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一塊石,都道是個人,分明是個人,分明是個石

在河南嵩山少林的達摩洞裡一塊奇怪的石碑,此碑每到陰雨天就會有人形隱現,這種現象據說是有來歷的。

傳說,達摩面壁石是我國佛教禪宗祖師、南天竺國僧人達摩用來面壁修行的巨石。公元520年中國的南北朝時期,正是虔信佛教的梁武帝到處修庫祭佛的時期,達摩在這時來到中國,並在嵩山山洞度過39個春秋的面壁歲月。終於,他的虔誠感動了上天,達摩的靈魂進入石內,石上留存了他整個人體的影像。僧徒們把石裡的形象鑿下來挪入少林寺,作為傳世珍寶供奉起來,目夜參拜。

少林一塊石,都道是個人,分明是個人,分明是個石

石碑

據載,這塊具有人影形象的畫壁石,有不少有還親眼見過,相關的史料記載也很多。據《登封縣誌》載:“石長三尺有餘,白質黑紋,如淡墨畫。隱隱一僧背坐石上。”明時徐霞客、袁宏道都記載過少林寺的這塊面壁石。

少林一塊石,都道是個人,分明是個人,分明是個石

“少林一塊石,都道是個人,分明是個人,分明是個石。石何石,面壁石。人何人,面壁佛。王孫面壁九年輕,九年面壁祖佛成。祖佛成,空全身,全身精入石,靈石肖全形,少林萬古統宗門。”這是面壁石後面的石碑上清人蕭元吉撰寫的碑文——《面壁石贊》。

少林一塊石,都道是個人,分明是個人,分明是個石

其實,在地質工作者看來,達摩面壁石這樣的石頭並不稀奇,因為王乳峰達摩洞的岩石屬於寒武紀的石灰岩,石灰岩呈白色,如果上面佈滿各式花紋,則很容易找到一塊裡面有類似人形圖案的大石。達摩洞裡的石灰岩正是這樣。石頭上面佈滿形狀各異的花紋,以墨色花紋居多。如果一千多年前少林寺僧人在五乳峰上採下來一塊上面有酷似有形的墨色花形紋石並告訴世人說這是禪宗祖師達摩的身影,讓信徒們頂禮用膜拜也並非沒有可能。

少林一塊石,都道是個人,分明是個人,分明是個石

猜測不等於事實。達摩面壁石究竟是怎麼回事,石面上清晰可辯的僧人影像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對此現象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少林一塊石,都道是個人,分明是個人,分明是個石

像達摩面壁石這樣的石頭並不鮮見,還有兩塊隱形碑情形也頗為奇特。這兩塊石頭位於四川省仁壽縣黑龍潭唐宋文化遺址上,他們看上去像一隻無頭的龍,刻在礦岩石壁處,四面臨水。石壁上刻有唐、宋、明代以來的大小碑文以及唐代的龍王坐像,氣派威嚴。而龍王坐像石龕左右兩側的嵌壁碑則是另一番情景。碑石面光滑,無任何筆跡,石面呈灰白色。如果往上面潑水,左側碑石上會有一枝莖葉繁茂的墨竹圖;右側碑石頓現漂亮的黑墨行楷大家筆法。水跡蒸發掉後,字畫重又消失不見。

少林一塊石,都道是個人,分明是個人,分明是個石

皇太極陵中一個碑樓中有一塊“大清神功聖德碑”,重約5萬千克,高16米,碑正面有用滿、漢兩種文字刻的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奇怪的事情就發生在塊碑石上:每到陰天,碑的背面就會有人形隱現,如果平時有水灑在碑上,也會有的輪廓出現。史料中記載說,人形是觀音或諸葛亮。在現場觀看過的人,有的說人形是男性,有的說是女性。眾說紛紜,百口不一。

少林一塊石,都道是個人,分明是個人,分明是個石

在貴州省關嶺縣境內有一座被人們稱為“紅崖“的石質紅色山崖。崖上有一組青色的古代文字,字體不像篆,也非隸書,筆力蒼勁。對這些筆跡字跡,人們說法不一。有人說它是諸葛亮武侯的刻碑或是濟公記功碑,也有人說它是殷高宗的記功碑。那麼,紅崖上的文字是什麼時候的碑文?記的又是什麼呢?

少林一塊石,都道是個人,分明是個人,分明是個石

隱形碑石的原理到底是什麼?一種看法認為,是陰天下雨的時候空氣溫度大,會在石塊上形成水珠,由於石面密謀不一,石質不同,對水珠的吸附程度也各不相同,於是就形成了各種深淺不一的條紋,也許就有一個形狀酷似人形。也有人猜疑這是一種密寫方式。時至今日,其中的緣由仍不為人們所瞭解,也成為一個難以解開的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