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牛修鞋匠:他把修鞋攤變成大國重器,還賺到120億身家

聽中央的,看歐美的,幹自己的,這是南存輝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奉行的成功準則。但現在,這個準則有些變化,他任然聽中央的,幹自己的,改變的則是讓歐美也看看自己的。其實不難理解,南存輝帶領正泰電器走過的三十多年創業路,為他奠定了夯實的基礎,目前正泰電器正在步步走向國際頂端,他也由曾經的仰視歐美變為俯視歐美。


中國最牛修鞋匠:他把修鞋攤變成大國重器,還賺到120億身家​在2013年11月初,我國第一部反映中國裝備製造業發展之路的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在央視財經頻道首播,在壓軸之作《製造強國》一集裡,該片攝製組將鏡頭對準正泰電器,以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中的關鍵人物及製造細節,從正泰電器的發展之路、改革創新及智慧轉型等多個方面,將正泰電器作為中國裝備製造業的一個縮影,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發展之路。而實現這一切的關鍵人物就是正泰電器創始人南存輝,殊不知,在創辦正泰電器之前南存輝還僅是一個修鞋匠出生的無名小輩。

中國最牛修鞋匠:他把修鞋攤變成大國重器,還賺到120億身家​1963年,南存輝出生於浙江溫州。其父親主業務農,副業修鞋,在南存輝初中畢業那年,父親在一次集體勞動中受傷,一時無法下地幹活,南存輝便輟學回家開始挑起養家的擔子,他挑著父親的修鞋擔子走街串巷。最初,南存輝覺得見到同學、熟人很難為情,思想壓力非常大,曾跟父親提出想回到農田幹活,思想壓力輕點,但父親堅決不同意,他說太輕鬆會消磨一個人的鬥志。於是南存輝便堅持了下來,沒想到這修鞋的活計他一干就是三年,回憶起當年的小鞋匠生活,南存輝說,“三年修鞋雖沒賺到什麼錢,但它使我懂得了誠實做人的道理,有質量便有市場”。同時,修鞋這個不體面的活計也讓南存輝在艱苦的環境裡得到磨練,戰勝了虛榮。這個道理後來成為他在低壓電器勝出的關鍵。

在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逐步推進的過程裡,南存輝的老家溫州柳市,一夜間遍佈家庭電器作坊。順應時代召喚的南存輝也邀約了三位朋友,在柳市街上開起了電器櫃檯。

從低壓電器裡最簡單的信號按鈕燈開始做,每天幾乎都要忙到凌晨3點。第一個月下來,四位年輕人總共賺了35塊錢。這個結果讓其他三位朋友很沮喪,相反,南存輝卻很高興,錢雖不多,但卻讓他看到了前景和希望。

1984年,對南存輝來說,是極具歷史性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南存輝給家裡人特別是父親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最終靠著父親把家裡的幾間老屋抵押貸款的5萬元錢,和同學合作辦起了一家小工廠,也就是正泰電器的前身——樂清縣求精開關廠。在當時的柳市,方圓不到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佈著上千家低壓電器廠,求精開關廠只是其中一家。此時的南存輝只有一個樸素願望,就是把產品做好。

但要做好產品的第一關就是要有技術,而掌握技術的就是人才。為了找到相關的人才,南存輝遠赴上海去請老師傅,但是人家基本不來氣。知道自己癥結關鍵的南存輝沒那麼容易放棄,在他多次軟磨硬泡之下,對方心動了,跟著他一起來到溫州柳市這個小地方創業。解決了人才問題之後,南存輝又面臨著設備缺失的問題,但他通過借又巧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而最初的求精開關廠就是通過南存輝這個“請人才、借腦袋”的方法發展起來的。當時的大環境是剛剛改革開放,市場上物資匱乏,因此柳市生產的低壓電器產品供不應求。隨著柳市電器廠商的野蠻生長,市場上出現大量假冒偽劣產品。這些產品上市後,事故頻發。一時間,柳市電器成為過街老鼠。

為了整頓這一現象,在1986年,國家頒佈《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要求生產低壓電器的廠家必須獲得生產許可證。南存輝積極響應,報名參加各種培訓,並花五六萬元買來檢測和試驗設備。有同行嘲笑他,因為當時產品根本不愁賣,不拿證書照樣賺錢,但後來這些同行都慢慢消失了,因為國家派工作組進駐柳市開始集中清理這些假冒偽劣產品,南存輝的求精開關廠卻因為有生產許可證,不僅倖存了下來,還獲得政府的大力扶持。而經過這次整頓,也讓南存輝更加意識到質量的重要性。
中國最牛修鞋匠:他把修鞋攤變成大國重器,還賺到120億身家​1991年,南存輝與美商合資,建立了中外合資企業,“正泰”這一名稱由此問世。明白質量是制勝關鍵的道理後,南存輝在正泰電器裡把質量當成頭等大事來抓,對此還成立了一支500人的質檢隊伍。

有了質量的保證後,正泰在1993年的銷售收入也突破5000萬元。但南存輝也清楚,如果要繼續做大正泰這個品牌,光憑他一個人肯定不行,於是他想出了一條走聯合資本擴張之路。

1994年,南存輝開始組織柳市眾多的低壓電器作坊,讓他們共享正泰這個品牌,由於當時的正泰已經打出名堂了,於是很多人都願意跟著南存輝幹,很快南存輝就組織了一個有30家成員的企業聯盟。但南存輝後來發現這招不太靈性,主要原因是,他組織的這批作坊企業都是單獨的法人,在法理上不歸南存輝管理,因此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是參差不齊,好產品還好,壞產品賣出去還要砸掉正泰這個品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南存輝祭出大招。他讓所有使用“正泰”商標的企業,正泰要以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作為投入,對這些企業進行控股。從那些原本獨立的企業手中集權,從而使正泰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集團,期間所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然而,這場改造在經歷較大爭議後最終取得了成功。

之後兩年,南存輝再次對下屬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他開始淘汰一些夕陽產品,突出核心產品,並通過出讓股權的方式把之前的獨立法人發展成集團股東。至此,正泰在資源共享、管理整合上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集團化要求。在正泰發展中遭受最大的麻煩就是法國電氣巨頭施耐德的專利戰,不過,這場有法國人挑起的戰爭最後的贏家確是南存輝。

2006年6月,投資2.6億元人民幣、佔地約206畝、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的正泰技術研發中心在上海開工建設,標誌著正泰在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升技術研發水平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一年後,正泰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中國最牛修鞋匠:他把修鞋攤變成大國重器,還賺到120億身家​2010年,正泰集團在上海證交所正式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以低壓電器為主業的A股上市公司。如今南存輝也以120億元身家進入百億富豪俱樂部。

2017年實現銷售額超500億元,全球員工3萬餘名,產業覆蓋“發、輸、變、配、用”電力設備全產業鏈。目前正泰產品暢銷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已進入歐洲、亞洲、中東和非洲等國際主配套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