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心與舒心,差距在走心

文/大江
鬧心與舒心,差距在走心

村裡的紅白理事廳門前停著一輛車,說是為了方便村民特別是上了年歲的村民們去鄉里辦事,政府派車隔一天來一次,白拉村民們。

有出門在外的一個五十多歲的村民說:“這可真是趕上好時代了,活到天堂上了。”

有村民們詢問發車的時間,回來的時間,還有另一個自然村的人怎麼乘車等具體情況。

一會功夫,有人說他和消息靈通人士打問過,這是為了響應“2020年前所有行政村通班車”的提法,配合鄉里今年讓我村整村脫貧的計劃,鄉村客運公司派出這輛車,隔一天跑一趟,免費把村裡人拉到鄉政府所在地。

又有人補充說,拉下去不送回來,可以於第三天再來時拉回來。

這時有人說:“那怎麼成?你把老人們拉出去不往回送,讓他們晚上住哪裡?這純粹是為了糟蹋那幾個扶貧款!”

有人順著說,你以為真的是為了讓你享受天堂?

也有人說:這也不錯了,能拉你出去,總比出都出不去強。

這個確實是。
鬧心與舒心,差距在走心

我們村距離鄉政府所在地20華里,距離跑班車的鄉通公路8華里。儘管現在是村村通水泥路,但全是坡路,出行很不方便。全村兩個自然村,登記人口合計五百多點,平時在村裡生活的也就一百來人。據說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齡五十歲上下。

村裡沒有小賣鋪,也沒有醫療站,所有用的都得從外面往回買。年齡小些的,出來進去以摩托車為主要交通工具,老人們只能靠步行了。日用品可以走上十來里路到個體小賣鋪買,可要使用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必須到鄉衛生院才行。

有關部門安排這樣一輛車,讓村民分享黨的政策紅利,實在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可依照現在的安排,把村民們拉到鄉里不管了,要想坐車回去是後天的事,這讓人想起來怎麼都覺著不對味。

你說,他們可以自己回去呀,畢竟少了一程路。要不是黨的好政策,像以往一樣,還不是來回都得走?

這個也確實是事實。可我們想想看,村民們去鄉里時是下坡,而且是空手;回的時候是上坡,而且難免會買點東西吧?既然要給農民做點好事,能不能讓他們舒舒心心,把滿臉的皺紋摺子笑成一朵燦爛的花,而不是欲說還休,淺淺的笑裡藏著幾分苦澀?

這樣的事情還真不少。前幾年政府給村民發取暖的煤,結果到手的不是煤面就是石頭;全縣職工一人扣八十元錢用於購買紅棗,補助受災的棗農,結果錢扣了,棗發了(大都是爛的),棗農手裡的棗還是二毛錢一斤都沒人要,棗販子卻不用出縣就大賺了一筆……

這些事情真的難辦嗎?恐怕未必。只是要心裡裝著百姓,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對他們的事上心,用心,走心,真真正正是為了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而不是追風作秀,旨在造勢,就一定能讓他們不再鬧心,而是能舒展眉心,溢上笑容,覺得舒心。

回到前面的那件事上,有村民提議說,不用隔一天來一次,五天來上一次,但完了把人再送回來。可那司機說他作不了主,得公司批准。

希望各個環節,都能本著把好事辦好的原則,讓中央發給農民的這個大紅包落到地上,攥到農民的手裡,讓山區民眾舒心,開心,而不是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