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音樂,我們愛經典:我去兩千年「朴樹第一張專輯專題」

第一次看到朴樹是在中央電視臺的綜藝大觀的節目上。他站在臺上,很安靜地站著,唱那首後來被大家熟知的《白樺林》。和其它很多人一樣,我也是從聽《白樺林》開始接觸到朴樹的音樂的。

我們愛音樂,我們愛經典:我去兩千年「朴樹第一張專輯專題」

唱《白樺林》的時候,朴樹有很長很長的頭髮,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沉靜的。那個時候他作為一名年輕的剛出道的歌手,還沒有什麼知名度,我第一次聽他唱《白樺林》,覺得他唱得蠻好聽的,只可惜不怎麼出名。沒想到第二次看到他的時候就是在央視的春節晚會上了。他還是唱《白樺林》,還是那麼安靜地站著,似乎與春節夜晚的熱鬧無關。然而,想必這次在春節晚會的演唱,讓更多的人注意到了他吧。

朴樹的第一張專輯《我去兩千年》好像並不怎麼火,比起他的第二張專輯來,受歡迎程度似乎小許多。他的第二張專輯《生如夏花》在第一張專輯後歷時四年才寫就,在音樂風格和表現方式,音樂中所表露出來的心情與思想等,都與第一張專輯有不小的改變。然而,這第一張專輯,卻可以說是朴樹音樂生命中的一個里程碑。

那個時候朴樹還很年輕,甚至可以說很純真,所以寫出來的歌就有一種掙扎的透徹在裡面,有一種反抗,有一種絕望,有一種無奈,有一種驕傲在裡面。那個時候他既感到狂喜的快樂,又體味到透徹的絕望。

他想做個英雄,“我是要做個英雄,要吃好大的片天空”,可是“隔壁老張對我講,年輕時我和你一樣狂,天不怕地不怕大碗喝酒,大塊地吃肉,現在老了就變得膽小與謹微,忘了夢想只乞求能夠平安地活著”,於是“現在懂了,這都無所謂,我吃飽就行了”,“有時我很快樂,有時我很難過,直到將來變成老張,活得像條狗。這種現實只能接受,能幹幹著,不能幹看著,這一生會很快地過完”。

上大學的時候朴樹唸的是外國語學校。我想他的學習能力,應該說是自學能力應該很好,因為他的英語和法語都很好。他寫過英文歌詞,還寫過法語歌曲。然而朴樹心中的樂趣,心中的志願卻並不在學校裡那些程序化的學習上,他的內心渴望另一種生活,另一個在他心中悄然升起的世界,隨著他抱著吉它自彈自唱的時候會展現得格外清晰,他熱愛那個在音樂中展現在他眼前的世界。可是那個世界註定是少有人能體會和懂得的。所以,他難免憂傷。

我們愛音樂,我們愛經典:我去兩千年「朴樹第一張專輯專題」

年輕的朴樹在學校呆不住了,那裡只會讓他覺得束縛,於是他在大二就退學了。我們不會太清楚地瞭解到朴樹那個時候真正退學的目的和心中想法到底是什麼,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朴樹的世界裡,他認為退學比在學校裡待著一天天地衰老好多了。就像他在《媽媽,我……》裡面唱的一樣:不知道為什麼不走,說不清留戀些什麼,在這每天我除了衰老以外無事可做,昨晚我喝了許多酒,聽見我的生命燒著了,就這麼哧哧地燒著了,就像要燒光了,在這我能做些什麼,我問我自己,到底能做些什麼……

走的路與大眾不同,必然會生起許多煩惱與絕望。朴樹也是這樣。退學後的他一定想在音樂中搞出些名堂,他就呆在家裡抱著吉它彈著唱著,開始寫自己的歌曲。幸虧上天很鍾愛他,讓他作為一個音樂天才,拯救了他自己,也拯救了我們這些鍾愛朴樹歌曲喜愛聽他唱歌的人們。

還有一點幸運的是,他生在北京,生在那個有著很好音樂環境有著許多唱片公司的北京城裡,而且,他的才華被高曉松發現。於是,他終於開始正式走上了音樂這條道路。由於他的音樂才華,他將註定在這條路上走得寬廣。

第一首被大眾接受的歌曲《白樺林》廣受好評之後,朴樹推出了他的第一張專輯《我去兩千年》。這張專輯裡所有的歌曲都是他自己作詞作曲的。而且可以稱道的是,每一首都會是經典的搖滾歌曲,不管多少年過去,在中國搖滾這個圈子裡,他的這張專輯將永遠會是被推崇的經典之一。

我們愛音樂,我們愛經典:我去兩千年「朴樹第一張專輯專題」

寫這些歌曲的時候朴樹大概二十四歲的樣子,很年輕,因為他在《別,千萬別》中唱道:別做夢,你已二十四歲了,生活已經嚴厲得像傳達室李老伯,快別迷戀遠方,看看你家的米缸,生活不再風花月,而是碗裡醬醋鹽。去面對那些生存的硝煙,你可知人情冷暖,你可知世事艱險,天真是一種罪,在你成人的世界,生活不再風花月,而是你辛辛苦苦從別人手裡賺來的錢……

這樣的歌詞我想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甚至反感,這樣的歌詞也能算作是歌詞嗎?就像我剛開始聽的時候也有疑問,沒想到,這樣質樸和直白的話語竟然可以被朴樹放到歌曲中融合得那麼完好,只有天衣無縫可以形容吧。

而提起《那些花兒》,想必會引起更多人的共鳴。這是一首如詩如畫般的歌曲。每次聽這首歌曲,我總會感慨,朴樹是如何做到的,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可以寫出這樣一首含蓄而坦徹的歌曲來。

這首歌的歌詞,就像是一首詩,而聽他演唱的時候,又像在看一幅歲月隨風流動的畫面,那裡面有歌聲中要講述的一切人物與情節。

在歌曲的結尾,有一個女孩歡笑的聲音,那笑聲總讓我覺得人生就如同一場傷感卻又會自覺得坦然的故事,而朴樹則知曉這個故事的精義。然而雖知其精義,卻依然難辨真假。

“那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如今這裡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好在曾經擁有你們的春秋和冬夏。她們都老了吧,她們在哪裡呀,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過去的都過去了,你想怎麼著呢?“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今天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也許這本是生命的常態。也許每個人的心就像是座孤島,守待著一些東西,守著自己的一個世界。就像朴樹心中的那一個世界,每當他隨著晚風看向遠山,就會聽見深深的召喚:是夜嗎,是遠方,是那片憂愁嗎,我的燈火,在那往事翻動的夜,在那片慾望叢生的城市裡,我知道,她來了,像風一樣,那些舊時光,那些愛情,那些漸漸老去的朋友,在遠方,指引我,我想念他們,可我必須忍耐這艱難煩瑣,這不快樂的生活啊,我真的想回來,在我死的那刻,他們在召喚我,我為他們活,艱難而感動,幸福並且疼痛……

我們愛音樂,我們愛經典:我去兩千年「朴樹第一張專輯專題」

生命就是個旅途,我們會路過許多的地方,我們會路過幸福,也會路過痛苦,當我們路過生命中的不快之時,當我們對生命產生疑問之時,就讓我們暫停在希望的田野上,暫時等待,放聲歌唱吧:

快些仰起你那蒼白的臉吧,快些鬆開你那緊皺的眉吧,你的生命它不長,不能用它來悲傷,那些壞天氣,終於都會過去,人們都是這樣的匆忙長大,那些疑問從來沒有人回答,就讓它們都去吧,隨著風遠遠去吧,讓該來的來,我們就在這裡等待,我們就在這裡唱,唱……

在這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朴樹的歌聲顯得那麼的清徹和坦然。他知道生命中有不少的不痛快,有不少的疑問,然而生命總是要繼續的,總是要用來創造精彩的,所以他寫了這樣一首歌,告訴我們“都會好的總會有的”,告訴我們“關於未來,就請你坦然不要離開”。

同樣,在《New-Boy》這首歌曲中他也寫出了年輕的精彩,這是這張專輯中的唯一一首曲調歡快的歌。作為朴樹,在歌聲中表現了太多的憂鬱,以至他的這張專輯被定位為麥田公司的紅白藍三張專輯之一的白色孤獨。

是的,朴樹會感到太多的孤獨,他試圖在歌聲中來詮釋那種孤獨感,然而他也明白,生活中有許多愉快的瞬間,有太多的精彩在每一天,在每一個人身上發生著。

所以,他的生活裡並不是只有那些難以被人所理解的陰鬱,而更多的則是陽光。他知道他自己,和聽他歌曲的人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要開開心心熱熱情情地生活著,他不能讓歌迷們誤解了他,以為他過得很不開心,以為他在歌聲中講述著生活的不快樂,就頹廢地度日,這不是他所想的,實際上他對生活很熱愛,實際上他正是因為太過熱愛才要唱出那些壓抑和陰鬱。所以,這首《NewBoy》大概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寫成。

這是一首清新而充滿陽光感覺的歌曲,他唱道:OH,明天一早,我猜陽光會好,我要把自己打掃,把破舊的全部賣掉,OH這樣多好,快來吧奔騰電腦,就讓它們代替我來思考。穿新衣吧,剪新發型呀,輕鬆一下,Windows98,打扮漂亮,十八歲是天堂,我們的生活甜得像糖……

而作為專輯名稱的歌曲《我去兩千年》則充滿了喻義。我想,這首歌曲中應該夾雜了朴樹的兩種思想在裡面,其一是失望,其二則是驕傲。失望比較容易看得出來,而驕傲則待到四年後他出第二張專輯時凸現出來,這時他的音樂已廣受歡迎,《生如夏花》可以說是大獲全勝。這張專輯讓朴樹拿到了好幾個獎項,其實,這很正常,在《我去兩千年》的時候他就有了這樣的實力,只不過機會尚未成熟罷了。

在這首交雜著朴樹失望和驕傲兩種狀態的歌曲《我去兩千年》中朴樹唱道:沒有人仰望藍天,繁星密佈的夜,我和我那些秘密,又能唱給誰聽,你聽不清嗎,你看不見嗎,你的大腦呢,大家醉了,就我醒著,我真傻,說不出什麼感覺,當我準備去告別,我心中荒草家園,真理出沒的夜,新的人間化裝舞會,早已經開演,好了,再見,我要走了,我去兩千年……

朴樹說沒有人再仰望藍天,自己的秘密沒有人認真在聽,於是他有些生氣的問,你的大腦呢?

朴樹說,大家都醉了,就我醒著,我真傻,因為他很無可奈何。失望之餘,朴樹說不如告別。可是卻說不出那是什麼樣的感覺,在這個“暈了的年代”,朴樹雖是失望,然而他的驕傲感卻同時體現出來。

於是他唱:新的遊戲,新的面具,新的規矩,學習,藍天白雲,星光蟲鳴,還有真理,多餘,別當真,別多問,別亂猜,我沒有答案,荒唐是吧,悲傷是嗎,沒有辦法,就祝咱們都小康吧……

我們愛音樂,我們愛經典:我去兩千年「朴樹第一張專輯專題」

這樣的歌詞聽起來都難免有些自傷的成分在裡面,就像朴樹在歌詞中寫的一樣“荒唐是吧,悲傷是嗎”,其實他自己也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該堅持自己心中的那些信念和依然沉浸在那個無數次出現在他心中的世界,還是該和絕大多數人一樣“一起來乾杯”,“就祝咱們都小康吧”。

所以他說“我沒有答案”——他終歸還是不太能夠決擇是否學習新的遊戲,新的面具,新的規矩,他終歸還是對藍天白雲,星光蟲鳴,還有真理,是否多餘感到耿耿於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