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牛”的廣平縣牛莊小蘑菇

近日,政府市長王立彤對《漸行漸“牛”的牛莊小蘑菇——對廣平縣牛莊村發展菌菇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調研》作出批示:值得表揚!脫貧關鍵是產業,要找準產業,綜合施策,久久為功,必有成效。現將領導批示和調研文稿一併刊發,請各鄉鎮、有關部門認真學習,抓好落實。

漸行漸“牛”的廣平縣牛莊小蘑菇

牛莊村位於廣平縣東張孟鄉,309國道北側,全村402戶1653口人,貧困人口占比48%以上,是省級扶貧重點村。2016年以來,牛莊村在廣平縣脫貧攻堅一盤棋的統領下,堅定不移走產業扶貧之路。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破除思想阻礙、破除產業瓶頸,精準定位發展雙孢菇、草菇食用菌產業。目前,牛莊村擁有菌菇大棚33個,年產量達到100萬斤,產值450萬元,成為邯鄲最大的雙孢菇生產基地、集散中心。菌菇產業發展帶動牛莊村實現整村脫貧,貧困人口由210戶800多人降至5戶11人,貧困發生率下降為0.65%,探索出一條依靠產業帶動群眾脫貧增收、振興鄉村經濟的可行道路。

一、“三級聯動”打開脫貧思想閥門

“扶貧先扶志”。尤其是像牛莊村這種沒有產業基礎、沒有自然稟賦、沒有人脈資源、沒有人文歷史背景、沒有交通區位優勢、沒有致富能人帶動的貧困村,必須先從“扶志”入手,引導貧困戶轉變思想觀念,激發內生動力。廣平縣委、縣政府堅持黨建領航精準扶貧的思路,縣、鄉、村三級聯動,通過思想引導、政策宣傳、教育培訓等方式,幫助群眾破除“等靠要”思想,將全村群眾的心神統一到發展產業、奮鬥脫貧的路子上來。

一是縣級推動。縣級包村領導幹部、結對幫扶機關幹部,經常深入到貧困戶家中,面對面向貧困群眾講扶貧黨課、扶貧政策,宣傳各類扶貧補貼項目、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金融知識,讓貧困群眾明白,只要聽黨話、跟黨走,肯吃苦、努力幹,就一定能脫貧。駐村工作隊日夜堅守扶貧一線,走街串巷,登貧困戶的門,入貧困戶的心,心貼心謀劃發展出路,消解群眾顧慮。

二是鄉鎮發動。鄉鎮幹部充分發揮熟悉基層情況的優勢,用群眾聽得懂、易接受、記得住的語言講解扶貧政策,用老百姓的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靈活宣傳脫貧典型,讓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提高典型的影響力和示範效應,讓貧困群眾學有榜樣、趕有方向。

三是村級主動。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逐一走訪村內貧困戶,摸清致貧原因,建立一戶一檔精準扶貧檔案,因人因戶制定幫扶措施;組織村民代表到山東、河南等地參觀學習,考察設施果蔬、食用菌種植等項目,讓村民開闊眼界,轉變觀念,打開了牛莊村思想脫貧的總閥門,點燃了貧困群眾求富求變的致富激情;組織召開村“兩委”會、村民代表大會,經多方調研論證,在徵求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最終確立了發展菌菇產業的路子。

二、“四助幫扶”凝聚脫貧強大合力

牛莊村確定發展菌菇產業的路子之後,廣平縣整合多方資源力量,凝聚起產業脫貧的強大合力,幫助牛莊村菌菇產業順利起步並不斷壯大發展。

一是助推進。成立由縣人大副主任李耀輝掛帥的雙孢菇產業推進指揮部,下設技術指導、電商推廣、微志3個工作小組,駐基地幫扶解決技術、資金、市場銷售等生產經營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是助銷售。縣商務局依託中國網庫、河北電子商務平臺等電商平臺,對外發布菌菇產品相關信息,吸引北京、山東、湖南、河南等外省市收購商前來洽談菌菇業務,同時輻射帶動館陶、曲周等邯鄲其他縣菌菇種植戶前來收購,讓牛莊村民足不出戶就把“小蘑菇”賣到全國各地。

三是助服務。東張孟鄉在牛莊村菌菇基地土地流轉、道路硬化、政策爭跑、市場對接、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專門安排一名副鄉長駐村盯辦菌菇產業發展事宜,全面、及時搞好服務。

四是助資金。縣扶貧辦爭取上級扶貧項目資金25萬元,硬化了兩條菌菇基地外運通道和4000多平方米的晾曬場地;落實財政扶貧補貼資金36萬餘元,對每個食用菌棚按每畝5000元的標準進行了補貼。省人行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為村內協調來80萬元低息貸款,每個菌菇大棚建設需投資13萬元,可使用低息貸款8萬元,自籌只需5萬元,極大地緩解了群眾建大棚的資金壓力,讓更多有意願缺資金的貧困群眾加入到菌菇種植產業中來。

三、“黨建引領”破解產業發展難題

產業扶貧的關鍵點在於能否把貧困戶納入到產業鏈條之中。廣平縣注重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支部帶黨員、以黨員帶貧困群眾,探索出了一條以支部引領為核心,以致富能人為引擎,以合作社為紐帶,帶動所有貧困戶參與其中的產業扶貧路子,將“扶人”與“扶產業”有機結合起來。

一是黨支部+致富能人+貧困戶。菌菇產業發展之初,很多群眾想幹又怕擔風險,存觀望心理,同時由於菌菇大棚的投資成本較高,需13萬元左右,也有很多群眾因缺乏資金而裹足不前。牛莊村村主任牛孟霞充分了解群眾心裡顧慮之後,在挨家挨戶講政策、講利弊、算收入,動員參與的同時,自己首先和兩個村幹部帶頭種菌菇,建起了4個標準棚。群眾看到村幹部真刀真槍地幹,心裡有了底,紛紛參與進來,一期建設了菌菇大棚10個,當年就實現經濟收入135萬元。2017年,牛莊村有15戶群眾自主建設菌菇大棚23個,帶動王莊、張洞等周邊村發展菌菇大棚20個,初步形成了以牛莊村為中心的邯鄲地區最大的菌菇種植基地、交易中心和集散中心,年產雙孢菇160多萬斤,實現銷售收入720萬元,形成“激活一戶、影響一批、帶動一片”的菌菇種植氛圍。

二是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吉豐、秀玲兩個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引導貧困戶以土地、勞動、財政扶貧資金等多種形式入股,參與合作社的生產經營,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統一管理、統一購銷、統一技術指導等菌菇種植全程服務。大棚建設所需的鋼材、棉被以及種植過程所需的農藥、菌種、肥土等物料由合作社統一集中購買;合作社聘請安徽、福建等地技術人員長期駐基地幫扶,在建棚、購料、選種、殺菌、覆土、用藥、調溫、通風、採摘等環節,給予全力指導幫助。通過合作社帶動的形式,將一家一戶的農民組織起來,抱團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了勞動和資本的合作雙贏。

三是黨支部+大棚+貧困戶。每個大棚對口4—5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黨支部成員建設的大棚帶頭示範,讓貧困戶參與菌菇大棚種植,享受“三金”收入。土地租金。群眾以每畝每年1300元的價格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收取租金。務工薪金。貧困戶以產業工人的身份進入基地務工,日常用工每人每天40元,採摘期用工按採摘量計算,每人每天約80元,5個月菌菇產出期貧困群眾可獲得打工收入6000元左右。股金分紅。駐村工作隊為每戶貧困戶籌措2000元扶貧資金入股,可連續三年獲得每年不低於5%的比例分紅,共計1.2萬元,三年後,收益所有權歸村集體,用於公益事業建設。

四、“三個變化”彰顯脫貧現實成效

一是“無”中生“有”,貧困村有了致富好產業。菌菇大棚每棚年產雙孢菇3萬斤、草菇1萬斤,年純收入可達15萬元左右,當年即可收回13萬元的成本實現盈利。每個菌菇大棚可有效帶動4—5個貧困戶年均增收6000元。2016年一期建設的10個大棚就帶動了40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2017年,牛莊村33個菌菇大棚,實現了全村貧困戶對口幫扶全覆蓋。蒸蒸日上的菌菇產業為牛莊村實現穩定脫貧注入了持久動力。2016年,該村累計脫貧101戶332人,貧困發生率由22.04%下降至1.81%,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

二是“有”中生“新”,貧困村“蝶變”美麗鄉村。小蘑菇不僅讓牛莊人的腰包鼓起來,還帶來了村容村貌的大變樣。廣平縣依託牛莊村菌菇產業發展,將牛莊村打造為以菌菇為主題的特色美麗鄉村。硬化村內主街道6條、小巷60條,整治、綠化廢棄宅基50處、坑塘2處,因地制宜建設了菌菇廣場、菌菇遊園、菌菇小屋、菌菇主題一條街等景觀節點,曾經“窮髒亂差”的牛莊村蛻變成一個乾淨整潔、清新靚麗、產業鮮明、宜居宜遊宜業的菌菇村。

三是由“亂”到“治”,村風民風明顯轉變。牛莊村以前是一個遠近聞名的“亂”村,農閒時節村民多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打麻將,無所事事、不思進取,村裡上訪戶、告狀戶多,幹群關係緊張。發展菌菇產業以後,村民致富有門路、幹事有奔頭,一心一意搞產業、謀致富,村風民風明顯轉變,鄰里糾紛少了、幹群關係穩了,整個村莊變得和諧了。具體表現為“三少三多”:即說閒話扯糾紛的人少了,談發家謀致富的人多了;喝酒打麻將的人少了,到基地務工種菌菇的人多了;“靠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人少了,積極主動讀書看報、學管理、學技術的人多了。

漸行漸“牛”的廣平縣牛莊小蘑菇

漸行漸“牛”的廣平縣牛莊小蘑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