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油脂(油菜籽)市場高峰論壇內容總結

2018年4月21日,由鄭州交易所同海航期貨舉辦安徽油脂(油菜籽)市場高峰論壇。本次論壇以即將展開的油菜籽收購和加工的重要時刻,為了幫助安徽及華東地區油脂加工及貿易企業準備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及時瞭解國家有關政策,深入研判國內外油脂油料價格走勢,以促進行行業有序穩定發展。

21日下午由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分析師王遼衛分析中美貿易戰背景下油脂油料市場,中美貿易摩擦風險仍存,4月份以來,美中雙方相繼“亮劍”,貿易爭端加劇,但隨後美方表示中美雙方正在磋商,力爭避免貿易摩擦升級,而在博鰲會議上的講話,則被市場理解成中方擴大對外開放力度、貿易摩擦可能緩解的信號。因此,前期超漲的國內豆類期貨出現大幅回調。但是,目前中美雙方並未有實質性接觸,中美貿易摩擦事件仍未完全明朗,仍不能排除對美豆加徵25%的關稅的可能。這將使市場時刻對油脂供應心有餘悸,從而支持包括菜油在內的油脂板塊維持偏強運行。美豆仍有潛在利多因素,受中方宣佈計劃對美豆加徵25%關稅的消息影響,美豆在清明節前一度大幅下挫,但隨後迅速反彈,究其原因,除了市場認為中美貿易摩擦不會惡化外,更多的是美豆供應偏緊的形勢決定美豆不易大幅低走。南美大豆減產,使得美豆出口形勢好轉。

受嚴重乾旱天氣影響,阿根廷大豆產量進一步下調,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穀物交易所在上週將該國大豆產量下調至3800萬噸,比去年實際產量低1900萬噸,美國農業部在本月報告中將阿根廷大豆產量下調至4000萬噸,低於市場平均預期。由於減產,阿根廷大豆可能供不足需,一份報告顯示,本週作為世界第三大大豆主產國的阿根廷竟然從美國進口12萬噸大豆,這將使得美豆佔據更多的國際大豆市場出口份額。美國供應狀況也略微轉緊。在週三晚公佈的本月農產品月度供需報告中,USDA將2017/2018年度大豆壓榨量小幅上調,從而導致美豆期末庫存小幅下調。USDA預計2017/2018年度美豆期末庫存為5.5億蒲式耳,低於上月預估的5.55億蒲式耳,同時大幅低於市場平均預估的5.74億蒲式耳的水平。除此之外,新作美豆生產方面也存在潛在利多。自4月中旬開始,美豆將進入播種季。由於種植收益下降,今年美豆播種面積有望下降,3月30日美國農業部報告給出的預估數字為8898.2萬英畝,比去年的實際播種面積9014.2萬英畝減少116萬英畝。目前天氣狀況也不太有利於美豆如期開展播種工作。這一點從先期播種的玉米情況可見一斑,由於土地過於潮溼,截至上週,美國玉米播種進度僅為2%,遠低於上年水平。國內菜油基本面逐漸好轉,在春節前,政府通過拍賣和定向銷售,共計拋售了110多萬噸臨儲菜油。目前臨儲菜油已經出庫大半,供應壓力最大的階段已經過去。而且隨著臨儲菜油完全出庫,市場潛在供應消失,有利於菜油市場輕裝上陣,迴歸市場供需決定價格走勢的正途。隨著菜油價格運行至低位,港口油廠菜油成交好轉,庫存下降,供應形勢略有轉緊。據監測,截至4月6日,華南地區(兩廣、福建)油廠菜油庫存為5.94萬噸,周環比下降0.66萬噸,較去年同期的12.1萬噸減少50.9%;華東地區(江蘇、安徽、上海)油廠菜油庫存為21.52萬噸,周環比下降2.25萬噸,較去年同期的29萬噸下降7.48萬噸,降幅為25.8%。與此同時,油廠菜油成交大幅增加,據監測,本週一沿海油廠成交菜油0.47萬噸,週二成交1.22萬噸,為歷史單日成交的偏高值。年初至上週,沿海油廠累計成交菜油21.91萬噸,同比增加215.42%。中美貿易摩擦尚未塵埃落定,市場擔憂情緒仍不能完全消除,加之美豆企穩上行抬升國際豆類、油菜籽整體價格水平,以及國內菜油基本面逐漸好轉,在相對底部運行的菜油下方空間不大,有望成功築底,並再度上行。

原中國油菜籽網總經理於國平提出新時代我國油脂發展趨勢,2018年全球產量縮減疊加需求增長,同時受益油價上漲預期,預計大豆均價走高;“粕強油弱”格局延續,豆粕因飼用消費提升,價格漲幅有望領先大豆,豆油則因庫存積壓,價格漲幅落後大豆;相比下, 棕櫚油增產預期確定,庫存消費比向上,預計均價回落。大豆:產量縮減疊加需求提升,均價看漲全球大豆產量回落,且飼用需求提升、油價上漲預期將拉動消費,全球大豆價格看漲, 預計 2018年大豆價格波動範圍 3300-3800元/噸,均價3550元/噸,同比上3.3%。全球大豆供給壓力減輕美國農業部預計2017/18 年度全球大豆總產量3.48億噸,同比下降 0.8%;總消費量3.44億噸,同比增長4.6%,全球當季產銷差收窄至 170萬噸,大幅低於 2016/17年度1,870萬噸的產銷差水平,期末庫存消費比由 29.3%回落至 28.5%。進一步, 2017/18年度全球三大主產區中,美國保持增產態勢,產量增加200萬噸至1.20億噸,主要源於較好的種植收益使得美國大豆種植面積上升8.2%;但巴西、阿根廷已出現減產態勢,產量分別下降600、100萬噸至1.08、0.57億噸。展望2018年價格,大豆定價權由美國轉向南美兩國,乾旱天氣帶來的產量縮減預期使大豆價格有看漲空間;而2H18價格仍需跟蹤 2018/19 美豆種植面積,從大豆/玉米比價判斷,美豆種植面積仍有上升空間,但預計增幅將收窄。飼用需求提升,且油價看漲,消費繼續提升:受益於養殖需求提升,預計我國全年大豆進口量有望達到 9,500萬噸,同比上升14.1%。展望 2018年,中國仍處於生豬養殖補欄階段,需求繼續提升。另一方面,原油價格漲價預期利好大豆需求。中金大宗組預測 2018、2019年布倫特原油均價漲至 58、63 美元/桶,而從過去十年曆史數據看,大豆價格與原油價格的正相關係數高達 0.82,油價上漲將拉昇大豆價格。傳導機制上, 油價影響約 10%的種植成本,同時拉動大豆制生物柴油需求,美國豆油約 20%用於生物柴油製作,未來仍有提升空間。綜合來看,我們認為 2018 年大豆需求端的彈性增強,中國飼用需求提升及原油價格提升將利好全球大豆價格的上漲。2018 年大豆均價存上漲機會:綜合來看,2018 年大豆產量下降且需求提升,當季產銷差重回緊平衡,期末庫存消費比下降指明大豆價格存在一定漲價機會。

中谷碧路公司總經理梁百強本次論壇上對油脂套利進行了詳解,一季度,油脂品種總體維持低位震盪。春節後,有關阿根廷乾旱天氣的炒作雖然為美豆助攻,美豆漲勢異常凌厲,並提振了國內油粕表現,但整體來看對粕類的提振更為明顯。油脂表現較弱,且分化不明顯。分析人士認為,中長期來看,本年度油脂基本面仍較偏空。分品種來看,豆油方面,一季度美國油廠為增加豆粕出口增加壓榨量,導致豆油庫存累積。國內豆油則在國內壓榨利潤不錯下累庫存,隨著二季度大量大豆到港,加上消費淡季的衝擊,豆油庫存將繼續增加。“即便節後庫存有所下滑,但總體庫存水平仍超過以往年份水平,這令豆油庫存壓力偏大,同時也奠定了國內植物油供應充足的總基調。”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楊莉娜、王亮亮表示。“二季度豆油反而可能成為最弱的油品。”中美貿易摩擦繼續,如果後期果真限制從美國進口大豆,中國進口大豆需求一定會存在缺口,基本供需理論決定南美大豆價格會大幅上漲,中國進口大豆成本或會增加,相應的壓榨產品油粕價格也會增長,豆油相比其他油品將得到更多提振。

棕櫚油方面,一季度棕櫚油主產國馬來西亞出口表現欠佳,2018年繼續處於年度的產量回升週期,而從年內來看,自3月起,也將進入季節性的產量增長週期。“目前,需求端本處於北半球氣候回升的回暖階段,且後續的齋月備貨對棕櫚油有支持,但是印度對棕櫚油連續提高的進口關稅門檻,令棕櫚油對印度的相對吸引力下滑,從而可能對需求形成一定不利影響,棕櫚油處在相對震盪調整之中下方空間可能有限,但總體低迷,成為油脂內相對短板。”菜籽油方面,一季度菜油表現在油脂板塊內偏強,這主要是基於基本面的供需改善:西部地區剛需以及外購需求增加,以及國內臨儲連續兩年去庫存,令菜油一度表現強勢。二季度相對偏緊的供需預期將更明顯,棕櫚弱菜籽油強,短期的漲跌更多會由粕類的表現來決定,但可以關注一些品種間的套利機會。長期來看國外棕櫚油增產還在途中,新作菜籽和大豆的播種面積預期大幅增加,國內二季度進入消費淡季,後期大豆到港增加,儲備菜油陸續流入,國內油脂庫存依然處於高位,中期油脂市場價格尚不具備反轉條件。可長期持有:做多菜油1809,做空棕櫚油1809。核心邏輯:一方面,隨著拋儲壓力消化,遠月菜油供需關係將會逐步改善。供給端,國產菜籽延續減產趨勢,沿海菜籽壓榨產能相對有限;需求端,陝川渝地區對於菜油消費存在剛性,未來增長空間可期。

所以菜油在三大油脂品種中基本面情況較好,應作為多頭配置。另一方面,由於馬來西亞和印尼棕櫚油二三季度仍將保持增庫存趨勢,所以產地價格的疲軟將會拖累國內棕櫚油價格,綜合來看棕櫚油在三大品種中基本面最差,應作為空頭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