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拍藝術網:青花人物觀音瓶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中國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在英文中“瓷器”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因為其無論在胎體上,還是在釉層的燒製工藝上都尚顯粗糙,燒製溫度也較低,表現出原始性和過渡性,所以一般稱其為“原始瓷”。

瓷器是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燒製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燒製,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

觀音瓶是流行於清代康熙至乾隆時期的一種瓶式,觀音瓶特徵是侈口,頸部較短,豐肩,肩下弧線內收,至脛部以下外撇,淺圈足,瓶體修長,線條流暢。

觀音瓶又稱“觀音尊”,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間流行瓶式之一,器呈侈口,頸部較短,豐肩,肩下弧線內收,至脛部以下外撇,淺圈足,瓶體纖長,線條流暢。康熙朝時景德鎮燒製的瓶式較多,有時瓶、尊在稱呼上不易區分,一般來說,口小腹大者稱之為瓶,以五彩、青花製品較為多見。

下面欣賞一件現代的青花人物觀音瓶。青花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瓷器胎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髮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鼎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紅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目前就有這樣一件青花人物觀音瓶展現在國內知名藝術網站上—虎拍藝術網。這件青花人物觀音瓶保存完整,觀音瓶底部制有“中南海懷仁堂,珍品,陶瓷研究所,七五零一,精緻”等字樣。1949年後,誕生過一批人稱“紅色官窯”的建國瓷,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便是中南海懷仁堂陶瓷研究所敬制“毛瓷7501”。該藏品胎質細膩、釉質滋潤,白底襯以藍色花紋,給人以清新、雅潔的感覺。

藏品造型規整,此瓶是薄胎,胎釉結合緊密,釉色灰暗,瑩潤如玉,釉面有明顯縮釉。整體造型優美典雅,人物神態生動,色澤光滑亮麗。腹部繪人物故事圖,畫面的立體感十足,在胎釉造型上,胎體均勻。

虎拍藝術網:青花人物觀音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