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四大法門——象數義理

《易經》的四大法門——象數義理​《易經》的四大法門象數義理古人將易象、易數、易義、易理稱為“易之四德”。

簡單地說,“象”是卦及其所象徵的事物的形象,“數”反映卦象中的數理關係,“義”表達了倫理道義的思想,“理”是對萬物的規律所做的探討。六十四卦最初沒有文字說明。《易經》的四大法門——象數義理孔子注《易傳》,從象數角度解釋卦爻辭,賦予其哲理。在孔子之後,易學發展出“象數”、“義理”兩大學派。根據研究思路的不同,《易經》研究者分為四大派:象、數、義、理;而象與數、義與理又可分別歸為一類。有人認為,象數派接近自然科學,義理派接近社會科學。象數講的是事實的“必然”性,義理則著重講為何會“必然”。

《易經》的四大法門——象數義理

​象數是《易經》的基礎,《易傳》的義理由象數變化而出。 象、數、義、理、佔象:體現《易經》符號能象徵的事物及時間方位關係,含有現象、意象、法象等含義,是宇宙統一理論模式,除卦象、爻象外,太極圖、八卦圖、六十四卦圖等都為象。

數:是《易經》占筮求卦的基礎,是《易經》的數理表達,是對“象”的定量研究,除筮數、爻象外,還有陰陽數、大衍數、天地數、卦數、河圖數、洛書數等。 《易經》的四大法門——象數義理義:體現《易經》的原意。有學者認為,卦辭、爻辭為第一意義系統,《彖》、《象》、《文言》為第二意義系統,《說卦》、《序卦》、《雜卦》、《繫辭》為第三意義系統。

理:體現《易經》的哲學思想,包括天道觀、人道觀、天人觀、辯證法等。佔:象、數、義、理在社會生活、人生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其分支眾多。 《易經》的四大法門——象數義理

​象數學派《易經》中的“象”有三種含義:一是八卦及六十四卦的形狀,二是八卦所象徵的事物的形象,三是卦辭和爻辭中提到的具體事物的形象。“數”也有三種含義:一是表示卦中各爻屬性的數,二是表示爻位順序的數,三是占卜過程中的一種計算方法。

兩漢時期,《易經》被尊為儒家五經之首,成為顯學。以孟喜、京房為代表的兩漢易學家認為,《易經》中最重要的是象,一切卦辭和爻辭都是以象為基礎的,所以他們從象數角度解釋《易經》。《易經》的四大法門——象數義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衰落,北宋時期的華山道士陳摶重新振興了象數學派。陳摶創制了包括太極圖在內的各種圖式,用以解說《易經》卦象爻辭。他的繼承者邵雍則以創制的“皇極經世”圖取代漢朝的“天人感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