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中關於世界本源的認識

【導讀】

山西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為大家帶來政治知識《哲學中關於世界本源的認識》,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

地球剛剛誕生的時候,還並未出現人類。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存在著另外一種說法,話說盤古開天闢地創造了世界,也有說上帝創造了世界。那麼關於世界到底是先由什麼構成的,各國的哲學家在這條道路上不斷開創了自己的認識。

總的來說,世界本源的問題就是要搞清楚,在這個日趨複雜的世界體乃至宇宙,到底是先由物質還是先有意識。因此,出現了第一個問題:何為第一性(物質還是意識)的大討論,也因此產生了兩種黨派: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所謂唯物主義學者認為世界是先有物質,然後才有了意識,是物質決定意識,另外一學派唯心主義則認為世界是先有意識,然後才有物質,是意識決定物質。正是因為對此的探討,出現了兩種派別。

那麼關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中又有不一樣的說法。首先,唯物主義主要有三種類型。因為,我們需要進行思考的是為何還會產生三種類型呢?他們的劃分依據又是什麼呢?之所以有這三種類型是因為唯物主義哲學家們對“物質”的認識不同而產生的。第一,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由一種或幾種實物組成,比如,在我們古代時候說的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說,或者說“世界是一團永恆燃燒的活火”,把世界的本源比作一種實物“火”,還有古代的陰陽、氣等學說以及形神說。尤其是形神說對於很對的學說來說是最容易理解為唯心主義思想,這其實是錯誤的。並不是說看到“神”這個詞就一定是唯心,一定要弄清楚是先有物質還是先有意識,然後再進行判斷。比如這裡的形神說,有這麼一句話“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這裡所說的“神”不是指上帝,而是精神的意思。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以為人的肉體存在而精神存在,人的肉體不存在精神也隨之消亡。所以在這裡首先是先肯定物質然後才有意識,是唯物主義的思想。第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他又叫機械唯物主義和半截子唯物主義,這種說法是源自他的缺陷。在開始的時候,我們談到這三種類型是對“物質”認識不同而產生了,那麼,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則是把物質當作什麼呢?因為,隨著科技不斷地發展,人們對於物質在認識過程中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所有的物質都是“原子”構成的,因為把原子比作是世界之磚。其實慢慢科技再進一步的發展,現在我們已知物質構成的最小單位是夸克和輕子。那麼,是否還有更小的單位呢?肯定是存在的,只是我們現有技術還未能夠發現。對此,這種認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那麼,就有三個缺陷,分別是機械性、形而上學性、不徹底性。這裡尤其是要注意形而上學性,所謂形而上學是指以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來看問題。這種觀點剛好跟辯證法是相反的,那麼,形而上學性的這種思想在我們生活中是否存在呢?但然,哲學本來就包含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總結。在生活有一種很有趣的現象,我們知道現在中國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男多女少的現象。所以你會發現也有很多痴情的男生在瘋狂追求女生過程中,而且恰巧這個女生不喜歡這個男生,我們一般能夠聽到這樣的一句話“哼,我非這女的不娶”,好了,這樣的一種想法是不是形而上學呢?當然,有時候我們又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勸阻,“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是的,哲學其實並不是抽象難懂的,其實它就是源於生活。第三,辯證唯物主義也即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哲中的“物質”再也不是某種事物,只要是客觀實在的即是物質,也即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本質屬性。那麼有一個疑問了,馬哲中的物質和我們生活中看到的物質是不是同一類呢?當然不是同一類。那麼,它們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呢?馬哲中“物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只要客觀實在的就是“物質”,而我們生活中看到的物質是馬哲中“物質”的具體形態而已。

所以,經過許多年,一代又一代的哲學家們孜孜不倦的研究,不停的實踐,對世界本源的認識有了一定的成就,也打破原來一直的神學說。

更多事業單位政治考試內容,請訪問山西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

哲學中關於世界本源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