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線附近的成績,志願填報要“衝一衝”和“穩一穩”,你會嗎?

我們知道,志願填報被稱為是第二高考,可見其重要性和難度,而高考成績剛剛過線的考試,填報的難度更大,至於比二本分數線低了幾分,則幾乎就沒有填報的必要了,因為沒有錄取希望。

二本線附近的成績,志願填報要“衝一衝”和“穩一穩”,你會嗎?

高考考場的緊張感還沒消失,但是這樣的分數的填報,比高考還要難!

高考在即,志願填報得提上議事日程。在這個階段,家長為孩子的填報志願需要做好兩件事:一是整體上了解學習關於填報的基本知識,以免到時成為小白,陷入被動;二是基本確定範圍,進行較為準群的填報準備。

這兩件事要做好,會耗費不少時間,但好在是填報前,還不至於緊張。而要結合孩子在二本線附近的成績準備,的確心情是複雜的,只能期望孩子有好的發揮,畢竟發揮對他的志願填報至關重要。

就以超出分數線十分以內為例,志願填報策略最能體現“穩一穩”和“衝一衝”。如果是堅持邀上個大學,對專業的要求不高,那麼就以“穩”為主,選擇那些歷年錄取分數線壓線的學校的一般專業,這會使得錄取的幾率大增。如果對這個成績不滿意,還有想要復讀一年考取更好院校的打算,那就要“衝一衝”了,選擇錄取分數線略高於線差(實考成績與院校歷年錄取分數線之間的差)的院校,憑藉一定的運氣成分,有可能錄取,當然也有可能滑檔。

二本線附近的成績,志願填報要“衝一衝”和“穩一穩”,你會嗎?

剛剛超過二本線的成績,位置很被動,完全是處於被選擇的無奈中,所以關於填報志願的關鍵就變成了“上與不上”的選擇。執意要上大學,那就以穩妥的報法,結合歷年分數線,以及家長、孩子的其他要求,如地域、大體的專業方向,先確定十幾所目標院校,而後進行篩選。

這個過程中,理科的填報難度要小於文科。如果是文科,而且堅持要上大學,那就更要穩妥,選擇省內的一般二本院校的一般熱門的專業,錄取成功離要高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