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期貨新品種上市必備的條件

新產品篩選是產品設計的第一關。如何能夠快速篩選出適合的、未來具有發展潛力的品種,是對產品設計人員的巨大考驗。產品設計人員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但前提是“懂”。這個“懂”就是懂行,懂得商品期貨產品設計的基本要求、關鍵要素。當然,篩選只是第一步,並不能決定品種最終一定適合做期貨,還需要調研。由於期貨交易所產品設計人員一般對現貨都是門外漢,需要通過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並結合期貨產品的基本要求,不斷琢磨、反覆推敲是否適合做期貨,這一階段完成就基本決定是否要動手設計產品了。當然,是否適合做期貨,有時交割方式會是制約因素。

新產品篩選

新產品是交易所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能否從紛繁複雜的現貨商品中,根據商品期貨標的物特性的要求,篩選出符合交易所發展戰略要求、成交比較活躍以及發展前景良好的新產品,實際上關係到交易所實現快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利益。

一、新產品篩選的原則

國內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到2016年已經上市了46個品種(大商所16個、鄭商所16個、上期所14個)。國際上成熟的品種,除了原油期貨在國內準備上市外,其他適合做期貨的品種越來越少,新產品篩選也越來越難。篩選出的新產品要力爭達到“三個有利於”的總體目標,即“有利於發揮期貨市場服務國民經濟的功能和作用、有利於交易所發展戰略的實施、有利於新產品領域的拓展或現有品種系列的完善”。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決定篩選產品時有什麼樣的思路,也就是要求有什麼樣的篩選原則。

發展戰略是交易所的發展方向和指導,篩選出的新產品必須服從和服務於交易所的戰略目標和定位。期貨產品包括農產品、林產品、礦產品、化工、能源、金屬、指數類、天氣類、排放權等,但並不是每家交易所都全面開花。比如大商所和鄭商所是從農產品起家,逐步進入工業品;而上期所以金屬、貴金屬、能源類為主,農產品涉入較少。各自形成相對獨立又逐步有所交叉的品種板塊。

國內外期貨交易實踐反覆證明,並非每種現貨商品都能成為期貨交易的對象。一個良好的商品期貨標的物應具備一系列基本特性,理解和掌握這些特性是成功進行新產品篩選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注意,以下特性都是常規教科書上對期貨產品的篩選要求,也就是都符合則最佳,但也有例外,大多可以通過創新解決。

1.價格的市場化程度

價格的市場化程度,是指商品的市場價格能夠自由確定且不受控制的程度,表現為商品的價格是通過充分的市場競爭形成的,不能出現政府管制、買方或賣方壟斷的情形,否則無法形成真實、權威的價格。影響價格市場化程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以下幾方面。

(1)政府對價格的管制程度

對於政府實行價格管制,或者雖無價格管制但政策性強的品種,一定要慎重。因為此類品種的市場均衡價格不是由正常的供求因素決定,而是由政府決定的。這樣該行業利用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的必要性就會弱化;同時由於價格的相對固定化,品種套保避險的價值、投機者博取短差的意義也會弱化,因此,品種的上市意義不足。但是,比如鄭商所的粳稻、晚秈稻現貨市場價格沒有完全放開,其上市是為了完善交易所糧食品種體系(小麥裡的普麥、強筋小麥,稻穀裡的早秈稻、晚秈稻和粳稻),為未來糧食指數期貨進行戰略準備。

(2)買賣雙方對價格的壟斷程度

按照從競爭到壟斷的程度不同,可以將市場結構劃分為:完全競爭型、壟斷競爭型、寡頭壟斷型和完全壟斷型四種。從市場競爭結構來看,良好的期貨品種的現貨市場結構是壟斷競爭型的。

壟斷競爭型的市場結構具備以下特點:市場上有眾多的經濟體,由於經濟體眾多,彼此之間很難共謀,單個經濟體也很難形成壟斷力量,從而保證了期貨交易價格的充分競爭性;經濟體的數量雖多但相對有限,可以保證每個經濟體都具有一定的規模,具有作為單獨主體參與期貨市場開展套期保值的需求和能力。

2.價格波動性

商品價格較大的波動性是開展期貨交易的必要條件。只有一種商品的市場價格波動頻繁、波動幅度較大、價格走勢不易確定,才能有效調動和吸引各類投資者的參與,並促使套期保值者有參與期貨市場套保避險的需求,套利者有較多的套利機會、較大的套利空間,投機者有高拋低吸、追漲殺跌的興趣和動力。

衡量價格波動性一般考慮價格波動頻頻率和價格波動幅度兩個方面。價格波動頻率,主要考慮該商品現貨價格的日波動幅度(如果找不到完整的現貨價格序列,也可以近似地以該商品的中遠期電子市場交易價格代替;如果找不到日數據,也可以近似地以週數據來代替)。價格波動幅度,主要考慮在較長的歷史時期中該商品現貨最高價格與最低價格的年波動幅度。應當指出的是:對價格波動幅度的衡量一定要有歷史的觀念。比如,金融危機時,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出現了價格暴漲暴跌的情形,包括那些歷史上波動幅度很小的商品,而之後很多品種又恢復常態,波動幅度很小。當然,國家控制的品種除外,有的品種國家一直是實行保護價的,一旦放開市場就有避險的需求,這時就需要上市期貨品種。

3.市場規模性

期貨標的商品必須具備較大的市場規模,原因如下。①標的商品市場規模較大,意味著現貨供給量和需求量也大,有更多的現貨經營者可能參與期貨交易,進而吸引更多的潛在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機者。②標的商品市場規模較大,交易者參與眾多,則市場的流動性好,期貨交易也容易活躍。③標的商品市場規模大,供給和需求充足,能有效避免價格壟斷和“逼倉”等市場操縱行為,不但降低了期貨交易風險,而且保證了期貨市場功能的正常發揮。

衡量標的商品的規模性,一般按照該商品市場規模計算(商品的市場規模=國內商品年消費量×年平均價格)。一般認為較好的期貨標的商品,其市場規模至少應在200億元以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電子市場的品種不被期貨交易所選取的原因。當然,在可選範圍內,交易所優先選規模大的品種。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規模計算時,一定注意價格的選取。在金融危機前,有的品種價格奇高,危機後又非常低,如果拿危機前的最高價來計算,規模是很大,但不可取。另外,現貨規模要考慮未來發展趨勢,有的品種在金融危機後極度萎縮,連行業龍頭企業都倒閉了!

4.易交割性

商品期貨普遍採用實物交割方式,因而必然涉及交割商品的品質、檢驗、存儲和運輸等一系列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良好解決,既是順利開展商品交割的前提,也是有效抑制“逼倉”等風險事件的保障。一般而言,商品的易交割性反映在以下幾方面。

(1)品質標準化程度高,評價指標客觀性強。

期貨作為一種標準化合約交易,最終實物交割的標的商品品級必須能夠進行標準、客觀的描述,以便買賣雙方都明確知道他們應該能夠買入或必須賣出何種品質的商品。如果一種商品缺乏官方或行業普遍認可的質量標準,或者雖有標準,但品質指標檢驗及評價的主觀性強,那麼這些都會不可避免地帶來實物交割過程中的商務糾紛。

為此,主要考察商品是否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較為規範的指標體系;指標的評價是否簡單清晰、客觀性強(避免有較多依賴質檢人員主觀判斷的評價指標)。在實踐中,也有國標不合適而交易所自定標準的。

(2)耐儲存性

在實物交割過程中,現貨商品持有人完全可能通過持有符合期貨交割標準的商品,屆時到期貨市場交割,完成履約責任。當然這一操作的前提是所持有的現貨商品,特別是那些季節性、非連續生產的商品(如農產品)在較長的持有期內不能發生腐爛變質、損耗滅失。

如果一種商品(如豆粕)能夠通過生產隨時得到,那麼這種商品被用於期貨交割時,就不一定必須存有現貨,可以通過變革交割方式(比如從倉庫交割改為廠庫交割)即可。此外,科學技術的進步,比如冷凍技術(凍橘子汁)、液化技術(液化

化天然氣)等也進一步提高了商品的耐儲存性。

綜上所述,耐儲存性是該商品成為良好期貨標的的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商品的耐儲存性主要考察在正常的保管條件下,商品品質及數量不發生變化時能夠儲存的最長期限,一般以1年以上為佳。

但是不耐儲存問題也可以通過制度創新來解決,像動力煤品種,現貨儲存時間長髮熱量會降低,這就給常規的期貨倉儲方式交割帶來不便,鄭商所通過創新車(船)板交割方式,解決了倉儲問題。

再比如土豆,不耐儲存,變質率比較高,用常規交割方式,倉庫是無法承擔質量責任的,除非入庫時就要求賣方按一定變質率多交土豆;或者,在計價點交割,交割時買賣雙方一對一車板交貨,現場檢驗,來回避不耐儲存問題。

(3)易運輸性

商品進行實物交割的貨源可能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因此標的商品是否易於運輸,直接關係到在有限的交割期內能否滿足交割需要。

對於那些需要長途運輸,又受公路、鐵路等條件限制存在運輸瓶頸的商品;那

些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出現安全事故的危險品;那些低值易耗、運輸成本高昂導致其經濟運輸半徑很小的商品;等等,都要認真分析其運輸特性對於未來的順暢交割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

易運輸性主要考察該商品的現貨主流運輸方式,如果主要依靠公路運輸,則一般情況下,可視為較易於運輸;如果主要依靠鐵路運輸,則必須考慮到我國鐵路的運輸瓶頸制約;如果依靠水路運輸,則必須考慮惡劣天氣、風浪、翻越船閘等不確定性因素。

但是,期貨的易運輸性也是可以通過創新解決的。比如,動力煤期貨,如果把

基準地選在產地,則易運輸性就成為重要障礙;而把基準地選在港口,則是把運輸問題交給賣方自己解決,就不影響期貨的交割了。

5.品種的行業特性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期貨商品所屬的行業特性,對於該品種的交易活躍與否,活躍時間能否長久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品種的行業特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幾方面。

(1)行業的重要性

期貨標的商品所屬的行業應當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只有這樣,上市相應的期貨品種才具有發揮市場功能、服務國民經濟的意義。這也是期貨市場之所以被政府允許存在的前提和基礎。

(2)行業的發展前景

如果期貨標的商品的行業屬於成熟行業或朝陽行業,則意味著已有或者將有更多的資金彙集於此行業中,推出期貨交易,則在參與期貨市場的資金上有一定的保證。反之,夕陽行業中的資金不斷流出,參與期貨市場的資金難以保證。對於能夠加工合成的二次工業品而言,還應當考慮行業的產能是否已經或即將過剩。顯然,過剩的產能對於商品的價格有一種天然的壓制作用,能較大程度地抑制期貨價格的波動,進而影響到交易的活躍性。

(3)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及產業鏈長度

一般而言,期貨標的商品在產業鏈中應處於前端或上游位置,並且應當是後端系列品種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該商品價格的波動才具有基礎性和直接傳導性,才能引發產業鏈上的套保避險需求。當然,期貨標的商品所在的產業鏈也是越長越好,同樣有利於激發各產業鏈環節上的避險需求。

(4)行業是否有充裕的資金

如果期貨標的商品所在行業企業實力雄厚,則意味著市場參與者能夠帶來較大的資金量,抗風險、抗虧損的能力也較強。這些都有利於該期貨品種交易的活躍。

6.投資者的熟悉程度

商品期貨交易是專業性很強的投資活動,幾乎每種商品都是一個全新的行業,“隔行如隔山”,商品具體的供給、需求及各類影響因素除了業內人士有能力關注瞭解外,行業外人士絕大多數都是一知半解。況且,即便願意深入研究,投資相關品種,對其商品期貨市場的運行模式及特點,沒有一兩年的交易實踐,也很難把握。“做熟不做生”,交易者對於那些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的商品,自然而然地會產生一種畏懼感,擔心貿然參與會因相關知識及信息的匱乏,導致虧錢概率增加。

當然,如果某一商品期貨能夠提供超出其他優勢品種的更多、更好的投資機會,相信投資者也會願意深入學習,參與其交易,但是品種活躍的前提可能是需要後續大量深入、細緻,甚至是艱苦的市場培育。比如PTA,2006年說這三個字母很少人知道,說精對苯二甲酸,更是茫然,說化纖的原料大家容易理解些。上市

初期,也有人出主意,讓交易所改改名字,但實在不知道改什麼名字。實踐證明這是一個好品種,是國內期貨市場功能發揮數一數二的期貨品種,也是非常活躍的期貨品種。而人們對於大商所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也是一無所知,它其實是塑料的原料,後來乾脆叫塑料了。其實這是不正確或者說是不對的,但人們知道它就是塑料的原料。

7.國內外期貨交易的實踐

考察所研究的期貨標的商品是否具有國內外期貨交易(或變相期貨交易)實踐,是從經驗主義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顯然,如果所研究標的商品有上述實踐,

而且這些實踐經過歷史檢驗是成功的,則意味著該品種推出後成功的可能性較大。同時,該品種的合約設計及制度規則都可供借鑑,還能節約大量的學習及組織成本。考察所研究標的商品的國內外期貨交易實踐,重點是期貨交易實踐的有無;如果有,其活躍程度又如何。具體實踐有以下幾種。

(1)國外期貨交易實踐

在分析國外期貨交易實踐時,首先考慮該品種是否有國外期貨交易;若有,交易是否活躍(表現為國外有多少家交易所上市該品種,該品種的交易量、持倉量、在上市交易所的所有品種中活躍程度如

何)。

如果國外該品種活躍,則意味著所研究的品種至少在實踐上有活躍的基礎,同時還容易形成國內外期貨市場價格聯動的良性機制,有利於該品種的活躍。我國期貨市場上銅及豆類交易的持續活躍,事實上與國外市場銅、豆類品種的活躍及帶動有很大的關係。

(2)國內期貨交易實踐

分析國內期貨交易實踐時,一方面是考察該品種在歷史上是否有交易推出;若有,推出後活躍程度如何。中國期貨市場發展初期推出過很多商品期貨品種,雖然

當時有市場操縱、人為造勢等不規範的地方,但是客觀地說也提供了一次品種活躍性檢驗的歷史機遇。另一方面是考察現貨市場當前是否有該品種的“變相”期貨交易,如果有,其活躍程度如何,畢竟“變相”期貨交易存在的基礎也是市場需求,況且也為交易所“變相”培育和開發了市場。

以上說的是一個參考,並不是說別人沒有的,就不能做期貨。PTA、玻璃、硅鐵、硅錳、螺紋鋼、熱卷等國外沒有的期貨品種,我國就有上市。

8.品種的替代性

對於所研究的商品而言,在目前業已上市交易的期貨品種中,最好不要有交易活躍且市場流動性好的替代性品種存在,否則該品種上市交易後的活躍難度可能較大。

品種替代性的準確實證,最好通過擬上市品種的現貨價格與已上市品種的期貨價格之間交叉套期保值的基差風險來衡量。基差風險較小,說明未上市品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已上市品種的期貨市場來替代;基差風險較大,說明未上市品種不能用已上市品種的期貨市場來替代。

在明晰了所研究品種上述基本情況後,還應密切結合交易所實際情況,針對

該品種在交易所上市的優劣性進行分析,分析時重點考慮該品種與交易所目前品種的關聯性、上市的區位優勢等。當然,隨著電子化時代的發展,區位沒有優勢也不是新產品篩選的障礙。

二、篩選品種的來源

在確定所要篩選的品種時,要注意視野開闊,集思廣益。擬篩選品種既可以是交易所領導或員工提出或建議的,也可以是交易所以外的人士提出或建議的;既可以是國外期貨市場業已上市交易的品種,也可以是國內電子市場交易的品種,甚至可以是其他交易所正在研究的品種。

圖2-1 篩選品種的來源示意圖

注:左邊表示構思來源,右邊表示構思內容,上下表示構思要求

隨著期貨市場影響的越來越大和對功能發揮的越來越認可,不少企業甚至銀行主動向交易所推薦品種,希望交易所能夠研究上市。往往有些不符合上述篩選原則的,交易所就沒有開展研究。所以,符合以上篩選原則的品種,交易所才會投入更多進行資料收集和分析。

三、相關資料收集及分析

對產品設計人員來說,到底要研究什麼品種,是可以“道聽途說”的,但聽來後,要進行資料收集,並按照產品設計的原則進行篩選。

圍繞新產品篩選的目標及原則,新產品研究人員多方收集整理該品種及相關品種的資料,具體形式包括利用互聯網搜索、購買現貨市場及相關行業研究報告、訂閱相關信息及網站、參加行業會議、加入行業協會、電話諮詢、找專家諮詢等。有時,會有多個品種同時在篩選,這時就需要對比分析。

在完成相關資料的收集後,對該品種及相關品種按以下表格進行對比分析,為初步篩選並確定品種做好準備工作。

應當指出的是:並非所有的相關品種都要被列入進行比較,只有那些基本情況類似,難分伯仲的品種才有比較的必要;對於那些有明顯“硬傷”,一兩條理由就足以否定的品種,無須勞神費力。

表2-1 ××品種及相關品種對比分析

在完成上述表格的填寫後,在部門內部對上述品種的可行性進行初步篩選分析,並確定擬研究的品種。應當指出的是:此時的篩選品種,並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要對最重要的因素進行評估即可;一旦若干關鍵指標不能通過,則無須進一步研究。

初步確定擬研究品種後,需要進一步收集資料,撰寫該品種的現貨基本情況報告,以增進對品種的進一步瞭解。此時篩選的品種,在後期調研中可能還會被否定。

四、現貨市場初步調研

適時前往擬研究品種的生產、消費、倉儲、質檢、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考察調研,以增加對現貨市場的感性認識,其重點是瞭解交割可行性、品種是否存在開展期貨交易的制約因素;在此基礎上,適時前往政府部委、行業協會,徵求其對擬研究品種的意見和建議,重點了解該品種上市有無政策障礙,以及部委、協會對品種上市的態度。相關調研完成後,撰寫重點突出的調研報告。此階段如果交易所交割部門、市場部門或事業部等相關部門能夠聯合調研,並就擬研究品種提出自己部門的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則可減少品種篩選及確定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在調研過程中,找對專家很重要。有的人只懂“大象”的局部,並不能為調研者帶來“大象”的全貌,可能會誤導調研者,使調研者對品種失去信心。鄭商所在2011年調研玻璃時,初期是一頭霧水,對於現貨價格影響力,不同人有不同說法,包括倉儲運輸破損等也是說法不一。直到見到一位網站信息諮詢專家,才瞭解到“大象”的全貌,才算把這個品種的可行性確定下來。

五、內部論證

綜合上述研究及調研成果,撰寫擬研究品種的可行性報告,報告內容重點是擬研究品種基本情況、上市該品種的必要性、可行性等。

將擬研究品種的相關資料發送交易所相關部門,在相關部門認真閱讀學習的基礎上,交易所領導召集相關部門對該品種的可行性進行內部論證。

如果交易所及相關部門否定擬研究品種,則該品種的篩選工作終止,研究部門

啟動另一輪新產品篩選工作;如果交易所及相關部門領導同意研究該品種,則進入下一階段新產品全面調研和設計工作。

根據研究部門工作安排,部門內部討論並制訂該品種的研究及開發計劃,報領導審批立項。

將新產品篩選立項過程中的相關資料整理存檔,以備後續品種研究參考。至此,新產品篩選工作結束。

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農產品大豆產業鏈、菜籽將會有哪些機遇和風險?白糖上市一週年以來,市場運行平穩,如何讓期權、期貨和現貨緊密的結合起來?如何運用期權進行風險管理?

解讀期貨新品種上市必備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