髮髻上的美飾盛宴,釵與簪!


鬧蛾金釵 若說花兒只是裝飾髮髻的,那麼簪釵則是極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自遠古時期,人們就認為頭部是能夠與天地通靈的,巫神貴胄要在頭上戴上高聳的“通天冠”,昂貴的玉飾插戴在頭上以示特殊的高貴。

戴花的明清女子 到了後來,特別是中原地區的人們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觀念,在男女成人禮之後便要蓄髮梳髻,頭髮是不能夠隨便剪去的。自此人們對於束髮也就格外講究,男子時常變換束髮的巾幘與冠飾,女子則在髮型和頭飾上花樣翻新。

南燻殿舊藏《歷代帝后圖》中宮女頭飾 秦漢時,玉簪最為貴重,它的趣名“玉搔頭”記述在《西京雜記》中:那天漢武帝到他所寵愛的舞伎李夫人宮中,忽然頭皮發癢,便隨手拿起李夫人頭上的玉簪搔頭。從此玉搔頭備受宮中嬪妃的寵愛,以至於當時的玉簪身價百倍。


晨起梳妝 而唐代眾簪中最為精美的當為由翠鳥的羽毛製成的翠羽簪了,湖藍色的羽毛與金銀寶石相搭配,色彩豔麗至極。它美麗的色彩和精湛的做工,使之成為世界上獨有的絕美飾物。明清時翠羽簪更加受到女人們的深愛,烏黑的髮髻上點點湖翠金光令人迷幻。而用蝴蝶、蜻蜓、螳螂等造型做成的似動欲飛的蟲草簪,格外玲瓏精緻。

戴頭飾的民國女子 現存最早的釵應是山西侯馬春秋墓的一件骨釵,在一塊完整動物肢骨的三分之一處分叉,並在分叉的上部烙以火印圖案。漢魏時人們普遍用金、銀等金屬兩端捶尖,於中部扭彎成並列的雙股或三股的髮飾稱為釵。所以釵為“金”字旁。用金、玉、翡翠、琥珀、珠寶等製成的釵是貴族婦女的飾物,士庶之家常用銀釵,而家境貧寒的女子所使用的是用荊條或銅、鐵、骨之類製成的“荊釵”。

釵 釵與簪的區別在於枝幹上的分叉。在那些價值低廉的銅釵中,卻有一種不同,即使是后妃貴妾也對它另眼看待,即“鎏金銅釵”。它是在銅釵的表面塗上一層很薄的金液,這樣就成為金面銅芯,而“銅芯”與“同心”正好諧音,於是這種髮釵便成了男女情愛的信物,取“百年好合,同心永結”的吉祥寓意。


簪 使用多種不同的材料在簪首做成各式小蟲,配了枝葉,使飛蟲的觸角、眼睛和植物的枝葉如輕風吹動,精巧俏麗,令人心動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