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飛蝨進入發生盛期,危害嚴重,這樣防治最徹底

灰飛蝨廣泛分佈全國各地。可以危害水稻、小麥、玉米、高粱、甘蔗等多種禾本科植物,並且還傳播水稻黑條矮縮病、條紋葉枯病、小麥叢矮病和玉米矮縮病等多種病毒病,造成病毒病流行,傳毒危害造成的損失遠大於直接刺吸造成的危害。

一、危害症狀

灰飛蝨成、若蟲均以口器刺吸玉米汁液為害,一般群集於水稻、玉米叢中上部葉片,蟲口大時,危害嚴重時,玉米株汁液大量喪失而枯黃,同時因大量蜜露灑落附近葉片或穗子上而孳生黴菌。灰飛蝨是傳播水稻條紋葉枯病等多種玉米病毒病的媒介,所造成的危害常大於直接吸食危害。

灰飛蝨進入發生盛期,危害嚴重,這樣防治最徹底

灰飛蝨危害玉米

灰飛蝨進入發生盛期,危害嚴重,這樣防治最徹底

灰飛蝨危害水稻

灰飛蝨進入發生盛期,危害嚴重,這樣防治最徹底

灰飛蝨危害稻穗

灰飛蝨進入發生盛期,危害嚴重,這樣防治最徹底

灰飛蝨危害引起的玉米粗縮病

灰飛蝨進入發生盛期,危害嚴重,這樣防治最徹底

灰飛蝨危害引起的水稻條紋葉枯病

二、形態特徵

成蟲:長翅型體長(連翅)雄蟲3.5毫米,雌蟲4.0毫米;短翅型體雄蟲2.3毫米,雌蟲2.5毫米。頭頂與前胸背板黃色雌蟲則中部淡黃色,兩側暗褐色。前翅近於透明,具翅斑。胸、腹部腹面雄蟲為黑褐色,雌蟲色黃褐色,足皆淡褐色。

灰飛蝨進入發生盛期,危害嚴重,這樣防治最徹底

成蟲形態

卵:呈長橢圓形,稍彎曲,長1.0毫米,前端較細於後端,初產乳白色,後期淡黃色。

若蟲:共5齡。

灰飛蝨進入發生盛期,危害嚴重,這樣防治最徹底

灰飛蝨若蟲形態

三、生活習性

灰飛蝨一年通常發生5~6代,主要以3~4齡若蟲在小麥、雜草上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中旬為一代成蟲盛發期,此時灰飛蝨由麥田及雜草上大量遷移到玉米、水稻上危害並傳毒,形成玉米及早栽水稻第一個傳毒高峰,6月下旬田間玉米和水稻出現第一個病毒病發病高峰;6月中下旬二代灰飛蝨孵化若蟲在水稻本田刺吸傳毒,形成第二個傳毒高峰,並在7月中下旬出現第二個發病顯症高峰;三代灰飛蝨在南方氣候適宜時,會形成第三、第四個傳毒危害高峰。 9月下旬天氣涼爽時再繁殖一代(第五代)越冬,秋季隨著水稻收穫,就近轉移至田邊雜草或麥苗上危害並越冬。危害嚴重時,可導致小麥叢矮病發生。

防治方法

1、種衣劑拌種:在玉米、水稻、大蒜等播種前,可用35%噻蟲嗪懸浮種衣劑按照藥種比1:100拌種,或60%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按照藥種比1:300拌種,可有效防治灰飛蝨的為害,有效期可大90天左右。

2、土壤處理:在大蒜、玉米等旱地作物播種或移栽時,可用5%噻蟲嗪顆粒劑撒施或穴施,每畝2-4公斤。也可有效防治灰飛蝨的為害,有效期長達60-80天。

3、對發生初期的早播玉米、套播玉米、夏直播玉米、大蒜和稻田及秧田都要防治。防治藥劑可畝用80%吡蚜酮烯啶蟲胺水分散粒劑8-10克噴霧防治,或22%氟啶蟲胺腈懸浮劑10克噴霧防治,同時注意田邊、溝邊噴藥防治。有效期可達15天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