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創業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不是技術或產品而是時機

很多最好的技術型創業公司,它們的創意其實存在很多年,只不過現在時機終於到了。

克里斯.狄克生(Chris Dixon),安霍創投創業投資人

什麼是新創企業得以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最主要的因素並不是我們先前談論的任何東西。它並不是創造力、團隊、顧客、產品或技術,而是時機。在正確的時間,擁有正確的事物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詢問任何一位好萊塢的製片人,他們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很完美:演員群星閃爍,還有很好的品牌和天才的導演,但是電影最終卻失敗了。或是他們只不過馬馬虎虎地拍攝一部電影,但是如果這部電影能引起大眾的共鳴,這就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大國民》(Citizen Kane)和《飛機上有蛇》(Snakes on a Plane)這兩部電影就是典型的例子。幾乎在所有的商業經營中,情況也同樣如此,你只要詢問任何餐廳的老闆、股票經紀人、電子製造商、銀行家或不動產開發商,就會明白如果時機不對,你根本就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機會要掌握,時機很重要

你又要如何為一件成功產品確定恰當的時機呢?你需要觀察浪潮。在我們的社會里,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一個浪潮接著一個浪潮而來。無論是豆豆娃(Beanie Babies)玩具熱潮、房產泡沫化、美國告示牌(Billboard)音樂排行榜前四十名、一項新技術的採用,還是我們身上穿著的流行服飾,都是如此。甚至在古板守舊的企業和銀行圈裡,浪潮或趨勢也決定人們如何思考、行動及做生意。當下在我們面前有一波宏大的創新浪潮,而這也正是我撰寫本書的原因。從奇異(General Electric, GE)的執行長到一家位於杭州由家族經營的紡織廠老闆,每個人都在思考著要如何重塑並現代化自己的企業,唯有如此,才不會對一些新創企業感到望塵莫及。

我告訴來到Founders Space 的每個人,如果你打算創業,就需要觀察所有的浪潮與趨勢。在當今的社會里,存在著許多截然不同的浪潮與趨勢。一個最新的浪潮是健身。這一波浪潮讓很多新創企業獲益不菲。Crossfit 是一家健身房特許經營的管理公司,這家公司順著這一波浪潮推出強化健身方案; Fitbit 的產品是一種可穿戴設備,能夠記錄所有的健身數據,該公司在這個趨勢與浪潮的推動下已經首度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了;泥漿煉獄(Tough Mudder)則介入鐵血健身狂潮,在這個挑戰賽中,無論男女都可以參與瘋狂競爭;而Lululemon 則順著瑜伽流行的浪潮,推出世界知名的服飾品牌。

新時代創業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不是技術或產品而是時機

能否抓住一波浪潮,關鍵在於速度

你需要在恰當的時間跟上浪潮的速度,否則就會失去這一波浪潮所帶來的機會。你可以向任何玩衝浪板的人學習。這也正是大多數成功的新創企業創辦人不願意開發自己技術的原因。能開發出專利技術當然是好事,但是這樣做實在太花時間了。在這段時間裡,新創企業很有可能會失去迎面而來的浪潮帶來的機遇。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聰明的創業者,如果能讓他們做出選擇的話,就會更願意使用現成的、能購買到的技術,以及使用開放原始碼。這樣就能讓他們以更快的速度前進,並且在正確的時間抓住一波浪潮所帶來的機遇。

你絕對不能低估浪潮所帶來的能量,浪潮或趨勢可以把一家弱小的新創企業轉變為能夠改變世界的大企業。一家新創企業可能會有很棒的創意,但無論這個創意是多麼富有潛力,時間過早或太晚都意味著最終的失敗。就算這家新創企業有著最佳的管理團隊,得到一大堆創投資金的資金,並且在各個層面都擁有良好的關係,但是如果這個世界對該公司提供的產品還沒有做好準備,那麼這家公司絕對無法走得長遠。

讓我們來看一下Webvan,這是一家在網絡全盛時期建立的在線雜貨商。它從一些著名的投資公司那裡取得近八億美元的投資,包括Benchmark Capital、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軟件銀行(Softbank)、高盛(Goldman Sachs)及雅虎(Yahoo)。該公司在首度公開發行股票時又取得了三億七千五百萬美元。它的創意是非常有前途的,只是時間上卻太早了。在一九九九年,還沒有人準備好要在網絡上購買日常生活用品。這一波浪潮還遠遠沒有到來,也因此該公司宛如大象般的想法註定無法離地起飛。

新時代創業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不是技術或產品而是時機

浪潮的證據:銷售量、用戶觸及率、媒體報導、社會資本的介入

當硅谷的創業投資人堅持要看到新創企業的使用者數成長和營業收入成長時,實際上是在說他們希望看到浪潮或趨勢存在的證據。這些證據可以是銷售量、用戶觸及率、媒體報導、社會資本的介入,或者最好是上述這些都包含在內。關於浪潮或趨勢的證據越多,創業投資人就會越興奮,因為經驗告訴他們,如果你能抓住一波浪潮,你的公司就能一路向前走向首度公開發行或是被收購,就算你擁有的東西並不是那麼令人驚豔亦然。

看一看Zynga這家遊戲發行商,它就抓住社群遊戲的浪潮。這波浪潮推動著它完成公司首度公開發行,但是在上市首日,股價就發生崩盤。這對於所有緊隨在身的遊戲公司來說實在是太糟糕了,但是對於那些早就出售手上的股份,並且獲得豐厚報酬的創業投資公司而言卻不是一件壞事。Nest則是另外一個例子,它從一開始就抓住物聯網這一波浪潮,因此公司的名字被視為家用智慧設備的未來。這一波浪潮是如此宏大,以至於Google用三十二億美元收購。在被收購後,Nest的銷售成績並不盡如人意,但是這對創業投資公司而言已經無所謂了。作為一個創業投資項目,Nest就是一次全壘打,而這很大的程度上要歸功於對時機的完美掌控。

這也就是你會看到,大多數位於加州門洛公園(Menlo Park)沙丘路(Sand Hill Road)上的創業投資人在同一時間於相同項目上進行投資的原因。這種現象的出現並不意味著那些投資人沒有自己的想法,好像只是在盲目地追隨著浪潮。事實上,他們看到了那些趨勢和浪潮,都希望能在正確的時間點趕上那些浪潮。

新時代創業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不是技術或產品而是時機

在一波對企業軟件進行投資的浪潮後方,緊接而來的是一波對社群網絡的投資,接著又是一波對遊戲的投資,就這樣一波接著一波。有些浪潮崩潰得太早,以至投資人也被淹沒在水底。只要看一看比特幣和潔淨能源技術的現狀就會明白這一切,比特幣是沒有人想要使用的虛擬貨幣,而潔淨能源技術卻因為石油價格下跌而遭到淘汰。其他的浪潮則帶著它們的新創企業一路走向應許之地,其中就包括那些社群網絡,風行一時的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LinkedIn 和Snapcha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