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遊戲會不會走上手遊的老路?

現在的小遊戲如同手遊發展之初

而這些遊戲的產品類型和形態,與手遊發展之初如出一轍。從內容和玩法上,並沒有大的創新,而是把之前的類型再翻出來“炒冷飯”,如鬥地主、坦克大戰、跳一跳等。

微信小遊戲會不會走上手遊的老路?

在手遊中,被育碧收購的Ketchapp自《2048》後不斷複製這種休閒遊戲的套路,利用Facebook等社交平臺進行分享傳播,一度成為全球第四大手遊發行商(下載量)。國內則是有獵豹移動代理(後收購)《別踩白塊兒》系列的案例。

相比手遊當初的發展環境,小遊戲一方面受到現有手遊的擠壓,另一邊照搬手遊發展的玩法套路,也使得其成長週期大大縮短。這也是朱嘯虎稱紅利期只有今年的原因之一。

未來小遊戲的發展是隻集中在輕度休閒、益智、競技領域,還是和手遊一樣,從輕度向重度發展呢?

H5遊戲“開倒車”

H5遊戲其實發展了好幾年,自2014年《圍住神經貓》的刷屏起,年年都有人預言將會爆發,直到現在小遊戲的出現。

以往在手遊夾縫中生存的H5遊戲一直處於尷尬的局面,雖然形態上已經過渡到一些重度產品的出現,不少頭部月流水過千萬,還有《大天使之劍H5》月流水過億的例子,但2017年中國H5遊戲市場的總收入卻不足50億。

一部分原因在於,此前H5遊戲流量成本和收入不匹配,渠道更願意把流量資源給手遊此外重度H5遊戲社交能力不強,和頁遊類似,普遍依靠渠道導量。

微信小遊戲會不會走上手遊的老路?

試玩版等於互動式廣告

這些做法其實是利用小遊戲發揮廣告導量的作用,與當下移動廣告領域愈發流行的“互動式廣告”的理念一致。即開發人員把自身遊戲的教程部分做成Demo,讓用戶在看到廣告的時候就能直接進行試玩,以提高廣告的轉化率。

根據AdColony在2017年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71%的廣告主認為可互動廣告確有成效。這份調查報告的樣本中,75%的受訪者是遊戲開發商。在受訪者之中,45%的廣告主表示可互動廣告是他們在2017年最感興趣的廣告形式。

小遊戲模板下的互動式廣告,可發揮的領域不限於遊戲。Facebook此前也曝出正在對可互動式廣告進行測試。其中一個測試參與商Gram Games表示,可互動廣告在用戶參與度和投入回報率上都比視頻廣告表現更加出色,在廣告支出回報率(Return On Ad Spend,ROAS)上,平均每支互動式廣告比視頻廣告高出25%~30%。

另一個測試參與者Miniclip則表示,可互動廣告將投放廣告的點擊率增加了3倍,應用平均安裝成本降低了25%,廣告支出回報率達到了常規視頻廣告的2倍。而早在此之前,Google也已經開始對開發者提供幫助製作可互動廣告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