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第56期:2017年川薑黃市場趨勢分析報告

薑黃為姜科植物薑黃的乾燥根莖,尤以川薑黃最為道地,歷史最悠久。國外薑黃主要咖喱食用和提取薑黃素,國內主要種植於雲南和貴州等地,需求量高達10萬噸以上;而國內藥用川薑黃需求量,常年保持在3000噸左右。

近年來,全球食用薑黃價格受印度、緬甸等地種植面積影響較大,行情波動明顯,從而波及國內薑黃行情。近幾年,國內道地產區川薑黃由於受到國外低價貨衝擊,價格低迷,種植面積萎縮,開始引起市場關注。

以下是2017年四川川薑黃市場趨勢分析報告。

  一、基本概況

川薑黃為國內薑黃的優質品種,主要藥用;其優選出來的側根可做“金絲川鬱金”使用,同樣是鬱金中的極品。

  1、川薑黃產區分佈

《重磅》第56期:2017年川薑黃市場趨勢分析報告

表1:當前川薑黃產區分佈表。

  2、區域產量佔比

《重磅》第56期:2017年川薑黃市場趨勢分析報告

圖1:當前四川川薑黃商品產量佔比圖。

以主產區犍為縣新民鎮為例,古稱麻柳鎮,是川薑黃最大的產區,歷史上“麻柳黃白姜”馳名全國(當年俗稱的黃姜即薑黃;白姜指食用犍姜)。同時,該鎮也是該品交易集散地。

《重磅》第56期:2017年川薑黃市場趨勢分析報告

天地網智庫首席分析師賈海彬老師產地調研川薑黃

新民鎮高峰村是核心種植村,過去,該地常年川薑黃種植面積保持在6000畝,平均畝產鮮貨1200公斤-2000公斤,該區域鮮貨產量近萬噸,折乾貨1500噸左右。

但據調研,由於行情不佳,2016-2017年,整個犍為縣產量不足800噸,產能出現明顯萎縮,還不及高峰期時一個鎮的產量。

《重磅》第56期:2017年川薑黃市場趨勢分析報告

表1:當前四川各產區川薑黃具體情況

從川薑黃考察情況來看,由於連續5年,川薑黃價格不高,相比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沒有優勢,比如柑橘類、菸葉類。尤其是前幾年香砂高價,產量高地塊一畝地毛收益1-2萬,這是川薑黃無法相比的,農戶大面積毀掉薑黃改種香砂。

《重磅》第56期:2017年川薑黃市場趨勢分析報告

川薑黃產地到處種植的香砂

藥商謝老闆反映:香砂價高時超過90多元,摘一公斤鮮果可賣12元-13元,農戶一天可摘150公斤以上,收入相當可觀。加上該品種一旦種上之後,無需太多管理,可以連續採摘數年,遠比種植薑黃合算也簡單得多。因此,從2015年開始,整個川南多地發展香砂積極性高漲,替代了薑黃種植。

小結:目前,川薑黃種植面積萎縮是不爭的事實,2017年雖然價格出現上漲,但農戶種植積極性依然不高,種植面積擴大不明顯。再加上爛根和姜瘟情況,2017年-2018年產量仍未全面恢復。

  二、供求維度分析

《重磅》第56期:2017年川薑黃市場趨勢分析報告

圖2:川薑黃供需對比圖(含庫存量)。

  1、產量變化

從2004年-2017年,國內川薑黃產量變化看,基本在2000噸-3800噸之間波動,產量波動劇烈,平均值為3200噸。但考慮終端藥企需求的減少,川薑黃的年產量平衡點應在2500噸上下。

  2、需求變化

《重磅》第56期:2017年川薑黃市場趨勢分析報告

需求旺季,新民加工戶正在重新加工川薑黃

業內普遍認可,川薑黃(正品)國內年需求量為2800噸-3000噸,出口量3000噸上下。但由於大量劣質但價低的進口薑黃衝擊市場,我國藥企對川薑黃需求量有所減少,但最少也在2000噸左右,我國近兩年對一些食品廠嚴厲要求對食品不可添加人工色素,川薑黃是一種天然色素一些廠家也在逐漸增用川薑黃,目前食品需求量在500噸左右。

  3、庫存變化

川薑黃相比進口薑黃,質量上乘藥效佳;薑黃素遠高於進口薑黃。但前些年的過量生產,導致產地仍有少量庫存,目前整個產區川薑黃社會庫存只剩200噸左右。

  三、農戶種植收益對比

據調研,一畝地川薑黃,即使按高產4000斤鮮貨,前期價格每斤低的時候0.5元每斤,毛收入2000元。

由於不能機械採挖,光是採挖一畝地需要10個人工;田間管理5個人工,按照最低80元每天的工錢,這需要1200元.加上化肥、人工肥200元左右,農戶自己地不算租金,這樣純收益也就600元。如果包地,包地戶基本虧本。

《重磅》第56期:2017年川薑黃市場趨勢分析報告

新民川薑黃枯葉、爛根非常普遍

近兩年薑黃鬧姜瘟一年比一年嚴重,當地老百姓反映得姜瘟的薑黃,會嚴重影響每畝的產量。

《重磅》第56期:2017年川薑黃市場趨勢分析報告

屏山縣新產區種植的川薑黃地面長勢不錯,但根部小

因此,如果鮮貨價格每斤低於1.5元農戶就沒有任何積極性;高於2元當地農戶才會少量擴種;高於2.5元次產區才能發展起來。

同時,比對香砂種植收益,香砂高價期,鮮貨價格14元單斤,正常畝產2000斤鮮貨,畝收益28000元。目前低價期,鮮貨1.6元單斤,畝收益3200元。但由於管理簡單,採收方便,加上進入盛果期,農戶短期不會砍香砂,種植川薑黃。

  四、川薑黃價格分析

  1、歷史價格分析

《重磅》第56期:2017年川薑黃市場趨勢分析報告

圖3:川薑黃亳州市場歷史價格

  第一波高價

2010年以前,市場上的薑黃價格一直在10元以下的低位徘徊。進入2010年,我國國產薑黃的主產區雲南四川等地遭受嚴重乾旱,薑黃長勢受到一定影響,單產有所下降。同時緬甸、印度等進口薑黃的主要出產國,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乾旱災害;加之緬甸國內局勢變化,進口薑黃來貨量銳減。

在多因素的影響下,薑黃價格受在2010年3月出現短時間內爆發式的上漲,其漲勢一直持續到當年年末。在2010年12月前後薑黃(川統)創下41元左右的歷史高位。

隨後,受到產新的壓力,薑黃價格出現短期回調;等產新結束,國內的薑黃達到貨源略偏緊、供求基本平衡的狀態,行情也小幅回升。之後薑黃進入持續一年多的高價位震盪期。到2012年產新後,由於2011年高價刺激農戶大規模擴種,國內薑黃產量大幅增加,薑黃行情隨之一路下行,到2013產新期間,已經基本觸底,只有12元左右。

  第二波低價

2013-2016年,川薑黃價格觸底,農戶種植積極性不高,次產區紛紛退出,開始種植高價香砂。只剩下老產區習慣性種植,產能逐年降低。隨著庫存消耗,2017年產新後價格逐步走高,達到22元左右後小幅回調到19元。

  2、影響川薑黃行情的關鍵因素

國際和國內對薑黃需求是穩步增加的。國外薑黃種植成本低,價格低,搶佔了大部分市場,對於川薑黃需求抑制。國內產量對於全球薑黃產量很難搶佔話語權,但國際薑黃價格會直接影響川薑黃行情。

  五 結論

2016-2017年年度,全川川薑黃產量在1500噸,老庫存在1000噸右。也就是說,全年川薑黃一共2500噸可供消耗,供需基本平衡。目前離新貨上市還有2個多月,舊庫存基本可消耗完畢。

2018年預估產量比2017年有所降低,我們根據產地的老百姓加上多年經營川薑黃的合作社預估新貨產量1400噸-1600噸;而老庫存又已經消耗,理論上存在供需缺口。

但川薑黃的行情能否在目前價位上再次上行,關鍵要看雲南薑黃及進口薑黃對川薑黃的衝擊程度;同時還要看有無資本參與。

更多藥材行業權威資訊,請關注中藥材天地網網站更新!

免費發佈供應信息,求購信息,天地網為你撮合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