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2018年4月14日星期六,陽光燦爛,惠風和暢。為尋訪徐聞吳姓歷史,交流吳氏文化,做好徐聞縣吳文化研究會的籌建工作,繼4月3日考察城北譚家吳氏後,吳春海、吳賢、吳鳴浪、吳衛東、吳朝方、吳修標、吳德勇、吳進、吳宗炳、吳華武、吳雄華、吳志達、吳小娥、吳小樺、吳日珠、吳盛海、吳金國等徐聞吳氏代表,前往城北邊河懇親交流,受到了宗親們的熱烈歡迎和盛情招待。

經交流考證:

(1)譚家吳氏現有700多人,肇基祖為吳貴隆,明代從吳川水潭村侍母來此地定居,已傳17代。譜記,“其先祖於宋代乾德年間,自福州府莆田中間巷馬屎港分支湖廣,分派高州府吳川縣水潭村,沿派雷州府海康縣東坡村,沿派徐聞縣譚家村。”吳貴隆以上世系:吳見暄—吳大成—吳輝—吳應隆—吳如配—吳玄孫—吳貴隆。見暄公以上世系待考。

(2)馬林吳氏現有1000多人,肇基祖為吳煥業,明末從徐聞舊廉圩後坑村(現那屯村西北約一公里處,有廟宇)遷來,已傳14代。譜記,煥業公葬海康縣調風圩東南方;其婆黃氏葬下橋麥文仔村東南墩400米處,地名青椒叢,灰沙墓坐北向南。【黃婆碑記】中書“化妣吳門黃氏墓,左書“男之 琫珍璋 孫 立”,右書“康熙五十四年(1715)四月初八吉旦”。煥業子三之琫、之珍、之璋,自此起馬林吳氏系分三房。該支第七代起使用字輩“日唸書聲振,家培世澤長”,煥業公以上世系待考。

(3)邊河吳氏現有500多人,清乾隆或嘉慶年間,邊河吳高祖攜婆林氏自新興村南仲社遷東場村,數年後遷往新創地址,命名邊河村。吳高祖(公名字無傳,族稱高祖)葬東場;林婆生於1735年,去世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九月四日,葬那松村後堝仔田東北山腳。子三:文昇、文明、文達,自此起邊河吳氏系分三房。本支字輩“文廣日鴻、開大有啟、步正望高、榮興昌達”,高祖姓名以及以上世系待考。

(3)草堂吳氏已傳12代,創業始祖吳陽郭大公,壽七十多歲,卒於雍正五年(1727)十二月十六日,葬北界村前譚坡,有碑文。本支字輩“某天進仕希廷翰明盛世,文德光輝祖啟後永達昌”。草堂吳氏源流待考。

(4)仕仁吳氏現有400多人,口傳來自大東海,詳情待考。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尋根溯源 懇親交流 徐聞吳氏城北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