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被曝將成首家CDR企業 IPO市值或達750億美元

小米被曝将成首家CDR企业 IPO市值或达750亿美元

小米或成首家CDR企業

有消息稱,小米將於今年7月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CDR,成為中國首家CDR企業。為了配合CDR發行進度,小米同時將IPO定價時間推遲到了7月9日,屆時,CDR和香港IPO同時定價。7月16日,小米將在上交所發行CDR,並於7月17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IPO。

CDR即中國存託憑證,即在境外(包括中國香港)上市的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存託在內地銀行,而這些存託憑證可以在A股再次上市交易,從而實現股票的異地買賣。這種形式的上市,目的是實現海外上市股票在國內交易。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若干意見的通知,確定了CDR試點企業標準。《若干意見》指出,試點主要針對具有核心競爭力、市場認可度高,屬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達到相當規模的創新企業。

在選取標準上,證監會提出:“一是已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二是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創新企業(包括紅籌企業和境內註冊企業),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且估值不低於200億元。”

有接近小米的中介投資機構表示,小米上市的估值在750億美元左右,遠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的“最低門檻”。從投資銀行反饋的最近進展來看,香港IPO確定將稀釋10%的股權,進行募資。據推測,CDR的融資稀釋比例將大大低於香港IPO。

選擇CDR還是A+H?

除了通過CDR方式實現境外上市股票在國內交易外,一些大型企業也會通過“A+H”的形式在內地和香港兩地實現同時上市。

“為什麼選擇CDR而不是A +H,因為小米較難在A股上市,所以就選擇繞道CDR。”吳昱愷談道,“選擇A+H的方式同時上市,最關鍵的位置不在H股,而是A股。而很多大公司沒有辦法在滿足在A股上市的條件。”

“能夠在A股上市,且有足夠的時間去排A股IP O隊伍的公司,肯定會首選在A股上市。因為在A股上市的估值普遍會更高,這對未來更高的估值有一定幫助。但在港股或者美股等市場,它的估值則更多由市場決定,而且會有一些類似於外匯、政策帶來的波動,不同國家的設立機制也有一些影響。”

事實上,哪家企業選擇哪種方式,裡頭還是大有學問的。一般而言,像銀行股等大型金融股,藍籌會選擇A +H股的方案,而一些註冊地就不在國內,海外上市的公司,追求更多融資的科技股,生物醫藥股則多采用CDR方式迴歸到國內市場。

在吳昱愷看來,CDR對投資者來說是一件比較有挑戰性的事情。“因為在海外上市的企業沒有像A股一樣有PE(市盈率)限制,全由市場定價,上市後破發的公司比例並不少;已經在海外上市的巨頭估值也不低。”

CDR試點標準

-已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

-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創新企業(包括紅籌企業和境內註冊企業),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且估值不低於2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