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

(思進說,中美貿易以來,大家明顯的感覺是:美國竟然是個農業國!有個分析指出,中國農業落後美國至少40年,其實,這和我之前反覆提及的轉基因問題是一致的:

思進說,我一直關注轉基因,是因為我從2010年開始從華爾街一線轉入金融市場監管。而大宗商品市場是我重點關注的市場,其中糧食是最大宗食品之一,僅次於石油。同時,美元正從石油美元向糧食美元過度,轉基因又是糧食戰略中最重要的技術,必須關心。

思進說,我是從經濟學角度看轉基因問題的:誰掌握了貨幣鑄造權,誰就掌握了世界;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從之前的黃金美元,到現在的石油美元,再到即將來到的糧食美元。一個國家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

思進說,美國精英很有可能正在謀劃一個糧食美元體系,轉基因是農業產業中關鍵的一環,轉基因的專利技術,包括種子,化肥,農藥等,對擅長玩金融遊戲的美國人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只需要來幾次戰略性溢價併購重組就可以實現目標,這個遊戲要比要控制整個歐佩克組織成員國要容易得多,而且這個體系的維護成本非常低,打一場伊拉克戰爭要花好幾萬億美元。能源雖是每一個國家的必須品,但現在有了新能源之後石油的戰略性地位正逐步下降,用一個糧食美元體系代替石油美元體系是潛在的戰略性選項。

正好正解局的《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用數據談了這個問題,轉發過來和大家分享。)

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

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中國要強大,需要在各個方面一步步踏踏實實地實幹、趕超。

美國轉基因農業生產直接被納入工業化體系之中。拿種子來說,美國轉基因大豆產量高達 2.96 噸/公頃,而中國堅持種植轉基因大豆,單產十幾年裡始終在1.8 噸/公頃附近波動,單產比美國低近40%。其實,阿根廷、巴西大豆大多也是轉基因,中國進口大豆也基本是轉基因大豆。

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

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

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大家起初一個明顯的感覺是:美國竟然是個農業國!

這2輪中美貿易談判美國人的重要訴求之一也是:買我們美國的農產品吧,買我們美國的大豆吧……

吃瓜群眾表示,很可笑。

但其實,這才是最恐怖的。

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

01.

首先需要說的是,中國購買美國大豆完全是理性選擇,而不是像下面這種陰謀論的調調。

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

為什麼這麼說?

大豆原產於中國。在中國已經有5000年栽培歷史,中國東北是主產區之一。不同於西方畜牧業發達,大豆是中國人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現在,大豆最常見的用途也是製作各種豆製品、榨豆油、釀醬油和提取蛋白質。

隨著中國整體生活水平提高,對肉食的需要在不斷增多,這時豆粕,也就是大豆榨油的殘餘物成了養雞、喂牛等畜牧業飼料的重要來源。

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

現在,我們簡單算一筆賬。

中國人吃豆腐、吃油、養豬、餵雞、養鴨、喂牛、餵養等等,都需要大豆。

中國2017年消耗大豆:超過1.1億噸,位居世界1。

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

再看,中國自己的供給。

2017年,中國大豆產量只有1530萬噸。

也就是說,中國大豆的供需缺口將近9000萬噸,對外依存度超過80%!

有文件也提到,大豆的進口量佔中國糧食進口量80%多。

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

那麼,還有種大家很容易想到的一個辦法是:我們中國不進口,自己種還不行嗎?

很不幸,真的不行!

我們知道大豆只能1年1熟,我國大豆平均畝產只有120公斤左右。如果要完全自給自足,中國需要拿出將近9.2億畝良田來種植大豆!

而中國目前可耕地是18.25億畝。也就是說,要拿出超過一半的可耕地來種大豆,中國才能在大豆上自給自足。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還要吃麵、吃米飯!

所以,進口大豆成為無奈,卻必須的選擇。

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

02.

再來說進口。

賣家沒有一個是想做虧本生意的。

目前,全球大豆主要產地集中在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過去20多年裡,這4個國大豆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87%以上。

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

這些年中國也主要從美國、巴西進口大豆。以2017年為例,巴西大豆佔我國進口大豆總量的53%,美國大豆佔比34%。中國在有意地降低對美國大豆的依賴,逐漸轉向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國家。

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

但是,巴西、阿根廷也不是什麼善茬。

中美貿易戰打響後,中國果斷停止了美國大豆進口,轉而向巴西。僅一季度,巴西拿到的中國訂單就同比大增了128%,巴西一下嚐到了甜頭,上調了出口到中國的大豆價格。3月中國的大豆進口單價420美元/噸,但巴西價格為430美元/噸。進入4月,巴西再次把大豆報價抬高到467美元/噸,而美國大豆僅為435美元/噸。

每噸竟然高出32美元!

巴西完全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所以,進口美國大豆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2017年,美國出口大豆的60%運往中國,賺回了120億美元。

而且,中國2017年53%的進口大豆來自巴西,如果都從巴西、阿根廷買,它們要價還不要到天上去。

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

03.

我們以為美國在賣大豆、賣農產品嗎?

錯,更貼切地說,美國是農產品工業化了,是在賣工業產品。

美國大豆種植的歷史非常晚。美國第一次種植大豆還是在1765年,當時東印度公司一名水手從中國帶去大豆種子,直到20世紀20年代,大豆在美國還是一種鮮為人知的飼料作物。

但第二次大戰給美國大豆生產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契機:美國需要更多的油脂,所以鼓勵大豆種植。

而到今天,美國大豆種植與其說是農業,倒不如說是工業化了的農業。

美國轉基因農業生產直接被納入工業化體系之中。

拿種子來說,美國轉基因大豆產量高達 2.96 噸/公頃,而中國堅持種植轉基因大豆,單產十幾年裡始終在1.8 噸/公頃附近波動,

單產比美國低近40%。

其實,阿根廷、巴西大豆大多也是轉基因,中國進口大豆也基本是轉基因大豆。

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

有數據顯示,美國大豆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比中國本土大豆還便宜10%,出油率卻高出1-2個百分點。

其實,這種情況,在農業生產普遍存在。下面是2015年,中國主要農產品生產成本的比較。

中美過招背後:東北沃野千里,幹嘛非要買美國大豆?

這個視頻大家感受下美國的農業生產。

美國300多萬農民僅佔美國全國人口的1%,養活了3億美國人,而且美國還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而中國將近14億人口,至少有3億人完全從事農業生產勞動。

所以,這才是中國基本、最大的國情。

從神農嘗百草開始,中國是一個有著超過5000年耕種史的農業古國、農業大國,但時至今日,農業依然是中國的“軟肋”。

貿易戰在喊打、喊殺的時候,我們還要始終記得自己的家底。

我們在關注“中國芯”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關注中國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