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訂單大戰燒到美國,我們去看了麥當勞和星巴克

移動訂單大戰燒到美國,我們去看了麥當勞和星巴克

隨著實體店線下流量不斷下降,越來越多傳統零售連鎖巨頭開始轉向移動訂購服務,試圖提高銷量。

NPD Group的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餐廳通過移動應用的訂單數量增幅達50%。此外,有關海外智庫機構預測,到2020年,移動訂單交易量將佔到所有快餐店銷售總量的10.7%。

目前星巴克在移動訂單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其移動數字交易佔到咖啡連鎖銷售總額的近三分之一,增長潛力巨大。今年三月,星巴克首席財務官Scott Maw在摩根大通論壇上表示:

“我們的‘同店銷售(same-store sales)’增長,幾乎都來自於與數字支付相關的客戶,以及Starbucks Rewards計劃。”

星巴克在移動訂單領域獲得巨大成功,其他連鎖店紛紛嘗試。2017年,麥當勞宣佈在美國境內推出移動訂服務。不僅如此,麥當勞店也會為客戶提供美味咖啡,與星巴克形成直接的競爭關係。

那麼問題來了,在移動訂單領域,星巴克和麥當勞誰能勝出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到美國,切身感受了一番星巴克和麥當勞移動訂單體驗。

星巴克移動下單的優勢是定製化

近幾年,星巴克一直在完善自己的移動訂單和支付系統。星巴克最新更新的應用程序,讓所有客戶都可以使用其移動應用程序進行下單。

移動訂單大戰燒到美國,我們去看了麥當勞和星巴克

此前,只有Starbucks Rewards會員通過在自己的賬戶內預付費才能使用其移動下單和支付系統。

移動訂單大戰燒到美國,我們去看了麥當勞和星巴克

星巴克的移動訂單界面既時尚又易於使用。

大多數銷售額增長來自於星巴克移動應用程序,他們需要讓移動訂單和支付成為更愉快的體驗。星巴克現任首席執行官凱文·約翰遜(Keven Johnson)來自於科技行業,曾在微軟公司工作16年。

移動下單的一個主要優勢,就是定製化。

移動訂單大戰燒到美國,我們去看了麥當勞和星巴克

不要風味糖漿?換豆奶?加糖?消費者通常需要在店內大聲點單才能說清楚,而且非常尷尬。移動應用程序可以緩解該問題,並且可以幫助客戶避免在擁擠的咖啡店裡大喊大叫。

通常情況下,星巴克的訂單需要2-5分鐘即可完成。

移動訂單大戰燒到美國,我們去看了麥當勞和星巴克

雖然看上去一切都朝著成功的方向邁進,但情況並非總是如此。根據星巴克發佈的報告,作為衡量客流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交易額在最近一個季度反而下降2%,部分原因竟然是因為移動訂單造成的。

為了充分了解這個問題的原因,我們花了一週時間關注一家位於紐約曼哈頓的星巴克門店,結果發現真的是一團糟。

在這個客流量較大的星巴克門店,通常2-5分鐘就完成移動下單,結果基本上至少需要十分鐘。結果可想而知,大量等待咖啡訂單的顧客非常生氣,並且在社交媒體上投訴,有些人甚至乾脆放棄點單,或是直接拿了飲品閃人。

當然啦,在最近一次測試中,訂單基本上在五分鐘之內即可完成,和星巴克此前承諾的一樣。

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星巴克的員工將標籤訂單放入代收貨架前,然後一個個呼喊顧客的名字。

移動訂單大戰燒到美國,我們去看了麥當勞和星巴克

去年春季,星巴克推出移動訂單貨架服務,讓門店內的咖啡師不必浪費時間反覆呼喊顧客的名字。不僅如此,他們的移動應用程序現在還可以在訂單準備就緒的時候,給客戶推送提醒信息。

星巴克還改變了員工的角色,以進一步改善移動下單體驗。他們分配一些工作人員,專門在繁忙時間裡處理移動下單業務,比如交付飲品。

實際上,在過去的幾年,星巴克在移動應用程序上下了很大功夫。這一努力表明,星巴克的移動訂單體驗大大改善,而且也轉化成了實際的銷售。

下面,我們再來看麥當勞

移動訂單大戰燒到美國,我們去看了麥當勞和星巴克

麥當勞的移動下單系統比星巴克更“實在”

作為快餐連鎖店,麥當勞的移動應用程序不像星巴克那麼時髦,但它絕對更專注於交易便捷性。雖然星巴克也為用戶提供了優惠,但麥當勞把折扣優惠放在移動應用最中心的位置。

再次,個性化是移動應用的最大亮點。不過,麥當勞的確需要在這方面有所改進。

移動訂單大戰燒到美國,我們去看了麥當勞和星巴克

值得一提的是,用戶可以在麥當勞應用程序上進行更改訂單。這點在實體店就很難實現,比如更換不同類型的雞蛋。

不過,麥當勞在處理某些下單交易時,並不允許用戶自定義設置。這似乎是個小問題,隨著麥當勞不斷改進應用程序,這個問題會得到解決。

二者競爭的區別在哪裡?

星巴克和麥當勞兩款移動應用程序之間的一個最主要區別就是,除非你身在麥當勞,否則無法完成自己的訂單。

移動訂單大戰燒到美國,我們去看了麥當勞和星巴克

簡單地說,用戶只能根據附近麥當勞提供的服務,選擇在店內或者在門店外取單。比如,曼哈頓辦公室附近的麥當勞餐廳只能在店內取單。

如果你沒有進入門店,就點擊“餐廳內部“提貨選項,麥當勞應用程序能夠定位用戶所在位置,並且拒絕用戶點餐,直到接近門店時才能繼續點單——這是星巴克所沒有的功能。

不過,麥當勞的最大優勢是服務非常快速,他們的移動訂單通常五分鐘之內準備就緒;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比星巴克還要快。

移動訂單大戰燒到美國,我們去看了麥當勞和星巴克

在店內取單的時候,移動下單的客戶會收到一個取單號。如果你的餐飲沒有準備好,這個號碼出現在“正在處理“列表中,一旦完成配單,這個號碼就會出現在”服務“列表裡。

不得不說的是,在麥當勞取單比星巴克還要混亂,員工都在大聲呼喊客戶分配的數字,而且人們拿到的訂單號也都非常混亂,沒有規律。

移動訂單大戰燒到美國,我們去看了麥當勞和星巴克

在這方面,麥當勞真的沒有優勢可言,因為工作人員不會直點客戶姓名。而且,當他們喊出訂單號的時候,客戶必須要保持警惕,否則很可能就會“過單”。

相比而言,星巴克提供的取單體驗要輕鬆愉快得多,而麥當勞似乎並不專注於這方面,他們可能追求的是速度。

移動訂單大戰燒到美國,我們去看了麥當勞和星巴克

如果單純比下單速度的話,麥當勞肯定是成功的,因為麥當勞的應用程序本質上是一個免費通行證,當你進入門店的那一刻,你的訂單就已經進入隊列了。顧客無法通過提前預訂來獲得所謂的“優先權“,但同時,你也絕不會像星巴克那樣,出現等待十多分鐘取單的情況。

毫無疑問,在移動下單“大戰“中,星巴克依然處於領先位置,但麥當勞也絕不是“善茬”。

移動訂單大戰燒到美國,我們去看了麥當勞和星巴克

現階段,約三分之一的星巴克訂單是通過移動應用程序進入的,他們已經知道哪些方法可行,也知道如何吸引客戶關注移動下單。

但是,麥當勞很擅長做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加快服務速度、釋放收銀員時間,麥當勞所要考慮的只有一件事:便捷性。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下載麥當勞應用程序——特別是那些重視價格低廉和效率的人——咖啡巨頭星巴克可能真的要當心了,畢竟麥咖啡的味道也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