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你情緒失控,看起來就像一隻渴望擁抱的刺蝟

每当你情绪失控,看起来就像一只渴望拥抱的刺猬

Mar.

6

我們經常會在街頭碰上吵架失控的小情侶,有時候女孩子會含著淚歇斯底里地控訴自己的委屈,有時候則是純粹的沒事找事“作一作”;有些男孩子會生氣怒吼,有些男孩子則低默不語,而這樣的表現通常會讓吵架惡化。

這些容易情緒失控的男男女女,在我看來就像是一隻渴望擁抱的刺蝟。他們明明想要表達需求,讓彼此更加相愛,卻往往渾身是刺,扎得雙方痛不欲生。

有多少人明明相愛,卻因為把握不好情緒而分道揚鑣?而那些天長地久的“靈魂伴侶”,有沒有可以學習的小秘密?

一首來自薩提亞的小詩可見一斑:

愛你,而不抓住你,

感激你,而不評斷你,

參與你,而不侵犯你,

離開你,而不感到歉疚,

評論你,而不責備你,

幫助你,而不侮辱你。

如果,

我也能從你那裡得到相同的愛,

我們就會真誠地相會,

而且豐潤了彼此。

出自薩提亞,Goals for Me

1:一個聰明的女孩

那天我在咖啡館,聽到了鄰座一對情侶的對話。

男生說:“如果你像她一樣溫柔就好了。”(我聽到後第一反應就是,哇,這麼和女朋友說話簡直是在找揍嘛)

結果女孩一邊很高興地吃著提拉米蘇,一邊回答:“哈!原來你也喜歡被溫柔細心地對待啊?其實這也很正常啦,說實話我也喜歡啊!我的個性就是比較直接隨性的那種,就像塊毫無裝飾的小蛋糕,可能真的不夠體貼啦!不過,因為是你,以後如果可能的話,我也許可以偶爾為你放上一顆草莓啦!”(身為女生的我真想過去給她比個心)

每当你情绪失控,看起来就像一只渴望拥抱的刺猬

在這個女孩的反應裡,既聽見了男友的期待和渴望(“這也很正常”),又表達了對自己性格特質的欣賞和接納,以及自在且誠實地表達了自己的限制與底線(“我的個性就是這樣”“如果可能的話,偶爾為你改變一下”),同時也讓男朋友知道因為他們的這段關係,讓她願意在未來多做一些嘗試(“因為是你”)。她表達了自己,也理解對方,最後還依據了兩個人的關係或身處的情境,把問題拿捏平衡了,最重要的是,她沒有動搖自己的“自我價值”。

不過,一個沒有足夠安全感的女孩,可說不出來那番話呢。那麼,如何像咖啡館女孩一樣,在親密關係中保有足夠的自尊心和安全感呢?

所謂的“沒有安全感”,通常是指我們感受到“自我價值”被動搖或貶低了(被對方說出缺點時),我們開始感受自己“不被愛、沒有價值、不自由”……我們可能會討好對方來重獲認可,倒也不是最壞,起碼討好的時候“很溫柔”;也可能會“超理智”地拒絕接受別人的評判,但一不小心就會推遠和對方的距離;或者我們會直接發飆,“你去找溫柔的去啊,找我幹什麼!”也還蠻可愛的反應,至少也算是堅持了自己的本性;再要麼就是沒底氣發飆,當下把話題岔開,而獨自一人的時候,開始覺得對方不愛自己了、是不是喜歡別人了,陷入胡思亂想……不過,這四種反應,就心理學上完整的幸福層次來說,頂多只是得以生存而已。可是我們都值得擁有升級版的快樂和成功,也就是更高的幸福感,不是嗎?

(本段摘自《你淡定的樣子真好看:來自薩提亞的生命啟發》)

2:學會感受感受的感受

“不跟他人說出心底真正的感受,不是體貼,而是最大的冷漠。”

還記得在韓國經典的電影《看了又看》中,當銀珠不小心在煮湯時睡著了而險些釀成火災,只是不停地道歉時,婆婆對銀珠說的是:“你怎麼總是跟我客客氣氣的,什麼也不說,像對外人一樣,總說對不起,我就總是摸不透你的心思,你不跟我掏心窩,我怎麼跟你說心裡話,交流感情啊!

每当你情绪失控,看起来就像一只渴望拥抱的刺猬

我們的情緒,經常因為害怕被拒絕而深藏心底,我們的感受,也總是在很多狀況下難以啟齒。因為你覺得:表達出來,對方也不見得能理解我、幫助我,反而招致誤會、意外。

但是長此以往言不由衷,自己的期待和需求總是得不到滿足,總不被照顧,我們的感受變得麻木、遲鈍,慢慢地你會變得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了。

在華人社會中,通常期待一個女孩是溫柔婉約的,於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常常告訴女孩要“有修養、不許隨便發脾氣”。因此,許多長大後的女孩當面對自己“生氣”的情緒時,往往會伴隨著因為覺得不應該而“羞愧”的感受。而對於男孩來說,人們往往期待他是勇敢活潑的,於是他們不被允許“傷心”。同樣地,當他們長大以後,“傷心”也會使他們感到“羞愧”。在這樣的狀況下,“羞愧”就是我們“感受的感受”了。

反過來說,我們往往可以接受女孩“傷心”,也往往可以接受男孩“生氣”,於是我們可以觀察到:很多女人,會用次要情緒“傷心”來表達自己的主要情緒“生氣”,很多男人,內在受傷了,卻要用次要情緒“生氣”來表達自己的主要情緒“悲傷”。

“惱羞成怒”安在這,再合適不過了。當我們開始能夠察覺和辨別:這是我的表層情緒,還是深層真正的情緒時,我們才能夠真正地搞懂自己或者他人“究竟怎麼了”,也才能夠做出貼切的照顧與回應。

(以上兩段摘自《你淡定的樣子真好看:來自薩提亞的生命啟發》)

3:真正的幸福感是精神上的

郭敬明的成功,是因為他是一個高度敏感的人,不然,他的文字不會那麼細膩入微,號召了一代年輕人的熱血與夢想。但當他用自己的敏感細膩在文學世界裡披荊斬棘的時候,在現實世界裡,他卻一再因為敏感而受挫。

每一個人社會化的過程,就是讓自己的本性和社會規則發生碰撞,接受社會的改造。然而,郭敬明將碰撞當中的受挫,全部歸結於“我還不夠成功”,他沒有向內索求,反而在征服世人對自己成功與否的評價上野心勃勃。——“我都這樣成功(有錢)了,你們為什麼還是不認可我?”

每当你情绪失控,看起来就像一只渴望拥抱的刺猬

也許,他想說的是“為什麼不愛我,我想要愛”,但他說出的是“我一定要成功到讓你佩服”“我才不稀罕你的愛,我這麼好,哼,我擁有這麼多東西!……”他卑微地訴說著自己的驕傲,然後,變成一隻渴望擁抱,卻無法得到擁抱的刺蝟。

其實,煩躁、不安、擔心、恐懼、傷心,所有的情緒和狀況都不是大問題,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陪伴這樣的自己,如何安頓這些小情緒。找到屬於自己的有效方法,是我們最值得為自己做的事情之一。

(本段摘自《你淡定的樣子真好看:來自薩提亞的生命啟發》)

心理學家卡倫·霍妮曾說:“一個人想要真正成長,必須在洞悉自己並坦然接受的同時,又有所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