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狂籃》:我一個人或許能贏,但我更想和你們一起贏

年少時的青春,我們總會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無關個人、無關結果,不怕輸、不怕困難,越挫越勇,即使跌倒了也能扶著同伴的手站起來,繼續往前。

《熱血狂籃》:我一個人或許能贏,但我更想和你們一起贏

最近在愛奇藝熱播的青春競技偶像劇《熱血狂籃》中,就講述了一群風華正茂、桀驁不馴的籃球少年,是如何在球場揮灑青春,克服狹隘的個人英雄主義,融入集體而實現籃球夢想的。

可以說,《熱血狂籃》在演繹了校園時期的少年們關於感情和夢想的青春故事之餘,更是通過劇中主人公們在個人英雄主義和集體榮譽觀念之間的選擇,投射出了當下年輕人在個人和集體之間的取捨,還原了青春本真模樣,同時也給年輕觀眾上了一堂實踐性教學課。

《熱血狂籃》:我一個人或許能贏,但我更想和你們一起贏

總有人要贏,為什麼不能是我們一起?

《熱血狂籃》中性格孤傲又恣意妄為的楚逍,原本以打街球出身,早就習慣了個人獨自為戰,卻因好兄弟的意外離世,而毅然決然的選擇揹負摯友的遺志,回國加入華陽籃球隊,決心帶領球隊拿下全國冠軍。

《熱血狂籃》:我一個人或許能贏,但我更想和你們一起贏

而前幾集播出的《熱血狂籃》裡,楚逍、海明風在軍訓期間和教官進行了一次籃球比拼。

原本海明風對楚逍的主動加入並不友好,甚至還“嘴賤”表示:“你就負責發個球,我一個人能搞定”。比賽一開始兩人一直單打獨鬥,既沒有傳球配合也沒有眼神交流。

眼看著比分的落後,為了捍衛華陽的榮耀和班級的榮譽,兩人則是默契的選擇暫時放下個人恩怨,丟掉各自身上的“個人主義”,最後在兩人的合作下也是不負眾望取得了勝利。

《熱血狂籃》:我一個人或許能贏,但我更想和你們一起贏

不可否認的是,楚逍和隊友海明風從初見時互看不順眼、矛盾不斷,到彆扭的球場配合,再到默契十足的球場合作,就像是當年在學校球場看到的所有號稱“不打不相識”好兄弟們的縮影。

正是這樣真實的感情變化,引發了大批觀眾的“青春共鳴”,隨著劇情推進不少觀眾就表示:

好像看到當年自己和兄弟的樣子……

那些彆扭的爭執和不言而喻的和好,都是我一閃而過的青春啊……

在著名電競小說《全職高手》中,主角葉修曾就個人和團隊所說的一番話:

榮耀發展到今天,早已經過了個人英雄主義的階段,所有選手之間的差距都在不斷地縮小,必須爆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戰鬥力,這樣的團隊才說得上是出色。

或許我們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英雄MVP,但如果總要有一支隊伍要取得最後的勝利,那為什麼不能是所有的英雄一起贏?

《熱血狂籃》:我一個人或許能贏,但我更想和你們一起贏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都是群島中的一嶼。

從“打獨球”到“打配合球”,相信這是所有和籃球一樣的團戰競技運動中,隊員們必須要經歷的過程。

而對於個人而言,隊內的ACE固然重要,但更多時候,集體榮譽決定了個人榮譽,同時與集體榮耀和團隊價值相比,團隊合作則是比賽成敗的關鍵因素。

《熱血狂籃》:我一個人或許能贏,但我更想和你們一起贏

更重要的是,比起團隊作戰的少數性而言,生而為人的我們,作為一種社會動物,更是無法脫離集體帶給我們的安全感和價值認同。

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對年輕一輩的人來說,“圈層文化”成了他們集體主義的自我歸屬,在自己熱愛的圈層中,尋找同好,體現了他們對集體主義的精神文化的訴求。

就像是《熱血狂籃》劇中,幾位主人公正是因為相同的籃球愛好和夢想,才會相遇在一起有了精彩的青春故事。

《熱血狂籃》:我一個人或許能贏,但我更想和你們一起贏

《島上書店》中作者曾言:

一個人無法自成孤島,要麼至少,一個人無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島。

與其成為孤島,獨身一人在這這世間踽踽前行,為何不環顧四周,向周圍的島嶼發出信號?

孤島或許與世隔絕,但生而為人卻絕不一定是孤獨的。如同《熱血狂籃》中幾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小子就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學會接納隊友和團隊一樣,不要拒絕生命的美好,學會柔軟的接納這個世界。

所謂“最理想”的狀態,“最完美”的英雄主義,都該是在這寂寞的人間,用短短的一生,讓我們有人可愛也被人愛著。

《熱血狂籃》:我一個人或許能贏,但我更想和你們一起贏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