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讚牛媽,這樣帶著孩子學語文!

我是理科生,但又做了十幾年語文課代表。雖然那時的語文成績被很多人羨慕,但現在回想依然有很多不足。如果讓我重新來過,我一定不會只是抓著課本學語文。所以,現在我這樣帶著孩子學語文:

校內學習

01

女兒目前二年級,座標二線非省會城市私立小學。小學一年級時曾參加學校識字比賽取得了年級組第一名,那時她的識字量基本已達到了五年級水平。這都是學前一直閱讀的功勞,其實那個時候她連什麼是成語都不知道,一個字都不曾寫過。

超讚牛媽,這樣帶著孩子學語文!

一年級時一個月的閱讀量

女兒的老師非常好,班主任雖然是數學老師,但一年級主要在抓語文。語文老師則是年級組語文組長,很認真負責,也很嚴厲。語文老師經常取笑我們班主任:“你一個數學老師,沒事就佈置語文作業,自習課講語文,你讓我們語文老師情何以堪?”我們班主任笑了:“我不抓語文,孩子題都讀不懂,怎麼做數學啊!”由於這兩位老師的雙管齊下,女兒班級的中文讀寫能力一直在整體穩步提高。老師佈置的任務如下:

1、強調閱讀:給孩子們準備閱讀存摺,每週記錄閱讀書目(一年級家長記,二年級孩子自己記),老師每週檢查,達到一定標準老師發獎勵(小文具)。

超讚牛媽,這樣帶著孩子學語文!

一二年級閱讀存摺

2、鼓勵寫日記:一年級假期要求寫拼音日記(孩子不會寫的字,老師不鼓勵模仿學寫)。二年級每週留週記作業,有時候是命題作文,有時候是自己命題,老師每週一檢查,寫評語,圈圈畫畫以鼓勵為主。

3、教孩子們做筆記:我隨意翻了一下孩子的語文書,發現老師很有條理的帶著孩子做了筆記,詞語的類型,句子的類型,通過課文一一展開。

4、慢慢起步寫作:一年級寫句子,段落,二年級慢慢開始寫整篇文章。開始的時候多為課文的仿寫,現在開始課文的續寫。其他練筆以看圖寫話為主,偶爾做某一對象的描寫,比如寫媽媽,寫同學,寫玩具。

5、抓基礎知識:老師在校內抓基礎知識抓得很緊,平時考試就是家常便飯,只要出錯,就是20遍罰寫。有了老師的狠抓,家長基本可以得解放。孩子該掌握的在學校裡就可以完成得很好。

6、語文作業:除了週末的週記,語文平時的作業就是預習和聽寫,一天預習,第二天聽寫,沒什麼負擔和壓力。

別看孩子識字量尚可,老師的要求對女兒來說還是有些難度的。一是寫字。女兒入學時寫字是從零開始的,認字和會寫是完全不同的事。二是偏旁部首,筆畫筆順。入學前雖然孩子已會使用字典,但對很多字的偏旁及筆順依然缺乏概念。我對她的要求是:認真聽講,課堂解決。

家校配合

02

作為家長,我覺得和老師好好配合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屬於聽話的家長。

1、老師要求聽寫的,我絕不偷懶。雖然孩子每次聽寫都沒什麼問題,都是一次性通過,但只要老師要求聽寫的內容,我都會照做。

一是因為內容真的不多,五分鐘之內就可以搞定,而勤於練習會提高熟練程度,降低遺忘,反而為以後的複習節省了時間。

二是因為孩子昨天的內容沒問題並不代表今天的也沒有問題,隨著課程難度的加大,不曉得哪天可能就出現問題了,所以按部就班的檢查還是非常必要的。

2、預習不求速度,讓孩子自己來。老師提前教了孩子預習的步驟,基本包括:通讀全文,圈生字,查字典組詞語,分段,再朗讀課文三遍。女兒基本在預習的時候就把課文背下來了。查字典的時間是用得最多的,每次都捧著字典看不完,她喜歡看字典,把一個字的詞條都看完,如果是多音字還會繼續把幾個讀音的意義都看看,有時候還看著看著就笑出聲了。

超讚牛媽,這樣帶著孩子學語文!

3、認真對待週記。老師佈置的週記是我最為看重的內容。一是看重孩子寫的過程,一定要孩子自己構思,自己寫,家長能不參與就不參與。開始的時候孩子有點不知道怎麼開頭,我就讓她去翻我給她寫的日記,去翻她喜歡的散文,慢慢的她就會寫開頭了。而開了頭,後面的內容通常就不愁了,她會一氣呵成。最後我會通讀她的文章,或者讓她自己讀給我聽,我們一起找毛病,哪裡不通順?哪裡邏輯有問題?哪裡有錯別字?指明問題,修改問題,再謄寫。

超讚牛媽,這樣帶著孩子學語文!

週記:一首小詩

每次老師的評語我都會認真看,老師畫出來了哪些覺得寫得好的地方,我們也會一讀再讀。孩子成就感滿滿,越寫越好。

家庭拓展

03

在學校學習以外,家庭拓展我們做了這些:

1、課外泛讀:詩歌,散文,小說,專著都在讀,大量讀。隨著孩子的興趣讀,喜歡讀什麼就讀什麼。

2、課外精讀:對一些孩子特別有興趣,內容又好的讀物我們會做精讀。各種體裁,各種題材最好都擇其一二。通過反覆讀,討論,畫思維導圖,謄寫句子,重要段落朗讀等等方法加強理解,提高鑑賞能力。

超讚牛媽,這樣帶著孩子學語文!

二年級上學期的閱讀記錄

3、古文、古詩和歷史:古文古詩詞其實就是歷史的語言,或者說語言的歷史。它們和歷史是分不開的。怎麼學呢?追根溯源。

A.課文裡提到的成語典故,我會找到它的原文,和孩子一起讀。比如“坐井觀天”,它的課文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其實它的原文出自《莊子·秋水》說的是青蛙和鱉的對話,討論的是海之大。點出“坐井觀天”的則是韓愈。他在《原道》中做了評註:“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看到原文和課文的差異,孩子會有種發現新大陸的驚喜。

B.把古詩詞作為一種業餘愛好。女兒的愛好當中,讀書第一,詩詞第二。她覺得詩詞是特別有趣的東西,可以品味欣賞,可以追其中的故事,還可以藉此瞭解作者,瞭解歷史。平時把喜歡的詩抄成卡片帶在身邊,碎片時間就拿出來讀讀。遇到詩人的傳記也帶回去讀讀。無論是《詩經》、漢詩,還是唐詩宋詞、《毛澤東詩詞選》她都喜歡。平日裡還喜歡用詩人的典故來“教育”我,常弄得我哭笑不得。走在路上我們有時候會玩“飛花令”的遊戲,孩子很喜歡。

C.古文啟蒙我們用了以下這些書:最初是《聲律啟蒙》,只是讀來覺得好聽,增強語感的,不求甚解。後來讀了《道德經》,篇幅短容易上手,但理解起來很困難,只意會不言傳,沒有要求背誦,但前十章的內容她現在都還記得。《山海經》,因為有趣,孩子有段時間很喜歡,讀了不少。但它的句式比較固定,內容也多有雷同之處,後來就慢慢失去了興趣。前不久我們開始了《世說新語》和《戰國策》,裡面的小故事比較多,也非常有趣,我和孩子爸會選取裡面的內容和孩子一起讀,孩子自己理解之後我們再進行精講,這是孩子真正意義上學習古漢語的開始。

D.所有以上的內容都夾帶著歷史的細節,有時候會捎帶著提到歷史,但並沒有深入。這些點滴都將在以後的歷史學習中聚沙成丘。

關於應試的準備

04

孩子的學習離不開考試,但從以上的拓展中大家可能覺得這些都和考試有著很遠的距離。那下面就說說關於考試我們做了哪些準備:

1、知識點。小學低年級考試絕大部分知識點都圍繞課堂學習,所以我對孩子的要求就是上課認真聽講。回到家裡,我不會對課堂內容發表言論。我覺得這樣的好處是:一來,孩子沒有依賴性,上課效率高;二來,不會因為我講錯而誤導了孩子,讓孩子無所適從。

2、字跡。老師給我們的建議是——孩子練字不在多,而在精。所以在家裡我沒有單獨拿出時間讓孩子練字,而是把寫作業、聽寫,當成練字,好好去寫。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習慣,只要寫字就要寫好。

超讚牛媽,這樣帶著孩子學語文!

3、閱讀理解。語文考試的丟分點主要在閱讀理解,雖然孩子平時讀書多,但做起題來又是兩回事。所以,一年級時我便買了《親近母語:閱讀力測試》(二年級、三年級),以測試她的理解情況。

超讚牛媽,這樣帶著孩子學語文!

今年9月,孩子即將步入三年級,在語文學習中可能又會發生很多不同。據說那是一個愛說愛寫愛創作的年齡,我想,我會根據她的情況,在寫作方面多鼓勵她,給她創造多一點有趣的寫作環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