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迷戀摩天樓是一種病

原載連接: http://news.cnr.cn/native/comment/20171207/t20171207_524053663.shtml

近日,重慶媒體報道,當地將興建470米高樓,刷新這座新晉“世界摩天城市”的樓宇新高。世界最高建築迪拜塔設計師老美在考察江北嘴地塊後,給國人猛灌雞湯:“超高層建築將承載開啟未來的重任。”有網友聽聞消息,忍不住調侃:“看來成都的西部第一要泡湯了。”建設中的成都綠地中心468米,宣稱系“未來西部第一高樓”。

剛剛公佈“重慶天地”(458米)復工消息的重慶,似乎可以鬆口氣了。近年來,爭建摩天高樓、互掰手腕的不只是成渝兩地,國內許多城市大幹快上、你追我趕,“欲與天公試比高”。之前有份《摩天城市報告》數據稱,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樓中有87%在中國。據悉,在已建成的高度排名世界前十建築中,中國便佔據半壁江山。

摩天樓聚合資金、技術和工程智慧的力量,不光體現財富、信心和效率,也不乏炫富和攀比。

“先富”的歐美對摩天樓的熱乎勁已然降溫,後起新秀仍樂此不疲。贊成者認為建摩天樓可集約化利用土地,促進商業繁榮,還是城市的面子。反對者則提出一大堆理由:高樓愈高,其單層造價將大幅攀升,且越高越貴,呈指數級增長。

摩天樓的大量興建往往預示著經濟過熱。有個“勞倫斯魔咒”(即摩天大樓指數)稱:摩天樓立項之時,乃經濟過熱時期;而摩天樓建成之日,即經濟衰退之時。當然,該魔咒並非一一“應驗”,但該指數的正面意義在於,給國人敲響警鐘,提醒人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理性。  

在一些人眼中,摩天樓是城市名片,“國際大都市”焉能缺少高樓大廈?而在一些專家看來則是虛榮的陷阱。“高樓競賽”有攀比思想作祟,最大動力來自地方官員的政績需求。他們認為高樓林立體現了城市的現代化水平。不只北上廣,許多二三線城市也競相投入這場沒有盡頭的“比高競賽”。

建高樓不是市場說了算,而是市長說了算。往往導致空置率高企、國有資產浪費。超高建築對環境、生態的潛在影響也不容忽視。如較高能耗、運維成本居高,地面沉陷、光汙染、熱島效應等城市病,以及災難逃生、救援的世界性難題,尚有待破解。

有些遊客出洋歸來,頗為自負:外國高樓大廈還沒國內多。殊不知,城市現代化程度不取決於表面光鮮,而在於社會文明程度,在於注重細節、隱性的東西,比如下水道、窨井蓋、服務水準等。一場大雨過後,高樓再多,阻止不了狼狽,下水道才是城市的良心。從細節打量城市,我們才發現高樓罕見的巴黎、電線如蛛網的京都原來那麼美。

多年前,國內城市人行道增添了盲道,這是向現代化邁進一小步。今後城市規劃還應更多向適宜於人居靠攏。城規專家馮果川說:追求樓高度的目標何在,已經沒多少人說得清楚了。因為地皮太有限才蓋這麼高的例子其實是很少的。蓋摩天樓的理由已經越來越空洞了。在中國,它不僅僅是追求現代性的表現,也表達了一種對於政績和麵子的慾望。

過度迷戀、依賴摩天樓是一種病。一個致力於現代化的城市不需要暴發戶式的炫耀和攀比,應當收起膨脹的心態,遏制炫富的慾望。踏踏實實,關注民生。“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登高望遠,即使站在珠峰之巔,也能抱持虛懷若谷的態度。(央廣評論員吳新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