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成修撰《吳氏族譜序》

清朝名宦馮成修(1702—1796),字達夫,號潛齋。廣東南海丹灶梅莊人。清乾隆四年(1739)進士,選庶吉士,改吏部主事,適文選司員外郎,充乾隆十五年福建副考官,升禮部祠祭司郎中。乾隆十八年典試四川;二十四年督學貴州,曾制訂學規訓士,巡試所至,講求實學,端正文風。1763年辭歸後回廣東掌教廣州粵秀、越華書院,受業數百人,世稱“潛齋先生”。於乾隆六十年(1795),再赴京參加“鹿鳴宴”。翌年卒,享年95歲。據廣州考古人員發掘六年後,發現了這位馮老先生葬於廣州橫枝崗的清代古墓群中,他的墓於2006年11月才被確認。著《養正要規》、《學庸集要》。

馮成修撰《吳氏族譜序》原文及點校稿如下:

馮成修撰《吳氏族譜序》

圖1、馮成修撰《吳氏族譜序》,載自吳傑超主修《吳氏族譜》,第4頁

筆者注:本圖為複印件之照片圖,經剪輯製作,特此說明。

馮成修撰《吳氏族譜序》

東莞吳家湧為吾粵鼎族之一,(注:疑有漏字)將重修譜牒,而莞之印溪(注:東莞吳謙)老先生與順德之勉之(注:名敏之)姻世,臺問序於餘,豈不以餘與溪有孔季之交,與勉之有潘楊之習,知其支派,能言其世乎?按吳氏泰伯之後望出延陵,自泰伯周以來,簮纓甲天(下),越七十傳。迄祖重本公在宋元符(注:宋史記載嘉祐)登進士第,至微宗朝官禒大夫、知樞密院事,建閣閩省。始遷豫章洪州,然後,攜家(遷)

粵之南雄。生七子遷於廣州合同場,其第五子潛軒公遷於東莞之吳家湧。聚族於斯者幾百年矣。潛軒公傳念五,傳仁長官將仕郎,亦生七子,其後或分居南汴、石湧、板橋、白石、豪岡、海南柵鄉,又或遷於順德周湧、番禺石湧(注:今東莞石湧),錯眾不一,鹹以詩禮世其家不仕。如少村(注:名章)公由進士雲南撫軍,蘭阜公官山西亷使,奉祀南園,後五先生輝荊(注:字慄然)公任南浦縣尹,惕予公官九江司馬,崇祀名宦鄉賢,百吸(注:名江鯨)由進士官吏、禮戶三部員外郎,厥猷(注:名翼)公官山西巡按御史。至我 (接下圖2)

馮成修撰《吳氏族譜序》

圖2、馮成修撰《吳氏族譜序》,載自吳傑超主修《吳氏族譜》,第5-6頁

(接上圖1) 國朝仕尤顯者,則麓嶽公由翰林院揀選官,至刑部郎中。今印溪先生以進士起家,現任銓部考功司員外郎,雖讀禮在家,而起復在即。今上寵眷育和勲(注:字寅文)、猷正未可量。若夫積學嚮庸洪浮英如勉之君者,未易婁指要,皆出自樞密公第五子一支之後。殆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者,耶抑餘聞之。自古在昔,孝子慈孫,明德端本,敦睦協和,類鎮能嚴詳,家訓顯著,前休貽厥後人,使賢而知法,不賢而知戒。常念爾祖,懋繩芳躅,故號稱華冑,流慶無窮。今吳氏子孫,惟知追遠睦族,故能修明家譜,則所以彰世德,而振家聲者。於是焉在吾知其蓋昌厥後,自此而勲名聲望,必有與樞密撫軍,後輝映者,則茲譜之成豈小補哉。約兩君之請而授簡以序。

乾隆歲次癸夘孟冬穀旦 年姻家眷同學弟馮成修頓首拜撰

注:馮成修賜進士出身,誥授奉政大夫、禮部祠祭司郎中加一級紀錄二次、前欽命提督貴州、學政兼全省翰林院編修、癸酉科四川主考官、壬申科順天同考、丙午科福建主考官、充《大清會典》館篡修、官吏部文選司員外郎、稽查正黃旗教習、驗封司主事、稽勲司主亊、翰林院吉士。

參考文獻

本文附件:馮成修與乾隆皇之帙事

1、與乾隆對奕

馮成修成進士後,入朝輔政,常與乾隆皇對奕為戲。有一次,在御花園對弈時,適有一鶴飛來,乾隆皇想當面考一考馮成修的才學,便以眼前來鶴命馮賦詩。成修不假思索,揮筆寫道:“遠望天邊一鶴飛,硃砂為頂雪為衣。”旁看的人正暗暗讚歎。豈料後兩句還未寫出,鶴已飛至御花園上空,乾隆皇仰頭一看,原來是隻灰黑色的鶴,便對馮成修說:“這分明是隻灰黑色的鶴,卿家以白鶴題詩,不是有欺君之嫌嗎?”成修先是一怔,馬上定一定神,略加思索,筆鋒一轉,接著寫道:“只因啄食歸來晚,誤人羲之洗硯池。”眾人為之嘆服。

2詩中狀元

有一天,乾隆皇登朝,詩興大發,對文武百官說:朕想作一對聯,有了上聯在,下聯卻想不出來,現在說出來,看誰能對?乾隆皇的上聯是:玉帝行兵,雷鼓雲旗,雨箭風刀,天作陣。眾大臣你看我我看你,無人能對,有位大臣叫莊有恭就推薦馮成修作對。馮成修應召而來,看過上聯後,當即對出下聯:龍皇夜宴,星燈月燭,山餚海酒,地為盤。群臣嘖嘖稱奇,乾隆隨即稱道“卿真是詩中狀元”!於是詩中狀元就成了馮成修的美稱。

3、自題與夫人婚慶聯

乾隆壬寅八帙,與夫人同庚,俱康健無恙,屆結縭周甲之期,親友門生,駢集稱慶,重行花燭交拜之禮,與夫人60年婚慶喜聯,自署其門聯雲: 子未必肖,孫未必賢,屢忝科名,只為老年娛晚景;夫豈能剛,婦豈能順,重燒花燭,幸邀天眷錫遐齡。

4

、讀唁詞

國母去世,乾隆皇命丞相主持喪禮。丞相平素嫉忌馮成修的才能,附耳親信如此如此。喪禮儀式開始,丞相故意將一卷白紙迎給成修,叫他宣讀唁詞。成修認為聖上沒叫自己寫唁詞,為何卻要自己宣讀,不禁猜疑起來。當他接過白紙一看,心裡才明白,這是丞相攪的鬼。幸巧他才思敏捷,捧起白紙,朗讀起來: 雨灑天流淚,雷鳴帝子哀。滿朝皆下跪,國母上大臺。

乾隆皇聽了,心中暗叫好句,叫成修把紙交上,心中才明白:丞相有意奚落成修。

5、重赴鹿鳴宴

(清)陳康祺撰《郎潛二筆》卷十一記載,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年),例舉鄉闈,海內重赴“鹿鳴宴”者四人:廣東馮潛齋太史成修,湖北陳雲仲太史中龍,江西李西華侍郎友棠,浙江馮孟亭侍御浩。自來重宴鹿鳴,從未有在一朝紀元之中者,以乾隆元年舉人與乾隆六十年舉人同宴,而四人者,又皆嘗捷南宮,陟詞苑(潛齋己未,陳壬戌,李乙丑,孟亭戊辰),潛齋最長,是年巳幾百歲矣。場屋美談,朝廊鴻慶,曠不易逢。

筆者讀後感

閱讀盛德君子馮成修撰《吳氏族譜序》和附件《馮成修與乾隆皇之帙事》,讓我們受益良多。馮成修是廣東南海人,寫這篇譜序其時年巳八十有二,而他重赴“鹿鳴宴”時,高齡九十有四了,仍如此思維敏捷,他親自為吳居厚之子吳潛軒支系的史實作出見證,他曾掌教清代廣州四大書院之首的粵秀書院(康熙四十九年清廷御批的官辦學院)。現今粵秀書院復建於廣州越秀山群嶺之中,承傳“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有猷、有為、有守,學必有師”的教育目標,並繼續發揚光大,不斷有後學者在該校學習各種技藝,培養人文精神。馮成修這位先賢孝子是值得我們的敬仰與崇拜!

我匆忙組稿,能力有限,必有錯漏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指正為盼。

本文由廣州新風凰吳氏宗長吳銳麟先生審校,致感謝!

本文在《華夏吳氏網》發稿,致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