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礦山院士行走進嘉陽煤礦

綠色礦山院士行走進嘉陽煤礦

中國工程院院士、綠色礦山推進委員會高級顧問裴榮富向四川嘉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勤授旗

嘉陽煤礦成立於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是當時的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之後,利用河南焦作內遷的先進煤礦設備,在四川開辦的4個戰略性煤礦之一,最初全稱為“嘉陽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早期的中英合資企業之一,董事長和總經理分別由我國地質學界泰斗翁文灝和“石油大王”孫越崎兼任。該礦在抗日戰爭時期為支援前線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嘉陽煤礦與重慶全濟、天府組建成立“天府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改為中央部屬“406煤礦”。多年來,該礦積極探索管理創新和技術進步,在全國煤礦企業管理、薄煤層開採技術革新、高瓦斯安全治理等方面處於領先水平,為四川多個新辦煤礦基地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07年獲得“全國煤炭工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煤礦是資源型企業,因資源充裕而興盛,也因資源枯竭而落寞。鍾衛旗書記介紹說,長期以來,該礦領導班子大膽創新、銳意進取,解放思想、敢為人先。在嚴苛的生態紅線警戒下,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努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除了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辦礦理念之外,該礦領導班子深刻認識到,要確保一座常規資源礦山生機恆久,除了尋找必要的接續資源以外,還要必須在資源枯竭之前,找到接續性產業,實現“兩條腿”或“多條腿”走路,以維持區域範圍內經濟社會的照常運轉。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轉型升級就成為企業現實的必然選擇。

綠色礦山院士行走進嘉陽煤礦

中國工程院院士、綠色礦山推進委員會高級顧問裴榮富登上礦山小火車,拉響“綠色礦山院士行—嘉陽煤礦站”汽笛

由於該礦具有80年的悠久歷史,擁有大量工業遺蹟和外國建築遺存,是開展工業旅遊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好素材。比如,被譽為“工業革命活化石”的嘉陽小火車,是目前國內乃至全世界唯一還在正常運行的客運窄軌蒸汽小火車,前來考察、體驗“老爺火車”的遊客絡繹不絕。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把“嘉陽小火車·芭-石窄軌鐵路”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老礦區已關閉的黃村井被重新打開,體驗式的礦井博物館在嘉陽落成;2010年,嘉陽礦區作為第二批國家礦山公園被國土資源部正式立項,2011年9月23日,嘉陽國家礦山公園開園揭碑。如今,該礦每年實現旅遊收入2000多萬元,已經成為企業重要的收入來源,不但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也奠定了嘉陽煤礦老企業轉型發展的基礎。

綠色礦山院士行走進嘉陽煤礦

裴榮富院士對嘉陽煤礦綠色礦山建設和轉型升級取得的成就給予高度肯定,同時提出殷切期望。他指出,綠色礦山建設要充分運用“四元模型”——資源、環境、技術、經濟四大要素,實現可持續協調發展。另外,還要注意兼顧“5R”原則,這也是礦業循環經濟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5R”包括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回收(Recycle)、再發現(Rediscovery)和復墾再綠化(Reclamation),共同組成礦業循環經濟“5R”原則,以期保證礦產資源再發現的增儲,延長礦業開發的補償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和廢物回收等各個環節達到最大化的循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真正實現礦業可持續發展,同時保證生態環境修復和綠色礦山建設。

綠色礦山院士行走進嘉陽煤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