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刺穿我們的心!

柳宗元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刺穿我們的心!

此詩作於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是時柳宗元貶官永州已歷五年。元和四年(809年)秋,柳宗元在法華寺西亭發現“怪特”的西山以後,遊蹤曾一度集中在河西冉溪一帶。次年在冉溪邊築室而居,並把冉溪更名為愚溪。根據詩題“冉溪”及詩句“願卜湘西冉溪地”,此詩當作於柳宗元遷居冉溪之畔,改稱愚溪之前。

柳宗元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刺穿我們的心!

冉溪

唐代:柳宗元

少時陳力希公侯,許國不復為身謀。

風波一跌逝萬里,壯心瓦解空縲囚。

縲囚終老無餘事,願卜湘西冉溪地。

卻學壽張樊敬侯,種漆南園待成器。

從小就發奮圖強希望建功立業,以身許國從未想過謀取個人幸福。

在政治風波中跌倒被貶萬里之外,壯志瓦解成了未被捆綁的囚徒。

囚居到老也沒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只願在瀟水冉溪邊上選個居處。

學習那東漢的壽張侯樊重,在南園種上漆樹待它成材後製作器物。

柳宗元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刺穿我們的心!

全詩前四句寫被貶前的事情,柳宗元少年得志,21歲考取進士,26歲又中博學宏詞科高第,授集賢殿正字,後又任藍田縣蔚,監察御史裡行。在“永貞革新”中,他被提升為禮部員外郎,成為改革派中的重要骨幹。王叔文集團執政的時間總共半年,真正大刀闊斧改革朝政也不過兩、三個月,但卻有力打擊了弄權的宦官和跋扈的藩鎮,革除弊政,打擊貪暴,選用賢能,減免賦稅,“百姓相聚歡呼大喜”。這在歷史上是具有進步意義的。王叔文集團被稱為“二王、劉、柳”,這足可見柳宗元在改革派中的地位與影響。他後來在信中自述“於眾黨人中,罪狀最甚”(《寄許京兆孟容書》),也充分表明了他在推動當時的改革鬥爭中所起的積極作用。前兩句寫了年輕時的抱負,渴望貢獻才力創建公侯般的業績,決心報效國家不考慮個人的得失。三、四句是對參與“永貞革新”遭到挫折的概寫,像一隻搏擊長空的蒼鷹,突遭險遇,“炎風溽暑忽然至,羽翼脫落自摧藏”,變成了“籠鷹”,被貶到遙遠的永州,壯心瓦解徒然落得個囚犯的身份。從“超取顯美”的朝中命官到流落南荒的謫吏,打擊是殘酷的,身心都受到摧殘,。然而,即使萬受擯棄,名列囚籍,也“不更乎其內”,“不變其操”,這就他的胸襟和節操。後四句寫今後的打算,“縲囚終老無餘事,願卜湘西冉溪地。”囚徒到老沒有別的事情可做,只希望在瀟水冉溪邊選擇一塊地安居。調子不高,先抑後揚。他喜愛這裡的風光“尤絕”,“清瑩秀澈,鏘鳴金石”,故改“冉溪”為“愚溪”,還在溪邊構建“愚堂”,並寫了一系列以愚溪為題材的詩文。“卻學壽張樊敬侯,種漆南園待成器。”姑且學習壽張侯樊重的榜樣,在南園種上漆樹,待它長大成材後製作器具。柳宗元在這裡引用樊敬侯這一歷史典故,表明自己不甘心無所作為,決心像樊重那樣,不怕打擊嘲笑,經過長期努力,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種漆南園”不過是一個比喻,不僅僅侷限於種樹,而包括培養人才,“復操為文”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