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思考力強的人,都隱藏了這個容易被忽略的技能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面對同一條新聞,有些人沒有什麼看法,但有些人卻能侃侃而談,甚至說出獨到的見解?

當然,這與個人的見識和知識儲備有關。但是,很多獨到的見解,是因為用了有效的信息處理方法。

面對今天的信息氾濫,如何有效處理信息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分享兩位麥肯錫諮詢專家的方法:

那些思考力強的人,都隱藏了這個容易被忽略的技能

第一,儘量收集原始的一手資料

因為信息是決策的基礎,收集原始的一手資料,是為了保證信息的可靠,也是為了做決策的可靠。

原始的一手資料,是指親臨現場或者是進行一線體驗,採集記錄數據信息。

比如,為了瞭解咖啡店的營業情況,麥肯錫的員工會前往現場,穿上咖啡店員工的工作服,喬裝店員賣咖啡,與顧客攀談,同時不動聲色的觀察顧客行為舉止、店面情況。顧客根本不知道被調查採訪,所有的行為都是真實、自然的,得出的結果也與真實情況最接近。

那些思考力強的人,都隱藏了這個容易被忽略的技能

除了現場調查,政府機構、公益團體等發佈的白皮書和數據也是一手資料。只是,在使用之前還是要打一個問號:

這些數據是怎麼收集來的?

收集的樣本是多大?

這個指標是用什麼公式計算得出的?

這個計算公式正確合理嗎?

這個指標是怎麼定義的?

定義是否合理?

在沒有弄清楚這些問題之前,就算是一手數據,也要謹慎對待。

那些思考力強的人,都隱藏了這個容易被忽略的技能

另外,書籍、報紙、雜誌或網絡等媒體信息,都是屬於二手信息。

當然,我們不可能有這個條件來效仿,並且,很多信息我們不需要現場採集。但是,可以將這個做法借鑑到接收信息上面。

那些思考力強的人,都隱藏了這個容易被忽略的技能

第二,確定信息篩選的條件

面對海量信息,識別哪些有用、哪些沒用,哪些需要重點參考,哪些只需看一下就可以,這一步很重要。

如果你沒有一個篩選信息的原則,就會在一堆資料面前感到焦慮,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下手。

試想一下,如果你接到一個任務,要交一份有關網絡理財平臺的報告。你的第一個行動肯定是搜索與網絡理財平臺相關的資料。

可能你看了幾百篇的文章、報告,收集了一堆網絡理財平臺發展的數據,還有弄來了一堆關於互聯網理財平臺的書籍。然後,下一步你該如何下手呢?

你要建立一個信息篩選的標準,對這些資料進行排序處理。

這個標準要根據你的研究角度來設定,可以是按照資料的來源進行劃分,來自大平臺的資料優先參考;也可以是按照業務種類,基金類的優先處理。

那些思考力強的人,都隱藏了這個容易被忽略的技能

第三,挖掘獨特的思考切入點

挖掘獨特切入點的關鍵,是讓自己改變視角看問題。

面對一個信息,你如果第一反應是從正面看,那麼你就要強迫自己,是否可以從後面看?從左邊或右邊看呢?

比如,在調查關於米果(日本流行的傳統小吃)消費的市場中,麥肯錫員工發現,米果的品牌開始氾濫了,如果要幫一個米果品牌提高競爭力,可以有哪些方法呢?

那些思考力強的人,都隱藏了這個容易被忽略的技能

米果

一般,我們分析食品的競爭力,都是從口味、品質、包裝等方面來考慮,但是既然品牌氾濫,在這幾個方面已經沒有什麼挖掘空間,很難做到差異化。

那麼,可以打破思維定式,從側面考慮。麥肯錫員工在調查收集階段發現,購買米果的顧客分佈在各個年齡層,不同年齡層或者不同場合中,對米果的需求量也不同。而且,米果一旦開封,如果沒有辦法一次吃完,就會造成浪費。

於是,他們就從米果的“一次食用量”來考慮,找到了突破口。他們建議廠家改進包裝規格,滿足不同年齡的食用量,並且根據在辦公室、約會、聚會等不同場合,針對需求量設計不同的包裝,這就打造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第四,及時清理過期的信息

現在只要是手機上的閱讀APP,都有收藏的功能。很多人習慣看到好的文章和信息就點一下收藏,然後就沒然後了。

但是信息資料的利用應該是流動的,動態的。不讓無用的資料干擾工作,就要做好清理的工作。

那些思考力強的人,都隱藏了這個容易被忽略的技能

每隔一段時間,對那些已經利用過,你也十分熟悉的資料,就可以刪除或者扔掉了。

有些資料一直沒有看過的,儘量當場看後進行處理,如果確定以後都不會看的話,可以果斷刪掉。

有些資料短期內沒用上,但是長期會有用的,就專門建一個文件夾,單獨保留,以便要使用的時候方便查找。

另外,那些你認為有用的、保留下來的資料,也應該定期回顧,將當中沒有參考價值的部分刪掉,只剩下精華內容。

這個過程,也是思維整理的過程,可以讓你頭腦保持清醒的狀態。


參考書籍:

大島祥譽,《麥肯錫——個人競爭力提升50%的7堂課》

中村誠一,《麥肯錫教我的工作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