先生稍有不同,他反帝,但同時也反封建,甚至後者之於他是頭等重要的。因為封建制度在“吃人”——它不讓人做人,它逼著人心甘情願地去做奴才。《故鄉》裡的閏土、楊二嫂,便是這種坐穩了奴才的代表。魯迅先生一生都在批判國民性中的劣根性,這個劣根性分為兩個部分:強的部分和弱的部分。強的部分就是魯迅先生所憎惡的流氓性,弱的部分就是魯迅先生所憎惡的奴隸性。所以魯迅先生筆下的故鄉不是沈從文的故鄉,不是汪曾祺的故鄉,不是鄉愁,不是閒情逸致,魯迅先生的《故鄉》是象徵主義的,他用《故鄉》來批判,用《故鄉》來吶喊,用《故鄉》來啟蒙一代中國人。

除此之外,還有7個篇章,作者用看局部和看大局兩隻眼睛,從形而下的具體描寫入手,條分縷析,引入形而上的文學寫作理論,表達了許多文學觀點,比如:對小說家來說,語言風格不僅僅是語言問題,它暗含著價值觀,嚴重一點說,也許還有立場。比如:短篇小說的篇幅就是合圍而成的家庭小圍牆,第一,它講究的是一枝紅杏出牆來,必須保證“紅杏”能出牆,第二,更高一級的要求是,它講究"紅杏枝頭春意鬧",必須保證“紅杏”會鬧,等等。這些觀點和分析,於從事小說創作的人來說具有教學式的意義,於我們讀者來說,則是引導我如何在閱讀中獨具慧眼,於無聲的字裡行間看見作者鋪就的波瀾。

小說作為文學的重要形式,帶給我們的是藝術的閱歷,是審美的體驗。而審美從來不只是藝術家的事,審美是每一個人的事,只是許多時候我們不知道罷了。審美的背後蘊藏著巨大的價值訴求,蘊藏著價值的系統與序列。可以說,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的質量往往取決於這個民族和這個時代的審美願望、審美能力和審美水平。因此,美麗中國是每一個具有審美能力的中國人眼裡的中國,這其中,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具有一定水平的審美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好书推荐」与无声处看波澜——读《小说课》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好书推荐」与无声处看波澜——读《小说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